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
(1981年5月至1994年10月)
1981年
5月
5月5—11日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座谈会,确定本年招收国内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万人,出国预备研究生1500名。其中,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招收研究生20名。报名日期为7月16—20日,考试日期为9月12—14日。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五门至六门。
6月
6月15日 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崔启仪向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并人民银行党组提交《关于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报告》,汇报当前工作进行情况和设想意见:(1)研究生工作领导班子。已组成领导小组,由杨培新、崔启仪、陈坚、丁鹄、周林、甘培根、虞关涛、崔锐林组成。随着工作开展,拟逐步扩大为教务、行政两个组。(2)招生目录及导师人选的说明。(3)命题与评卷。根据教育部对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难度和保密工作的要求,决定本次招考的两门专业及基础课均请中国人民大学代为命题。评卷工作准备两个方案:请中国人民大学老师代评,或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本所组成各科评卷小组联合评卷。(4)课程设置。确定马列主义政治理论、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学、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国际金融、中国金融、经济统计及数量经济、货币银行学、专业外语(英、日)为必修课,经济思想史、银行会计、国别金融、中国金融史为选修课。教学方案,原则上确定专业课教师由行内同志担任,基础理论课聘请高校教师担任。(5)住宿、教学用房等问题。希望总行基建办在建房规划中统筹安排解决,另建议动用必要的业务费开支,新建或承租整栋大楼,把图书馆、资料室等问题一并解决。
6月26日 人民银行总行决定,由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981年,先开办中国金融和国际金融两个专业。
9月
9月12—14日 金融研究所举行198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政治理论课、政治经济学和专业课五门。
11月
11月 金融研究所1981年招考研究生复试工作在北京、大连、山西、陕西四地分别举行,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外语和口试。
12月
12月8日 金融研究所研究生办公室发放硕士生录取通知书。本年录取人数18名,中国金融研究方向10名,国际金融研究方向8名。录取学生名单:波涛、樊洵、范棣、胡晓炼、金琦、李弘、厉放、刘锐、刘自强、穆怀朋、万红、魏本华、吴晓灵、夏斌、闫焱、张钢、张小卫、张志平。
1982年
1月
1月 金融研究所向刘鸿儒副行长提交《关于设立研究生管理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提出开学在即,须尽快成立研究生管理机构。主要内容:(1)学校名称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办学地点在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进修学院。研究生部下设教务组和行政组,分别负责教学及图书资料、会计及生活管理。设部主任1名(由1名副所长兼);副部主任1名(兼教务组长),配助手2名;图书资料员2名。另,设党团工作人员1名,会计(兼生活管理)1名,打字员(临时工)2名,司机1名。研究生部成立临时党(团)支部,受金融研究所和进修学院双重领导。(2)研究生部办公费、图书资料费、研究生助学金和医药费各项费用,从金融研究所事业经费内列支。(3)研究生生活补助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医疗关系与党校学员相同。(4)校舍暂租借进修学院后楼第二层,1982年8月起租用后楼上、下层全部。
金融研究所制订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草案)》,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课程安排等。该培养计划以“熟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金融科学研究工作”为培养目标;学制3年;主要课程包括:
马列主义理论课:含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资本论》专题研究、《帝国主义论》专题研究;
技术、工具课:含外国语(暂设英、日、俄)、数学(投入产出分析、经济统计、经济预测和经济计量模型、规划论与对策论);
专业基础课:含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经济史比较研究、国际经济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中国近代经济史;
专业课:含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银行业务、外汇业务与管理、中国近代金融史、国内金融问题专题研究、苏联东欧货币与银行、资本主义货币与银行、国外金融市场与电脑的应用、国民经济核算、国际经济法、保险与危险管理、国际保险市场研究。
2月
2月13日 研究生部举行首届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人民银行行长李葆华,副行长李飞、刘鸿儒、尚明、韩雷,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王兰,北京大学教授陈岱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达,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生部师生参加。在典礼仪式上,李葆华、陈岱孙、黄达、刘鸿儒、杨培新等讲话。他们在讲话中勉励研究生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朝着“广、厚、专、深”的目标,不断前进。
2月15日 1982年金融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始报名。招考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和国际金融。
5月
5月 研究生部首次开设外教课程“投资项目评估”,由曾任联合国高级经济学家、非洲发展银行高级顾问桑恒康讲授。
6月
6月 研究生部1982年度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考工作结束,共录取24名,包括三个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10名,国际金融8名,保险学6名。其中6名保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保险学专门人才。
本学期末,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研究生部组织1981级研究生对中国银行、人民银行的基层单位各项业务进行为期5天的参观。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在参观情况汇报上批示:“联系实际很重要,不能培养一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生。”
7月
7月8日 研究生部召开教学座谈会,研究生部特约顾问、北京大学经济系系主任陈岱孙、副主任胡代光,外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授课教师,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进修学院负责人等参加。会上,大家对上学期研究生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研究生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打好基础:现有课程繁重,且多带有补课性质,是必要的,必须把经济学理论基础放在首位;引导学生不要急于出成果,应培养思考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练好文字表达基本功。
7月26日 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人民保险公司在总行举行联席会议,讨论研究生培养相关问题。各行及所属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总行副行长刘鸿儒主持会议。会议决定:(1)培养研究生工作由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人民保险公司长期合作。(2)成立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刘鸿儒、崔启仪、杨培新、甘培根、丁鹄、丁朝宗、林基鑫、王兰、周奇、施哲明、王永明组成,组长刘鸿儒,副组长林基鑫、王兰。正式成立研究生部,作为常设办事机构。(3)从1981级、1982级中国金融专业研究生中各转1名到国际金融专业,原则上确定头两届研究生毕业分配名额比例。(4)积极争取学位授予权。(5)房租和购置贵重设备不能占用研究生费,应另外申请一笔开办费。(6)由中国银行、人民保险公司帮助添购一部分外文图书资料。(7)研究生必须修完基础课程才能参加实习,实习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8)专业课和金融专题讲座由各行分担。
8月
8月29—31日 1982级研究生新生报到注册。本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4人。
1982级入学硕士生名单:蔡重直、陈宪平、戴季宁、董力、胡玉、黄刚、梁建华、廖熙文、刘利、刘渝、孟兴国、宁志翔、齐永贵、孙德铭、童君扬、万建华、王大伟、王令芬、王巍、王育宪、魏迎宁、武捷思、张颖、郑培明。
9月
9月28日 研究生部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确定课程及授课教师:“国际金融专题——跨国银行”,刘德芳、陈茵枋;“外国货币银行——苏联货币银行”(加讲“南斯拉夫、匈牙利货币银行”),熊家文;“银行业务专题”,刘文恒;“欧洲金融市场”或“欧洲货币市场”,吴念鲁;“国际金融专题——西欧货币体系”,易梦虹;“中国对待国际货币基金与世界银行的策略问题”,宋光伟;“对外贸易问题”,刘舒年、张景文。
