第26章 趾高气扬,斗伯比担心屈瑕伐罗难胜
楚国连续在军事上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也让周围的大小邻国们又恨又怕。
有的国家便暗自发狠:什么时候逮个机会,将你这个蛮横的楚国给狠狠揍一顿。
这其中就有一个楚国的东南邻居,罗国。
罗国与楚国都是芈姓熊氏之国,在楚国崛起的这些年里,楚国已基本平定了南方各国。
但考虑到罗国是自己的同宗诸侯,所以楚国对罗国算是留了些情面,待以后再图。
没想到,罗国倒自己送上门来了。
当楚国征伐绞国时,罗国居然企图偷袭楚国。当时,罗国人奉命到彭水侦察情况,结果不小心被楚人发现。
幸亏罗国侦察兵有两下子,居然在楚人严密搜捕下逃出生天,及时逃回罗国,向国君报告了具体情况。
当时,因为楚国派莫敖屈瑕讨伐的是相对比较弱小的绞国,所以楚国主力没有全部出动,罗国当然也就不敢对楚国轻举妄动。
罗国以为就此了事了,但楚武王正愁没有借口修理你罗国,现在你罗国自己送上门来,那还能放过?
公元前699年,楚武王派屈瑕率十万大军讨伐罗国。
其实,算起来罗国与楚国一样,本质上都是被大周王朝防范的重点对象。
罗国最早在如今河南罗山县一带,后被中原诸侯赶到今天湖北罗田县一带。
看看,罗山县,罗田县,都沉淀着古罗国历史文化哩。
如今,这两个县虽属两个省,其实也只隔座大别山。
罗国的得名,据说是因为罗国人发明了可以用于捕鸟的罗笼而得名。
古时人类活动没有现在这般频繁与复杂,自然生态环境好,鸟兽很多很多,据说罗国人靠捕鸟养鹰为主要生计。
后来,罗国被灭后,后人以罗为氏,这便是罗姓的渊源之一。
听说楚军来伐,罗国国君大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大家都姓芈氏熊,大家都被大周王朝和中原诸侯欺负着,你楚国这岂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自己人?那你前些日子干嘛想偷袭我大楚?咱们国与国之间,不讲宗亲好不好?
我们大楚只讲一个:利益!
只要符合我大楚的利益,那没有什么不能干的,也不用讲仁义道德那一套,这是咱大楚国对外交往的唯一原则!
楚武王盯着罗国,在心里冷笑着。
连续大败郧国和绞国,主帅都是莫敖屈瑕,这位有望成为楚国继承人的王子显然开始骄傲了。
所以,屈瑕产生了战争嘛不过如此的心理。
这是什么心理?
轻敌思想!
十万将士的身家性命,他们身后无数个家庭的支柱交给你屈瑕王子,你真的,不-应-该-轻-敌!
历史往往是无情的,就这样,楚国史上最惨重之一、楚武王时期最伤心的一场大败,就在屈瑕的轻敌中诞生了!
楚国打绞国,可谓完全以大歁小、以石击卵,只要把绞军引出城外,那在战斗力惊人的楚军面前,绞国只剩下投降认输的份。
楚国打罗国,局势则完全不同了。因为有一个同样对楚国心存芥蒂的国家在冷冷盯着楚国,这就是卢国!
卢国,在今天的湖北襄阳境内,当时也是楚国的姻亲之国,楚武王在称王之前,就娶了卢国公主。
一直以来,楚、卢两国关系融洽。但后来,楚国大败邓国后,卢国国君就有了想法。
在卢国国君的眼里,女儿嘛,不过是泼出去的水,无所谓。
再说,你楚国居然对同样是姻亲之国的邓国拔刀相向,摆明了你这个楚国女婿根本不会将我这个卢国岳父老丈人放在眼里。
好吧,既然你不仁,那就休怪我不义。卢国国君心里早就盘算着,什么时候,老子就给你来一家伙。
接受帅印的莫敖屈瑕非常兴奋,他早就盼望着再立一场大功了。
自去年伐绞大胜后,屈瑕在楚国的人气指数节节攀升,各种阿谀奉承都来了,屈瑕非常受用。
最让他受用的便是诸如楚国当代第一名将之类的评价。
屈瑕所不知道的是,他距名将还远着哩。大家之所以奉承他,唯一的原因在于你屈瑕是楚国世子,深得楚武王信任的未来接班人而已。
但在当时的楚国,屈瑕不但是权位最高的权贵莫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屈瑕更是楚国世子,而且已经指挥了多次战役,其中蒲骚之役、伐绞之役都是屈瑕为帅,而且都取得了胜利。
屈瑕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每战必胜的一位响当当的名将。
所谓常胜则志满,屈瑕不免生出骄横之意。
据说,楚军出征前,令尹斗伯比前去送行。
屈瑕看到这位辈份上讲是自己爷爷级的老令尹,居然表现出了没有半丝谦虚有礼的样子!
当然,他是如何表现的史料没有记载,大家尽可以发挥想象,一位经常在战场上得胜的将军骄傲自满的姿势是怎么摆的。
反正斗伯比见了屈瑕后非常忧虑,他悄悄对屈瑕的车右嘱咐道:
“莫敖心神不定,骄傲自满,恐遭败绩。您作为莫敖车右,请一定要用心保护,时时予以提醒。”
斗伯比的车御见状很不解,他对斗伯比道:“令尹大人,莫敖率十万精兵出征罗国这种小国,还能有不胜的道理?您却如此担忧,对莫敖来讲可谓不吉,怕是莫敖要不高兴了吧?”
斗伯比叹了口气,忧心冲冲道:“老夫是看到莫敖走路时都把脚伸得老高,把头抬得老高,眼睛都长到头上去了,志得气扬的样子,怕是他骄傲自满啊。”
成语趾高气扬,便是典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