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胃粘膜脱垂症
一、胃溃疡汤
(方源)《福建新医药》
(组成)吴茱萸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木香10克,乌药10克,丹参15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连服3周为一疗程。
(功效)温中益气,散寒止痛。
(主治)胃脘痛(溃疡病、胃粘膜脱垂等)。证见胃脘胀痛,吐清水,腹中有冷感,喜热饮,嗳气频作,喜按喜温,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缓无力。
(按语)本方iiE~2胃脘痛,喜温喜按,吐清水,脉弦为辨证要点。
二、固膜汤
(方源)《湖南中医杂志》1997;(5):31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姜半夏12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沉香6克,丹参15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2煎,水煎取汁300毫升,分3~6次空腹月艮用。
(加减)脾阳虚者加干姜、桂枝;胃阴虚者加麦冬、白芍;腹胃湿热重者加黄连、苍术、藿香;呕吐甚者加砂仁、白蔻仁、藿香;肝郁者加香附、佛手;便秘者加桃仁、大黄。
(功效)健脾温中,和胃止呕,通降腑气,活血通络。
(主治)胃粘膜脱垂。证见胃脘痞满,时有恶心呕吐,食后尤甚,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时有完谷不化,面色萎黄,形休消瘦,四肢不温,胃脘按痛,舌质淡,苦白腻,脉弦无力。
(按语)①本方证以胃脘痞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对有完谷不化,面黄体瘦,四肢不温,胃按痛,舌淡,苔腻,脉弦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以治疗胃粘膜下垂。
三、升陷降逆汤
(方源)《中医杂志•周念兴》1994;(2):86
(组成)黄芪18克,党参18克,枳实10克,白术10克,乌梅10克,柴胡10克,佛手12克,升麻8克,炙甘草6克。
(用法)上方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月为1疗程。
(加减)呕逆严重者加半夏、藿香;腹痛明显者加木香、元胡;食欲呆滞者加谷芽、麦芽;幽门梗阻者重用黄芪、枳实、乌梅;合并出血者加荷叶炭、仙鹤草。
(功效)益气升陷,健脾和胃,升降并调。
(主治)胃粘膜脱垂。证见胃痛、嗳气、泛恶、呕吐、痞满、纳呆、乏力,便溏等胃气上逆之症和脾气不足之象。
四、香砂保和丸加减
(方源)《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蒲辅周》1999;(9):1
(组成)法半夏30克,茯苓30克,陈皮30克,炒枳实15克,炙甘草15克,鸡内金(炮),30克,草蔻仁15克,香橼皮15克,制香附15克。山楂15克,炒麦芽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饭后服2克,白开水送下。
(功效)化湿消滞,调和肠胃。
(主治)胃粘膜脱垂症。证见胃脘痛食纳欠佳,无嗳气及吐酸,大便偏燥,2—3天1次。手心常出汗,睡眠不宁。脉弦缓有力,舌淡苔秽腻。
五、清肝和胃降逆方
(方源)《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夏度衡》1999;(9):1
(组成)姜黄连9克,吴茱萸2.4克,炒白芍12克,炙甘草3克,香橼皮9克,陈皮6克,焦白术9克,茯苓12克,瓦楞子30克,(先煎),石决明18克(先煎),乌白片18片(分3次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肝柔肝,和胃降逆。
(主治)胃粘膜脱垂症。证见脘腹隐隐作痛,食后更剧,泛酸,口苦腹胀,大便秘结,脉弦细,苔黄腻。
(按语)本案用芍药甘草汤合左金丸加味治疗。芍药、甘草和中缓急;黄连、吴茉萸清热降逆止呕。两方合用起到清肝柔肝,和胃降逆的作用。根据临床观察,胃粘膜脱垂的主要表现是气虚,中气不足者应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本案有肝郁化火的症状,故先清肝、柔肝、疏肝,后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以补其气,使病得痊愈。
六、升提活血汤
(方源)马山等验方《中医杂志》1986;(9):49
(组成)黄芪30克,丹参30克,党参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蒲公英10克,枳实10克,肉桂10克,蒲黄10克,三棱10克,莪术15克,丹皮10克,细辛5克,红花12克,川芎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合汁分2次温服,每日服1剂。
(功效)温中化瘀,补气升提。
(主治)胃粘膜脱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