1983年
7月
7月4—12日 人民银行全国金融研究所所长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学研究规划纲要(1983—1985)》(修改稿)。其中专门提到:“总行金融研究所要积极办好研究生部,培养具有较高金融货币理论知识的人才,预计三年内培养出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约50名,重点向总行和分行研究所输送骨干力量。”8月12日,人民银行向各省、市、自治区分行转发此次会议纪要和《规划纲要》。
7月22日 研究生部负责人甘培根通过金融研究所转呈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关于研究生培养费用标准问题的请示报告》,提出总行应以财政部批复科教司《关于核定1983年教育事业费预算的函》中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费用标准的规定为参考,对金融研究所1981级、1982级以及1983级以后的研究生培养费用标准问题予以研究解决,并拨付1983年研究生培养费20万元。7月25日,刘鸿儒批复:“培养研究生是智力投资,百年大计,应予支持。”8月2日,总行会计稽核司回复刘鸿儒《关于向财政部和教育部了解研究生经费标准情况的汇报》,建议研究所按财政部规定的11个科目重新编制预算,再根据情况与研究所协商解决。
7月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在研究生部作《对匈牙利银行改革的考察》报告。报告介绍了刘鸿儒率领的中国人民银行访匈代表团4、5月间考察匈牙利银行改革的情况。
9月
9月 1983级新生入学。本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5人,为新疆财经学院代培1人。
1983级入学硕士生名单:鲍志强、蔡浩仪、费越、顾牧、黄国波、赖观荣、李树林、李引泉、马俊起、彭纯、秦援晋、孙小钢、孙永健、谭岳衡、唐旭、王建成、王钦、吴可夫、吴晓勇、熊光阳、闫晓田、张斌、张岗、张虎婴、张化桥、朱苏臻。
本年 研究生部争取名额,派1981级硕士研究生魏本华、李弘、波涛参加金融代表团,赴意大利米兰学习;派夏斌赴日本野村证券研究所学习。
1984年
1月
1月13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名单,其中金融研究所获得“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两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5月
5月8日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主持研究生部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内容:(1)讨论并通过成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委员会由刘鸿儒、乔培新、王兰、戴乾定、赵海宽、丁鹄、周林、甘培根、张肖、李嘉华、李皓原、谭秉文、吴念鲁组成。(2)基本确定1984届毕业分配计划:农行2名,中行2名,工商银行1名,人民银行总行11名。(3)就人行与各专业行之间协作办好研究生部问题达成共识:经费应由各行按既定研究生人数分担;中国银行和保险总公司在其应支付的研究生培养费中交50%的外汇,用以购买教学设备和外文图书资料。(4)研究研究生部体制改革问题。(5)讨论决定1985年度扩大招生规模,计划招收研究生70名,其中研究生40名,在职硕士生10名,研究生班20名。(6)计划将学制由原来的三年制改为两年半至三年。
5月31日—6月7日 在合肥召开的中国金融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研究生部蔡重直、齐永贵、波涛等25名研究生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名为《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索提纲》的报告,提出以建立金融市场作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并具体提出开放短期资金市场、长期资金市场及外汇市场的设想。报告在国内外经济学界产生强烈反响。根据此次报告,由蔡重直、波涛、齐永贵、万建华、李弘执笔撰写的《金融改革战略探讨》一文发表于《金融研究》1984年第8期。
9月
9月初 1984级新生入学。本年共招收新生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5人、委托代培研究生5人。
1984级入学硕士生名单:程博明、董朝凯、谷俊银、关贵森、贾秀贵、江彪、康以同、兰奇、李豪明、李小英、李言赋、李忠林、刘墨海、梅国辉、钱绪红、施香菊、唐世敏、王晓岩、王玉奇、王祖荣、吴东民、吴少平、徐诺金、许均华、晏群、杨叶、俞达、张礼卿、张小星、张亚玲。
9月24日 研究生部关于收缴1981级、1982级研究生培养费一事致函各有关用人单位,希望在本年10月底前将经费转至研究生部账户。其中,中国银行共需支付54 000元(50%外汇),农业银行30 000元,工商银行24 000元,人民保险总公司72 000元(50%外汇)。
10月
10月8—10日 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及研究生部等单位联合发起,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武汉市金融学会主办的“金融中心与金融改革”研讨会在武汉召开,黄达、杨培新、刘光第、张培刚、甘培根等经济、金融界专家、学者参加。
10月 1982级硕士研究生蔡重直论文《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探讨》发表于《经济研究》1984年第10期。该论文于1987年获得第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12月
12月31日 研究生部第1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授予李弘、张小卫、刘锐、万红、夏斌、胡晓炼、厉放、范棣、刘自强、吴晓灵、穆怀朋、张钢、张志平、魏本华、波涛、金琦、武捷思、廖熙文、何旗、王东民、李禾、赫国胜、宋小川、刘亚、叶晓林、白钦先等26人经济学硕士学位。
本年 研究生部与北京大学经济系签订5年合作协议。
研究生部吴晓灵等1981级、1982级学生参加由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担任组长的国务院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组,并集体完成《关于金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几点意见》,作为研究小组所提方案的初稿,由刘鸿儒提交第一次分行长会议作为参考材料。
1985年
1月
1月12日 人民银行成立由李飞任组长,刘鸿儒、尚明任副组长的智力引进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银行系统引进国外人才和派出留学人员工作。
1月19日 学位评定委员会将委员组成名单上报总行教育司审核,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委员会主任刘鸿儒,副主任甘培根,成员包括乔培新、王兰、戴乾定、赵海宽、丁鹄、周林、张肖、李嘉华、李皓原、谭秉文、吴念鲁。
3月
3月28日 人民银行发出《关于成立管理干部学院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升格的通知》:经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将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由原处级单位升为副司局级单位,名称仍为“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升格后仍为事业单位,教学业务归金融研究所领导,有关人事、财务、党团、教育、工会等事宜直接与总行有关部门联系。研究生部设在五道口。
5月
5月6日 人民银行发出任免通知:甘培根任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兼),黄永鉴任研究生部副主任兼教务处处长,吕拓任研究生部副主任兼政治处处长,王永晃任研究生部副主任兼行政处处长。
5—9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关系部顾问、高级新闻官员大卫·阿姆(David Armour)受聘在研究生部讲授“国际金融”课程。
6月
6月11日 北京市处理非法占地办公室来函传达《关于中央、部队在京单位非法占地处理意见的批复》,认为人民银行向五道口东升乡购置现研究生部所在地的房产,属非法占地和违法买卖房地产,协议无效,要求最迟于1986年年底腾出,由市政府没收、统一安排;在暂时使用期间不得扩建房屋。研究生部即日回复,希望市政府考虑到另找新址办学的实际困难,能将现校址在没收后拨交人民银行总行作为办学场所继续使用。6月25日,研究生部又向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副行长刘鸿儒汇报五道口研究生部房地产权问题,希望总行领导亲自出面与北京市委领导协商,妥善处理该问题。
7月
7月2日 人民银行下达《关于研究生部机构设置和编制的通知》:同意研究生部下设教务处、教研室、政治处、行政处四个处级机构;暂定事业编制85名,其中教师20名(教师编制不得挪为他用)。
研究生管理工作情况:金融研究所管理研究生的机构是研究生部(副司局级),部下设四个处,分别为教务处、教研室、政治处、行政处。党组织机构上有总支委员会,下设机关支部和研究生支部。业务管理工作情况:办理研究生入学手续和注册手续;建立和保管研究生的学籍档案和业务档案;安排各年级研究生课程;研究生的选课工作;研究生的考核、成绩管理;教材和电化教学工作;研究生考勤管理;随时与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保持联系,实时了解教学情况;组织毕业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7月20日 研究生部第2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授予王令芬、刘渝、宁志翔、胡玉、王大伟、梁建华、蔡重直、黄刚、陈宪平、万建华、郑培明、刘利、魏迎宁、孟兴国、童君扬、王巍、张颖、齐永贵、王育宪、张涌泉、王晓梅等21人经济学硕士学位。
9月
9月5日 研究生部举行开学典礼,国务委员兼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出席并讲话。她对研究生部五年来的办学成就予以肯定,并勉励研究生部要努力培养有远大理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懂技术、计算机以及外语的高级金融人才。
