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上消化道出血
一、云南白药
(方源)云南曲焕章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八册有收载。
(组成)三七、重楼、麝香等多种中草药。
(用法)口服,散剂每次服用0.5克,每日3次;冰水调服。同时每日甲氰味胍1.0克分2次静脉滴注。
(主治)术后胃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证见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呕吐咖啡色物,拉柏油样大便,伴头昏眼花,纳呆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按语)①三方证以上腹部疼痛,呕吐咖啡色物,拉柏油样大便,头昏,纳呆,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创伤出血,呕血咯血,妇女崩漏及红肿毒疮等。
二、四黄汤
(方源)《中医杂志》
(组成)大黄15克,黄连9克,生地黄30克,生黄芪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益气摄血。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证见呕血,便血,神疲,纳呆,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细。
(按语)本方证治以呕血,便血,神疲,舌淡红,苔腻,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三、紫地止血汤
(方源)广州中医学院•黄耀橥医疗验方《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组成)地榆30克,紫珠草30克,益母草30克,旱莲草30克,仙鹤草20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熔服),白芨10克,田七片10克。
(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呕血,吐血,便血(上消化道出血)。证见呕血,血色鲜红,量较多,来势急;或柏油样大便,脉细。
(按语)①本方证以呕吐鲜红色血,量多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上消化道大出血,应激性溃疡病。
四、止血合剂
(方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组成)白芍12克,炙草9克,炙乌贼骨12克,白芨12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蒲黄15克,仙鹤草15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清热,收敛止血。
(主治)便血,呕血(溃疡病出血)。证见胃脘胀痛,纳差,神疲乏力,呕血,便血如柏油状,舌质淡,脉细弱。
(按语)本方证以呕血、便血,胃脘胀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五、黄土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10克,干地黄10克,白术10克,附子10克,阿胶10克,黄芩10克,灶心黄土30克。
(用法)水煎服,先将灶心黄土水煎取汤,再煎余药,分2次服,每日1剂。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证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神疲懒言,便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
(按语)①本方证以便血紫黯,甚则黑色,便溏。腹痛,喜热饮,神疲。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症。
六、紫地合剂
(方源)《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组成)紫珠草、地榆等分。
(用法)水煎,制成60%浓度的合剂,装瓶经灭菌备用。口服法:每次50毫升,每日3—4次,适用于便血及吐血(上消化道出血)者。冰冻洗胃法:将合剂放置冰箱冰至摄氏3—4度,每次经胃管注入500毫升,3分钟后抽出,如此反得2~3次;然后再注入200毫升,保留胃内,视病情每天1—3次;然后再注入200毫升,保留胃内,视病情每天1—3次,观察24小时后,未再出血者,则拔出胃管,改为口服。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证见便血,神疲乏力,纳差,舌质淡红。
七、溃疡止血方(粉)
(方源)《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谢昌仁》
(组成)方: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白术6克,炙甘草5克,当归6克,白芍10克,阿胶珠10克,地榆炭10克,侧柏炭10克,乌贼骨12克,煅龙牡各15克。粉:乌贼骨3份,白芨2份,参三七粉1份。
(用法)溃疡止血方以水约1000毫升,煎煮滤液350—400毫升,每日1剂,每煎2次,早晚频服。溃疡止血粉以上比例混合,共研极细末,每次5~10克,每日2—3次,温水服下。
(功效)溃疡止血方:健脾益气,养血止血,和营定痛。溃疡止血粉:收敛止血,活血化瘀,制酸止痛,生肌护膜。
(主治)上消化出血。证见胃脘疼痛纳谷减少、不香,面色少华,神倦乏力,四肢欠温,大便色黑如柏黑样,日解1次,苔薄白,脉濡。
(按语)胃脘胀病明显,舌苔厚腻者不宜使用本法。
七、三七二白散
(方源)《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刘敏安》
(组成)三七20克,白芨50克,云南白药50克。
(用法)上药混合均匀,置铁锅内炒至酥脆,冷却后研细末备用。
(功效)化瘀止血。
(主治)外伤性胃底出血。证见外力击中腹部后,脘部呈陈发性刺痛,大便呈柏油状,舌暗连尖有瘀点,脉涩滞。
八、侧柏汤
(方源)蒲辅周医疗验方《中华名知名方新传》
(组成)侧柏叶10克,泡干姜6克,艾叶6克,童便60毫升。
(用法)将前3味煎取浓汁,对童便频频服之。
(功效)温通胃阳,消瘀止血。
(主治)胃溃疡性大出血。证见旧有胃疡病,并有胃出血史。在受寒饮酒后,突然发生吐轿不止,精神萎靡,脉沉细涩,舌质淡无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