1985级入学硕士生名单:包成柱、陈道富、陈敏强、陈孝周、陈之楚、戴志康、丁建臣、丁玉琳、方芳、方瑞枝、冯彦明、郭丽霞、郭欣、韩建军、何宾、贺同宝、胡北翔、金峻峰、康顺新、旷林山、李必龙、李虹、李金柱、李克彬、李丽、李全、李薇、李文华、李旭君、李泽兴、刘昌国、刘纯良、刘京湘、刘连舸、刘庆福、刘琼瑜、栾鹏飞、罗清、罗文广、罗熹、罗之方、马彦平、倪江华、聂庆平、钱国荣、邱志峰、任劲、邵伏军、佘优龙、沈士生、石俊志、宋先平、孙轶、汤明远、汤世生、唐志刚、田大庆、王庆超、王薇、王醒春、王扬、韦盛信、吴军、吴尚武、吴小萌、夏立传、夏宗禹、邢华、许健、许森、许小胜、许晓明、薛社戌、杨德骅、杨洪、尹成冰、尹坚、尹于舜、于卫国、袁培初、张电中、张基凯、张晋生、张丽娟、张文中、张晓慧、张育军、张悦、郑薇、郑燕、周华、周万阜、朱从玖、朱国强、朱艺。
9月起 美国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驻北京办事处副代表苗丽燕副教授应邀来研究生部讲学,聘期一年。
9—10月 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肖亮林、黄苗英夫妇应邀来研究生部讲学。授课对象主要为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金融研究所研究人员和银行有关司局的干部,共约40人。肖亮林主讲“国际经济学”,每周4次,每次2小时;黄惠英主讲“微观经济学”,每周4次,每次2小时。
10月
10月 金融研究所填报《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简况表》《申请新增列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情况简表》,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申请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根据简况表,申请培养货币银行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为刘鸿儒、杨培新,参加指导的教师为杨哲省、王庆彬、赵海宽、朱义信。开设基础和专业课程主要有:资本论专题讨论(北京大学徐淑娟)、英语(北京外国语学院俞天民、外国专家及何旗等)、日语(陈汝议)、宏观-微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厉以宁)、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北京大学胡代光)、国际经济学(厉以宁)、高级统计学(北京大学陈良焜)、投入产出分析(北京大学秦宛顺),社会主义货币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黄达)、银行业务专题讲座(刘燕荪等)、中国金融专题讲座(赵海宽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刘鸿儒)、中国近代金融史(盛慕杰等)、经济法研究(李嘉华)。选修课程主要有:国际金融专题讲座(周林、甘培根)、电子计算机语言(厉放)、西方货币银行学(苗丽燕,美籍)、微观经济学(黄慧英,美籍)、资金流量分析(虞关涛)、经济预测和经济计量模型(秦宛顺)。申请培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为丁鹄、周林;参加指导的教师为甘培根、虞关涛、唐云鸿、谭秉文;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除与货币银行学专业课程相同外,还包括国际经济学(肖亮林,美籍)、外国货币银行专题(丁鹄)、国际金融专题(周林、戴乾定)、国际金融讲座(狄尔马,美籍)、西方微观经济学(黄慧英,美籍)。
师资情况:现有副研究员以上教师42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17人,高级经济师19人,助理研究员或经济师50余人。聘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岱孙、胡代光担任顾问,并与北大经济学院签订长期相互支持的教学协议。此外,还聘请外单位兼职教授7人。至1985年末,先后聘请7名外国经济学家或文教专家来校讲学。
11月
11月19日 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要求“组织力量研究国际金融变化”的指示,制订并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国际金融研究工作方案》,请相关单位即日起组织执行。其中要求研究生部派一名干部参加总行成立的国际金融研究小组,研究生部与外事局、外管局、金融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力量统一组织起来,纳入共同的研究规划,在尚明领导下,以外事局为牵头单位,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本年 秋季学期起,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新开设《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讲座;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首次开设“当代世界经济思潮”课程。
研究生部增设级主任。
新聘及调入人员:甘培根、吕拓、黄永鉴、李真、黄莉华、杨冰、张德辉、徐春华、王文甫、张洁、曹春彦、陈伟、杨淑荣、白觉刚、谢景晓、刘学文、王永晃、高顺成、陈玉梅、刘力、戈志喜、杨纪念、常乐、李守平、杨东新、汪欣欣、李育平、武建国、余方平、刘爱群、李志长、何迎节、王燕萍、刘少海、施秀珍、陈淑珍、郑宝杰、孙玉坚、蒋燕燕、刘秋娥、周凤奎、刘金琦、高海燕、李小夏、杨桂芬、张晓燕、李继红。
1986年
1月
1月 金融研究所填报《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简况表》《申请新增列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简况表》《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汇总表》,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申请保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申请保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李嘉华、王永明、程万铸、施哲明、林震峰。
3月
3月19日 人民银行人事司复函:经行领导批准,同意研究生部撤销教研室,增设科研处。
3月20日 研究生部致函人民银行行副行长刘鸿儒,请示1983级国际金融专业硕士生吴可夫拟赴美国阿肯色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所涉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3月27日 研究生部致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请示拟派遣1983级硕士生顾牧、1985级硕士生李必龙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分别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有关经费问题的处理意见。
5月
5月5日—6月14日 荷兰社会科学院教授森得罗·希德里(Sandro Sideri)应邀来研究生部讲授“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门课程,共6周,每周授课4次,每次2小时。
6月
6月14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函,要求金融研究所补充研究生部教学科研工作基本情况、研究生专业设置情况等材料,并分别介绍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专业情况,以便对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情况作进一步了解。
7月
7月9日 研究生部举行198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国务委员兼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副行长刘鸿儒,研究生部顾问陈岱孙、黄达等应邀参加。
7月10日 研究生部向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童赠银提交关于申请1986年聘请外国专家经费的报告。
7月26日 研究生部第3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授予李引泉、朱苏臻、费越、熊光阳、顾牧、闫晓田、吴可夫、张斌、张岗、鲍志强、张化桥、孙永健、黄国波、蔡浩仪、唐旭、秦援晋、赖观荣、王钦、李树林、王建成、谭岳衡、马俊起、张虎婴、彭纯等24人经济学硕士学位。
7月 本月前后,研究生部浙江省金融体制改革调查小组以座谈会的形式,对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等多家银行就专业银行企业化等问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和讨论。
8月
8月9日 研究生部提交人民银行教育司并转国家教委研究生司审批1987年招生计划的申请。计划货币银行学专业招收硕士生30人、研究生班10人,国际金融专业招收硕士生10人、研究生班10人,保险专业招收硕士生10人,总计70人。
金融专业指导教师名单中,包括高级经济师:刘鸿儒、杨哲省、朱义信、陈全庚、王庆彬、张肖、刘燕荪、吕濂堃。研究员、副研究员:杨培新、赵海宽。新聘兼职教授、副教授:冯大麟、林继肯、施明义、江其务、俞天一、张玉文。农村金融指导教师包括高级经济师:韩雷、王兰、王海丰、卢汉川。国际金融指导教师包括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丁鹄、周林、尚明、甘培根、虞关涛、唐云鸿、吴念鲁、费近仁、刘德芳、钱曾慰、孙树禹、陈家盛(新聘、兼职)。保险专业指导教师包括高级经济师:李嘉华、王永明、程万铸、施哲明。
8月25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向各有关学位授予单位下达第三批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金融研究所博士生指导教师:货币银行学专业刘鸿儒;国际金融专业丁鹄、周林。
9月
9—10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央银行部顾问理查德·米勒(Richard Miller)应邀来研究生部讲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业务”课程。
9月25日 人民银行教育司向国家教委研究生司提交《关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1987年扩大硕士生招生计划的报告》。报告提出,研究生部自创办以来,已积累一定的办学经验,研究生培养质量高,图书馆资料比较齐全,住宿条件较好,且目前又配备和增聘了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导师,完全具备扩大招收硕士生的能力,总行教育司已同意1987年拟招收硕士生50名、研究生班20名,请教委研究生司核准。10月4日,教育司向研究生部下达1987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同意招收硕士生40名,研究生班15名。
9月 本年录取新生6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0人、研究生班学员20人、委托代培研究生7人。
1986级入学硕士生名单:陈锦魁、陈双庆、陈玉光、崔巧玲、方春银、郭丹慧、胡亦茹、姜永凯、雷泊林、李爱华、李建华、李进、李久文、李康、李良忍、李胜、李秀兰、李哲平、李振文、卢盛春、陆华隽、吕进忠、缪建民、莫千军、彭文生、曲秀娟、任海龙、施其武、孙建华、田晓菁、汪滨、汪涛、王波、王格放、王化、王煜、魏丽云、闻岳春、吴昊天、吴红卫、吴颖、向其芝、肖先华、谢兵、邢云身、徐志刚、薛吉家、姚承东、尹先龙、游君娅、余路明、袁宏奇、岳希明、詹静、张纯威、张富礼、张伟民、张月飞、张灼忠、征庚圣、郑海、郑杏娟、钟志伟、周传根、周朔、周迎旗、朱长法。
1983级硕士研究生唐旭编著的《货币银行学原理》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0月
10月2日—10月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学院英语教学组织处处长翁崇惠应邀在研究生部讲授“金融规划”课程,每周授课3次,每次2小时。授课对象为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金融研究所研究人员及银行有关司局干部。
10月5日 人民银行教育司院校管理处向研究生部下达关于新增博士和硕士授予学科、专业的通知。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第三批博士和硕士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研究生部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保险学(试办专业)。
11月
11月10—13日 中国人民银行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这是我国与美国金融界首次联合举办的大型研讨会。研究生部学生承担了会议的部分翻译和资料整理等工作。会议期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一行参观了研究生部并作学术报告,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将最新出版的英文版《金融与投资术语词典》赠送研究生部。
11月18日 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记者站经理理查德·罗斯汀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正在培养新一代杰出的金融人才》的文章,介绍了研究生部的教学等情况,以及美国金融界人士在与学生们交流后所作的评价:“真不可思议”;“他们很聪明,他们做好了准备,只要稍有运气,等到这些人进入主要社会经济领域,你们将拥有一批非常能干的人,他们将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他们是如此聪明,你必须给他们教科书以外的东西,而不能只用教科书上的知识来应付他们”。12月8日,《参考消息》对该报道进行了转载。
11月28日 国家教委外事局通知研究生部,硕士生岳希明已被录取为1987年度公费赴日预备研究生。
12月
12月12日 美国环球广播公司记者一行到研究生部采访。研究生部主任甘培根以及学生代表陈敏强和张丽娟分别接受了采访。记者还拍摄了赵海宽研究员讲授国内经济和金融专题讲座的课堂实况、图书馆以及学生们的课外活动。
12月26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向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17个相关单位下发《关于对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的通知》:学位质量检查和评价工作将于1987年上半年进行,分为自检和社会评价两部分;在自检和社评学位质量的基础上,专家分赴各单位专业点实地考察,并于5月在北京集中对三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及其培养情况进行综合考察,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最后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分组审阅,通过后正式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适当范围内公布。
12月底 国务委员兼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邀请研究生部万建华、孙永健、唐旭、聂庆平、吴小萌、张礼卿等毕业生和在校生,以及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总行机关和金融研究所的青年工作者近20人到中南海,就金融改革问题进行座谈。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邱晴等参加。在座谈会上,万建华提出:“增加金融组织体系的内部活力,是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孙永健提出:“专业银行应建立固定形式的横向资金融通协会。”唐旭提出:“金融体制的改革应着眼于创造一个非专业银行成长的环境。”聂庆平提出:“金融体系改革不宜多设全国性的银行;新成立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坚持单一行制。”吴小萌提出:“改进宏观调控体系是中央银行发展战略的关键。”张礼卿提出:“经济增长要考虑对外举债的能力。”
本年 《经济研究》编辑部选编的我国第一部《经济学博士硕士论文选》(1985年)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研究生部有4名1985届硕士毕业生的论文入选,分别是:蔡重直《我国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万建华《对我国货币供给管理方式的思考》、王巍《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之趋势》、王令芬《当代美元汇率波动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关系》。编辑部来信反映,“从选编情况看,1985、1986两年总行研究生部毕业的研究生,论文入选率是比较高的”,“将你们的研究生论文视为固定来源”。
中国金融学会北京中青年金融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人民银行总行、各专业银行总行、研究生部及在京有关大专院校等单位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该研究会旨在团结在京有志于金融研究与金融改革的经济、金融界中青年人士,共同研究金融理论,为改革献计献策。研究会以研究生部为常设联络处。
1987年
1月
1月27日 人民银行教育司下达国家教委批准金融研究所1987年博士招生计划的通知:招收货币银行学博士生2名、国际金融博士生2名,合计4名。
2月
2月初 美国匹兹堡梅隆银行副总经理兼信托部经理刘欣欣应邀在研究生部讲授“信托与投资”“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等课程,每周授课12小时,每周3次。当时聘期为一年,后研究生部每年申请,聘期延至1995年1月31日。
2月20日—6月15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俊胄应邀在研究生部讲授“宏观经济学”“货币理论”课程,每周授课2次,每次3小时。
3月
3月9日 《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部在研究生部召开“读者、作者、编者座谈会”,就如何把该刊办得更好,更能及时地反映当前经济、金融领域里的各种实际和理论问题,与各期部分文章的作者和研究生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的研究生代表进行了座谈。
3月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研究生部完成并提交《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质量的自检报告》《硕士学位授予质量检查和评价受检学科、专业情况汇总表》。自检报告汇报了研究生部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方面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对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专业今后培养研究生工作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情况汇总表分别从历年招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情况,研究生指导教师及其学术梯队,导师科研和论著发表,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毕业硕士生科研和学位论文撰写,研究生培养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统计。
3月起,1983级硕士研究生费越的学位论文《关于利用外资的几个理论问题》分4期在《经济研究》杂志发表。该论文于1988年获全国首届国际金融优秀论文二等奖。
4月
4月9日 美国广播公司(ABC)访华人员访问研究生部并与学生进行座谈。
4月16日 研究生部7名学生应邀赴美国驻华大使馆参加大使夫人举办的座谈会,北京大学部分学生也应邀参加。座谈会上,美国广播公司节目主持人巴布拉·华特丝就目前生活学习状况、将来的发展、理想等问题与学生们进行了交流。巴布拉认为:研究生部允许一些学生和他们交谈,表明中国政府想让世界看到中国不同的、更开放的一面;中国正在力图对西方更加开放。
4月17日 美国广播公司在研究生部图书馆及学生宿舍进行采访及拍摄,研究生部主任甘培根负责接待。
5月
5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小组,在有关学位授予单位自检及专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质量进行检查和评比。7月,检查结果公布,研究生部货币银行学专业获第一名,国际金融专业获第二名。在检查评比的总结报告中,专家小组肯定了研究生部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成绩,认为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比较敏捷,富于改革和进取精神”。同时对研究生部的办学特点予以肯定:(1)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课,取众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为研究生打下较扎实的基础;(2)有选择地聘请外籍专家用外语、用最新的资料为研究生讲专业课,既开阔研究生的思想,又提高了研究生的外语听说能力;(3)总行有关行长和各业务司局的有关领导亲自为研究生讲课,使他们的学习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与当前金融研究所全所业务的实际结合得较紧密,提高了学生研究我国实际问题的能力;(4)注重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调查研究。此外,研究生部在教学计划的制订、研究生管理以及图书资料的充实等方面都做了不少改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出需要注意研究改进的问题:(1)课程设置偏多,学生负担较重;(2)怎样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金融理论,有待加强,有的专业课缺乏系统性;(3)除主要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专业人才外,也要注意培养金融科研方面的学术带头人;(4)专业研究方向过窄,课程设置比较杂。
6月
6月1日 研究生部向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提交《关于加强对研究生外事纪律教育的报告》。
6月27日 研究生部举行198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国务委员兼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研究生部顾问黄达等出席。
6月 研究生部研究生李言赋、李文华、栾鹏飞等参与翻译的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铃木淑夫所著《日本的金融制度》一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7月
7月 1986级硕士研究生参加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工作,所撰报告《农村货币流通调查》获国务院农发中心1987年暑期调查优秀成果一等奖。
7—8月 研究生部对1984—1987年招生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根据统计,考生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主要生源集中在北京、天津、安徽等地的大学和财经院校;除1987年以外,每年都100%完成招生计划;四年共录取研究生241人;应届毕业生占录取总数的73%,在职干部占23%,同等学力者占4%;录取考生年龄逐年呈降低趋势,1984年平均年龄25.1岁,1987年平均年龄23.4岁。
8月
8月3日 研究生部制订《关于研究生招生扩大金融系统在职人员录取比例的初步方案》,主要内容:(1)考试与推荐相结合,单位推荐意见将作为正式录取的依据之一;(2)在命题和评分标准上,对在职人员给予照顾;(3)对本系统推荐录取的在职人员考取后采取定向培养的形式,不参加统一分配;(4)按此办法招收的在职人员大部分编入研究生班,学时一年半,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完成学位论文者,可以申请答辩,授予硕士学位;(5)对有特殊贡献、特殊专长,科研成果奖获得者,业务优异者可优先录取。
研究生部制订《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与国内各主要金融机构合作培养研究生的组织章程》(草案),提请研究生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和批准。主要内容:(1)研究生部在行政上直属人民银行总行领导,为副局级独立机构,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下属教学机构;(2)研究生部最高决策机构是研究生部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合作单位有关领导人员组成;(3)研究生部根据各合作单位需求负责制订、上报年度招生计划,以及招生、培养等工作,各合作单位承担本单位定向研究生培养费;(4)各合作单位应在导师、任课教师、课程设置、研究生实习及社会调查等方面,给予研究生部大力支持。
研究生部制订《1987年研究生入学后工作半年的计划方案》,拟通过让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先到各专业银行及保险公司工作一段时期,达到加强实务锻炼、注重全面发展、培养高端实用人才的目的。
8月18日 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在研究生部召开办公会议,组长刘鸿儒主持。主要内容:(1)甘培根汇报研究生部开办以来在研究生培养、生源、硕士学位授予情况检查评比、国外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并提请会议讨论研究生合作办学的组织章程、研究生入学后工作半年计划方案、采取措施扩大在职人员录取比例方案。(2)会议决议:①继续执行合作办学总方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五个合作单位各推荐两名负责人组成培养小组,刘鸿儒担任组长。②研究生入学即进行定向培养。每年招生时,各合作单位向研究生部报送定向培养计划,新生入学即定向到人。③从1987年9月份起,新入学的研究生先到银行业务部门工作一年。1987级硕士生学制由三年延长为三年半(含入学前工作一年),1987级研究生班由原来的两年改为两年半(含入学前工作一年)。因此各合作单位应增加半年培养费预算,即每人2000元。
8月25日 研究生部第4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授予孙德铭、江彪、李忠林、徐诺金、杨叶、程博明、张小星、梅国辉、王晓岩、康以同、李小英、李言赋、唐世敏、刘墨海、施香菊、李豪明、吴东民、许均华、钱绪红、谷俊银、张亚玲、董朝凯、吴少平、关贵森、王玉奇、兰奇、晏群、王祖荣、贾秀贵、高蓓、宗会来等31人经济学硕士学位。
9月
9月1日 研究生部举办金融界在职干部短期培训班,第一期讲授“信托投资业务与金融市场”。
9月初 研究生部新生开学。
1987级入学硕士生名单:毕劲松、陈江河、陈友平、丛林、邓小兵、邓晓辛、董金海、董自力、高剑虹、郝金城、胡方义、姜风东、焦程跃、雷志卫、李彬、李有祥、刘楚魂、刘锡忠、刘增印、卢文武、罗跃进、孟龙、丘建东、屈勇、沈海东、宋丽华、苏为祥、孙善勇、谭真、谭卓、王邦志、肖远企、谢德麟、熊伏林、姚飞、应子宁、于晨曦、张健华、张丽、张宁、张青松、张水杰、张文云、张晓轩、张耀东、曾向笳、赵刚、郑芬。
1987年入学首批博士生名单:蔡重直、何旗、李弘、李运奇。
9月17日 研究生部向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提交拟与中国金融学院联合聘请外教贺伯乐(Blair R. Hopps)讲授“外语”和“国际经济学”课程的申请,讲课时间为1988年2—6月。
9—12月 瑞士国家银行原经济顾问、国际货币部主任,瑞士洛桑大学教授布瑞德尔(Bridel)为1986级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课程。1988年9月,布瑞德尔再次来研究生部进行为期两周的授课。
10月
10月5日 研究生部将调整后的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函达相关单位。组长:刘鸿儒(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小组成员:李皓原(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司长)、赵海宽(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甘培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主任)、张肖(中国工商银行行长)、王景师(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王川(中国农业银行人事教育部副主任)、凌志(中国银行副行长)、吴念鲁(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李锡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副行长)、孙志新(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教育部副主任)、程万铸(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副总经理)、李嘉华(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保险研究所所长)。
11月
11月5日 研究生部向人民银行教育司提交关于1988年继续聘请6名外国专家的申请。
12月
12月2日 甘培根职称晋升为研究员。
本年 《文汇报》以《未来金融专家的摇篮》为题,《中国新闻》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培养金融人才》为题,《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中国加紧培养金融人才》为题,《瞭望》周刊海外版以《中国金融家的“摇篮”》为题,分别对研究生部进行报道。
1988年
1月
1月4—8日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施缪尔·亚哈罗姆(Shmuel Yahalom)应邀到研究生部作学术报告。
1月 研究生部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总体设想。针对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设想:(1)明确培养目标。(2)合理划分专业。认为把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截然划分为两个专业不够科学,所有金融专业的研究生都应具备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两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3)科学设置课程。应贯彻少而精、有层次、有系统、多设选修课的特点,发挥研究生部的优势,形成有特色的课程结构。(4)加强授课教师和导师队伍建设。在继续外聘名师及著名专家任教的同时,为保证教学计划的整体系统性,应配备既能搞科研工作又能胜任教学的专职人员担任基础课教学,专职与兼职教师并用。针对教师队伍严重老年化的问题,要大胆启用中青年专家,并制订导师条例,定期对指导教师工作进行调查估评。(5)改进授课方式。应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授课,做到讲课与自学相结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3月
3月1日—6月30日 研究生部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联合聘请美籍华人王沛屯(William P. Wang)任教。在总行研究生部,王沛屯为1987级硕士研究生开设“金融市场法规与管理”课程,每周4小时;其夫人裴益兰(Elaine P.Wang)为在校研究生开设“英文写作与口语”课程,每周8小时。本期授课结束后,总行研究生部与中国金融学院又联合聘请王沛屯夫妇任教,聘期为1988年7月1日—1989年6月30日。
3月2日 研究生部主任甘培根参加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组织的“文科研究生教育改革座谈会”,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导师,以及国家教委研究生司有关领导,就文科研究生教育的改革问题进行座谈。
3月6日 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教委研究生司向试办研究生班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下发《关于研究生班毕业生申请学位等问题的通知》,规定:自1988年起,研究生班毕业生申请学位均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办理;原则上应在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一年以上,并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完成学位论文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3月 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以及北京市规划局协助下,研究生部按规定为五道口院内现有房屋办理了“违章用地暂时留用手续”,且规划局同意在不影响首都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在院内扩建。6月21日,研究生部向人民银行提交《关于扩建电教资料用房的请示》,拟自筹资金70万元,在部院东南侧建一座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电教资料用房。7月4日,人民银行批复同意修建。
6月
6月29日 人民银行教育司向总行研究生部、西南财经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下达《关于1988年人行毕业生分配计划的通知》。分配原则:优先满足金融系统人才需要;学用一致,保证重点单位的需求;按需分配,面向基层,但毕业生有权选择单位,在不影响金融系统人才需求情况下应尽可能尊重毕业生选择单位的权利。
6月 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副行长刘鸿儒、邱晴、童赠银、陈元等总行领导来研究生部与师生座谈。
9月
9月初 研究生部新生开学。
1988级入学硕士生名单:柴宁、陈建春、陈岚、董玉华、高良玉、郭志鹏、韩玖峰、胡兴建、李德、李树锋、刘彩云、刘津峰、刘薇、刘文华、刘赟、毛立新、钱斌、邱小秋、宋张岩、汪云沾、王爱民、王宏、王溯舸、王艳娟、魏开文、徐家骅、徐敬耀、杨华山、张弓、张庆中、张兴君、张玉枫、章建平、朱建军、左兴平。
1988级入学博士生名单:陈敏强、王君、王令芬、周春生。
9月23—26日 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教委研究生司在北京召开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刑法、民法、国际经济法等5个专业应用类硕士生参考性培养方案专家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等有关培养单位的专家、管理干部以及部分部委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修订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5个专业硕士生(应用类)参考性培养方案,并初步落实了试点的有关问题。本次会上,研究生部提交了《坚持改革、开放,培养社会主义的高级金融人才》的报告,作为会议交流材料之一。
9月—1989年7月 根据研究生部与联邦德国西德意志银行双方互派进修人员协议,研究生部接受德方派出人员甘彬宜来部学习。其间,她主修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国当代金融史”“中国金融实务专题”等课程,完成了题为《论中国的银行在1984年以来的经济改革中的作用》的论文,并获得结业证书。所修的12个学分,均获得德国有关大学的承认。这是研究生部首次接收的留学生。作为对等交换,研究生部派出科研处谷爱俊自1989年起赴联邦德国西德意志银行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进修实习。
10月
10月5—12日 美国内华达大学经济学教授卡吉尔(Cargill)为研究生开设《美国国内金融的最新发展》讲座。
10月10—28日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谢利·M.马克(Shelley M.Mark)为1987级研究生讲授“发展经济学”课程。
11月
11月2日 人民银行教育司向国家教委研究生司报送《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招生计划》的函。研究生部计划1989年招收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35人,其中定向生30人、委托培养5人,招收国际金融专业15人,其中定向生10人,委托培养5人。
11月10日 研究生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第5次会议,作出授予1985级毕业生硕士学位的决定;并讨论、研究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特别是把好学位论文和答辩质量关等问题。认为:(1)1985级学位论文总体可以,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其中钱国荣、杨德骅、石俊志等人论文比较优秀。研究生班申请硕士学位学生中,8人因论文质量未达标,推迟答辩,其余12人全部通过答辩。(2)针对学习松懈、论文质量有所下降的问题,拟采取措施,健全论文指导制度、论文答辩制度、学位审查制度。
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授予任劲、张育军、邢华、郭丽霞、金俊峰、李必龙、陈敏强、刘京湘、丁玉琳、旷林山、杨洪、韩建军、何宾、许晓明、邱志峰、王扬、康顺新、孙轶、钱国荣、罗清、尹于舜、吴尚武、李金柱、聂庆平、李泽兴、贺同宝、邵伏军、李全、罗之方、刘琼瑜、陈孝周、朱从玖、王薇、栾鹏飞、周万阜、佘优龙、尹成冰、王醒春、唐志刚、宋先平、夏宗禹、刘昌国、许小胜、夏立传、韦盛信、李薇、李虹、方瑞枝、朱艺、张悦、陈道富、陈之楚、张基凯、丁建臣、张礼卿、吴军、杨德骅、郑薇、罗文广、郭欣、石俊志、吴小萌、张晓慧、罗熹、薛社戌、刘连舸等66人经济学硕士学位。
11月30日 人民银行教育司向研究生部、西南财经大学等四校下达《关于做好1989年毕业研究生分配工作的通知》。
1989年
1月
1月9日 人民银行办公厅向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单位下发《关于落实改革“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及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在国家教委召开的应用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工作会议上,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被列为重点学科,并确定研究生部等院校为试点单位。为落实该项工作,要求各单位做好推荐工作,确定有关待遇,签订有关合同,落实挂职锻炼、业务部门导师待遇问题,筹建模拟银行和金融市场,举办入学考试补习班等。
3月
3月22日 人民银行教育司向研究生部、西南财经大学等四校下达《中国人民银行1989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人民银行1989年共招收各类研究生294名,其中博士生16名,硕士生188名,研究生班90名。分配研究生部招生名额:硕士生40人,其中货币银行学专业非定向生15人、定向生10人,国际金融专业非定向生5人、定向生10人;博士生5人,其中货币银行学专业2人,国际金融专业3人;硕士生班15人,其中货币银行学专业7人,国际金融专业8人。
3月 人民银行下达任命通知:刘昌权任研究生部副主任。
4月
4月3日 研究生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第6次会议。主要内容:(1)甘培根总结毕业生答辩情况。本年申请答辩者40人,其中1986级硕士生31人,1986级研究生班3人,外校申请学位者1人,已毕业的1985级研究生班申请者5人。最后同意答辩者38人,因论文未通过、推迟答辩者2人。(2)评定委员会委员对论文情况进行评议并提出建议。(3)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刘鸿儒总结发言:要严把导师关,专门提出对导师的要求;对于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可以多分管几个研究生;评阅人坚持原则,严把论文质量关;对研究生采取淘汰制;对论文答辩形式进一步创新。
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授予郭丹慧、吴颖、吴红卫、王化、谢兵、周迎旗、尹先龙、向其芝、周传根、朱长法、吴昊天、李哲平、徐志刚、李良忍、陆华隽、王格放、方春银、郑杏娟、孙建华、施其武、姜永凯、魏丽云、陈锦魁、陈双庆、汪滨、缪建民、李进、郑海、卢盛春、王煜、闻岳春、张月飞、陈玉光、李文华、许健、张晋生、马彦平、郑燕等38人经济学硕士学位。
5月
5月4日 人民银行致函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同意北京航空建设承发包公司所做研究生部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并请协助批准第一期工程图书馆及电化教学用房的设计和施工。在总体方案中,除现有礼堂及锅炉房、汽车库予以保留外,规划设计教学用房4000 m2,学生宿舍及食堂4000 m2,图书馆及电化教学用房2000 m2,扩建教师专家用房2400 m2,总计建筑面积12 400 m2。
9月
9月初 研究生部新生开学。
1989级新入学硕士生名单:艾学锋、曹继东、常佳伟、陈克松、陈逑逸、陈善奇、程绍凯、崔进才、杜金燕、房四海、耿金海、谷裕、郭良勤、黄红原、江腾飞、蒋锦志、蒋彤、李纯安、李建功、李建元、李然、刘洁、刘宁、柳志伟、龙溪林、栾真军、缪伟澍、彭媛媛、秦萍、饶庆文、盛朝晖、苏强、孙昌海、唐一平、汪钦、汪要武、王怀林、王琨、王晓蕾、王志芳、魏革军、吴敌、吴建军、徐刚、杨光启、余龙武、贠瑞恒、袁宏伟、张纳新、张胜军、张新、赵凯、钟兵、周瑞明、朱南松、邹翔。
1989级新入学博士生名单:穆怀朋、钱国荣、武捷思。
10月
10—12月 研究生部接收西德商业银行新任驻京首席代表徐豪功(Haus-Kurt Schafer)在上任前来校进修3个月,以了解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情况。作为交换,研究生部派教师郑薇于1991年2月赴西德商业银行进修5个月。
1990年
2月
2月12日 人民银行下达任命通知:任命蔡浩仪为研究生部政治处处长、唐旭为研究生部科研处处长、高顺成为研究生部行政处处长。
2月—1991年1月 研究生部与中国金融学院联合聘请美籍华人苗丽华讲授“高级英语”。
2月 甘培根赴印度孟买英迪拉·甘地夫人学院讲学。
5月
5月15—18日 第五届全国财经院校研究生理论研讨会在陕西财经学院召开。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导师赵海宽研究员应邀参加,并作关于我国经济改革及金融改革方面的专题报告。
9月
9月7日 研究生部举行开学典礼。
1990级新入学硕士生名单:陈兵、陈峰、陈光明、陈军、陈世河、陈云东、程甲生、刁恒波、酆云、胡浩、胡列雄、黄梅、李保国、李斌、李莉、李民文、李平、李耀龙、李招军、刘卫兵、刘翔、刘秀毓、裴勇、舒幼冬、田真庸、万跃楠、王雪松、韦权万、吴剑辉、夏丽秋、肖林、肖世优、杨辉生、杨俊川、杨永新、姚克平、张桂庆、张力和、张锐、张世国、张小宁、章长䦂、周典举、周一波。
1990级新入学博士生名单:唐旭、谢建华、徐诺金、殷明德、张美玲、周兴新。
11月
11月8日 研究生部上报人民银行《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小组成员的报告》。11月16日,人民银行批复,同意研究生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小组成员调整:组长甘培根;组员黄永鉴、高顺成、蔡浩仪、刘昌权、唐旭、戈志喜。
12月
12月28日 人民银行教育司下达《关于报送人民银行系统1991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函》。其中,研究生部计划招收硕士生40人,货币银行学招收非定向生20人、定向生10人,国际金融招收非定向生5人、定向生5人;计划招收博士生6人,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各3人。
下半年 研究生部第7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授予孟龙、熊伏林、雷志卫、詹静、张水杰、张晓轩、苏为祥、李秀兰、罗跃进、汤明远、肖远企、陈友平、高剑虹、邓晓辛、任海龙、李康、张宁、郭敏、方芳、张文云、应子宁、周朔、李久文、丛林、陈江河、王邦志、曲秀娟、吕进忠、刘楚魂、郑芬、张丽、董自力、姜风东、游君娅、卢文武、李有祥、姚飞、李彬、赵刚、谢德麟、邓小兵、张青松、刘增印、周华、宋丽华、董金海等46人经济学硕士学位。
本年 据硕士研究生统考科目成绩统计,研究生部考生数学平均分居北京考区文科第一,政治理论课平均分居第二。
1991年
1月
1月24日 为纪念我国学位制度创建十周年,广泛宣传恢复研究生教育和建立学位制度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695名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予以表彰,其中研究生部1981级硕士毕业生魏本华、1982级硕士毕业生武捷思获“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
3月
3月23日 研究生部第8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授予王溯舸、张兴君、陈岚、汪云沾、刘薇、董玉华、高良玉、李树锋、魏开文、张庆中、王艳娟、毛立新、刘文华、张弓、韩玖峰、李德、王爱民、屈勇、征庚圣、李建华等20人经济学硕士学位。
9月
9月1日—1992年1月31日 研究生部聘请美籍教育和心理辅导专家臧英年为客座教授。
9月3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开展授予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工作。可授予学科、专业的名称及学位级别为:货币银行学硕士学位,国际金融硕士学位。
9月初 研究生部新生开学。
1991级新入学硕士生名单:蔡建春、陈晖、陈培涛、陈向东、党宇、丁昌海、丁爽、董迪斌、郭宝新、郭小梅、哈斯、韩勇、胡强、黄兴明、霍颖励、康力、匡小红、李朝晖、廖学源、刘建民、刘俏、刘守平、刘文忠、刘益勇、鲁功亮、吕志良、马宏、牟一兵、彭胜文、戚少杰、任建畅、石松鹰、童艳、王丹、王革文、王娴、王一文、王一萱、王永华、温宇峰、翁鸣、吴虹、夏小强、晏晓辉、杨青丽、张尧、张兆义、郑锋、周捷。
1991级新入学博士生名单:杜金富、刘亚、吴军、晏群、叶翔、张晓慧。
10月
10月19日 研究生部第9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授予何旗、王令芬、蔡重直等3人经济学博士学位,这是研究生部培养的首批博士生;授予胡兴建、郭志鹏、刘津峰等3人经济学硕士学位。
本年 据统计,1991年报考研究生部研究生人数达500多人,录取比例为15: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致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元,表示该组织计划将进一步提高对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的支持力度,并使之建立在更加经常的基础上。
研究生部制订“八五”规划,主要内容如下。目标和任务:(1)稳定硕士生招生规模,争取国家教委批准,适当增加博士生指标。(2)完成培养方向转变,争取将研究生部办成适应各类金融业务部门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基地。(3)改善办学条件,充实配备现代化教育设施。(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5)配合各司局,承担部分在职干部短期培训任务。主要措施:(1)健全党组织建设,在设立专职党总支副书记和党总支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分党委会;设立学生处,并抽调党员青年教师轮流担任专职政治辅导员。(2)鼓励有银行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报考;在加强现有实务课程的同时,减少理论课所占比重;有重点地引导部分研究生用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代替论文。(3)与国际金融组织配合,建立国际金融培训中心。(4)成立奖学金基金会。(5)把图书馆建成全国较大的金融资料中心。
1992年
1月
1月21日 研究生部召开导师座谈会。主要内容:(1)甘培根、黄永鉴介绍国家教委要求对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自查的通知精神。(2)甘培根汇报:研究生部已正式被列入教委第一批有权授予在职硕士生的单位;新图书馆即将落成;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向研究生部提供64万美元的技术援助,用于购置图书教学设备等。(3)李皓原、赵海宽、周林、张德宝、尚明、甘培根、许玉龙、金建栋、王友、李嘉华、叶奕德、黄莺飞、朱义信等针对教委自检要求,对研究生部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3月
3月25日 金融研究所向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及计划单列城市分行发出《关于招收研究系列在职人员硕士学位进修生的通知》:经人民银行总行教育司同意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研究生部计划开办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学位培训工作,并自1992年起首次开办硕士学位进修生班。通知对招生对象、培训费用、名额、报名时间、入学考试、学习方式、毕业后安排等事项做了具体说明,并附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
3月 根据国家教委要求,研究生部向教委教研厅提交《关于十年来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的总结》,汇报了对研究生部开办十年来学科清理和论文自查的情况,总结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其中关于研究生培养经验的总结包括:(1)坚持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广、富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思想敏锐、敢于创新、开拓新局面的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2)开放式和社会化办学模式。聘请了北京大学陈岱孙、胡代光、厉以宁和中国人民大学黄达教授为顾问,具体指导教学工作;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签订长期协作合同,北大承担了大部分基础课的讲授,教学质量得到保证。(3)教师来自北京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4)双导师制度。除聘任本所高级研究人员作导师,还聘请大量从事实际工作并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级经济师作指导教师。(5)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和领导来校授课等。
4月
4月11日 研究生部在学校礼堂举行建校十周年庆祝活动。人民银行及各专业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外管局、人行北京分行、人行上海分行代表及其他金融机构领导和代表,国家教委、北京市高教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兄弟院校领导和代表,研究生部顾问陈岱孙、黄达、胡代光、厉以宁,研究生部创办人及金融研究所原所长,研究生部上级主管单位领导和代表,国外来宾、外教、校友,以及师生员工等参加大会。在纪念大会上,刘鸿儒作为教师代表发表讲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人民银行原行长陈慕华,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人民银行原行长李葆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刘鸿儒,人民银行副行长陈元等分别为研究生部建校十周年纪念题词。
在研究生部十周年校庆之际,海南六家公司的研究生部校友捐赠30万元,用于筹建奖学基金。
7月
7月 研究生部钱国荣等6名1985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翻译、丁鹄等导师审校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曼斯菲尔德所著《微观经济学:理论与应用》一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8月
8月9—14日 由国家教委研究生办主办的全国文科应用类研究生培养工作座谈会在大连召开。甘培根代表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参加会议并作大会发言,就金融行业对应用型研究生的需求情况和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建议要加速培养应用型人才,充分利用高校和实际工作部门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采取联合培养的方法,提高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的灵活性。
9月
9月初 研究生部新生开学。
1992级新入学硕士生名单:卜广庆、卜燕华、陈贻发、崔春、丁玉明、何成宏、何自云、纪志宏、姜济卿、金荦、金哲、金志培、李文红、李学民、刘晨阳、刘建、刘建红、刘守建、卢军华、鲁霞、米一五、曲少明、芮颖、施海雁、宋协莉、孙博、孙国申、孙辉、孙慧君、唐马、汪俊红、汪下烟、王国言、魏海滨、魏浣忠、吴洁、吴涛、夏泉贵、熊建平、徐国俊、薛定才、杨帆、杨立新、杨学钰、余荆圃、袁春、张华存、张慧元、张骥、张金城、张进国、赵文杰、钟小宁、周庆河、周星、朱勇、邹国庆。
1992级新入学博士生名单:李豪明、钱小安、徐纯成、张晋生、张志平。
9月29日 研究生部第10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授予黄红原、李建元、周瑞明、艾学峰、谷裕、李纯安、王怀林、李然、程绍凯、王晓蕾、刘洁、曹继东、彭媛媛、缪伟澍、汪要武、邹翔、蒋锦志、吴敌、王志芳、唐一平、赵凯、柳志伟、陈善奇、耿金海、龙溪林、朱南松、郭良勤、张胜军、常佳伟、张纳新、栾真军、盛朝晖、余龙武、袁宏伟、崔进才、杨光启、张新、杜金燕、钟兵、田真庸、焦程跃、谭卓等42人经济学硕士学位。
10月
10月 研究生部学生学术社团——经济金融研究会,在学校支持下正式成立。
1993年
2月
2月 人民银行下达任命通知:唐旭任研究生部副主任。
3月
3月 甘培根在《中国高等教育》第2期发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金融类应用型研究生》一文,介绍了研究生部开办11年来在培养金融类应用型研究生方面所做的工作与探索。
5月
5月6日 三亚东方实业董事长黄向农向研究生部即将成立的奖学金捐赠其历年著作权、稿费及版税收入5万元人民币。
6月
6月 研究生部学生学术社团——经济金融研究会联合北大、人大、北师大、中财等校的研究生举办关于通货膨胀问题的研讨会,甘培根主任、唐旭副主任出席,《北京日报》《中国证券报》《中国经营报》等作专题报道。
9月
9月初 研究生部新生开学。
1993级新入学硕士生名单:曹向东、陈海吟、陈焕德、陈思忠、陈正中、程辉、程卫红、邓跃文、邓智毅、丁明、董铁峰、杜刚、高洪满、高同裕、郭建伟、贺坤、胡劲松、黄陈、黄卓芬、冀东臻、康强、李辉、李丽杰、李琳、李强、李蓉、梁惠江、梁琼文、廖晓彤、林海、林郁松、刘春明、刘旌、刘立达、刘晓勇、刘艳霞、刘玉生、柳芳、马东浩、马宁、聂文军、彭勇、齐朝轩、乔炳亚、屈纳新、申梦玉、施华强、施梅琛、孙国峰、孙璐、唐邵莉、王浩、王继、王建新、王思渺、王思湮、卫红、武健、冼卫红、萧颖斌、谢均乐、阎晓玲、杨吉田、杨柳、杨新亮、应春子、游建航、喻剑萍、袁平、张传斌、张春光、张敬国、张坤、张良华、张橹、张琦、赵辰宁、赵栩、郑权、郑小川、朱迎。
1993级新入学博士生名单:戴丛、郭元析、胡定核、雷纯雄、李明、李强、刘利、裴传智、王林。
9月11日 研究生部第11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授予陈敏强、钱国荣、张美玲、穆怀朋、徐诺金等5人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刁恒波、陈云东、裴勇、杨辉生、李耀龙、杨永新、陈峰、万跃楠、程甲生、吴剑辉、肖世优、张锐、张世国、肖林、张桂庆、胡列雄、陈光明、李招军、章长䦂、周典举、姚克平、李莉、张小宁、酆云、黄梅、陈军、刘秀毓、李民文、翁鸣、党宇、丁爽、郭小梅、王一文、彭胜文、王永华、廖学源、王雪松、徐刚、杨俊川、李胜、刘宁等41人经济学硕士学位。
9月29日 首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海南奖学金颁奖大会在研究生部举行。奖学金管委会和评委会名誉主席刘鸿儒在大会上讲话,肯定了研究生部的办学成就,并希望企业界能够更多地关心研究生部的教育。人民银行体改司副司长吴晓灵、证监会机构司司长张志平、海南省证券公司副总经理汪滨、三亚东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翟力平及副总经理汪钦等参加颁奖大会并发言。刘鸿儒为18名获奖者颁发了奖学金和证书。1992级硕士研究生刘守建代表获奖学生发言。研究生部主任甘培根介绍了奖学金基本情况,副主任唐旭主持大会。
9月 研究生部派代表队参加全国证券知识竞赛,获第二名。此次竞赛活动由中国证券业协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五单位联合举办,赛期于6月7日开始,9月20日结束。
10月
10月 研究生部与香港城市理工学院签订学术交流协议书,与该学院经济及财务学系进行教师互访、互邀讲学、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共同研究课题及共同培养研究生等方面的合作。
11月
11月 研究生部经济金融研究会举办关于B股问题研讨会。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与中国金融出版社举办联谊活动。
12月
12月15日 研究生部向人民银行副行长陈元提交《关于明确研究生部办学规模的请示报告》,请其转呈党组讨论并予以批复。报告提出《研究生部研究生教育七年规划(1994—2000年)》:(1)计划增设会计学专业;(2)逐步增加招生规模,7年内使在校研究生人数达350人左右,其中博士生每年招收10~12名;(3)各种教学设施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
本年 据统计,研究生部有教授、研究员(包括兼职)35人,博士生导师5人,高级经济师34人,副研究员(副教授)10人,助理研究员40人。聘请陈岱孙、胡代光、黄达、厉以宁为顾问。
1994年
4月
4月19日 研究生部第12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授予王革文、董迪斌、温宇峰、王丹、任建畅、胡强、吴虹、蔡建春、李朝晖、刘俏、鲁功亮、陈培涛、匡小红、霍颖励、韩勇、丁昌海、童艳、刘守平、王娴、张兆义、吕志良、周捷、杨青丽、郭宝新、戚少杰、晏晓辉、石松鹰、汪涛、左兴平、毕劲松、刘赟等31人经济学硕士学位。
4—5月 研究生部邀请人民银行党组书记、副行长周正庆研究员两次来校举办关于金融体制改革、通货膨胀的起因及理论等问题的讲座。
5月
5月3日 人民银行任命唐旭为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副局级);任命甘培根为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名誉主任,免去其担任的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生部主任职务。
5月3—10日 研究生部主任唐旭访问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并作关于中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学术讲演。10日,香港《南华早报》对讲演内容进行了报道。
6月
6月 研究生部邀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许斌来校作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及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建设的讲座。
6月13—19日 香港城市理工学院财经系主任何炘基教授与罗伟忠教授来研究生部访问,并分别作了题为《证券资产定价模式——理论与亚洲区的验证》和《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讲座。
7月
7月 人民银行下达任命通知:蔡浩仪任研究生部副主任。
9月
9月初 研究生部邀请欧洲投资银行金融研究局局长斯汀赫尔(A.Steinherr)与法国博尔多大学经济学教授、法国国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爱理克·杰拉尔丁(Eric Girardin)讲授有关欧洲金融市场、欧洲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贷款投资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历时两个月。
9月5日 研究生部举行开学典礼及新生入学教育。
1994级新入学硕士生名单:毕文军、蔡学军、曹江波、曹莉、陈本安、陈国胜、陈金明、陈巧娥、程萍萍、丁守军、丁欣、董晨、董毅雄、杜育欣、费颖、高阳、耿群、郭薇、胡华勇、胡宇、黄练、黄文利、江曾华、晋朝晖、雷晓阳、李文、李争光、林煊、刘健、刘晔、刘兆洋、鲁东升、鲁雪岩、钱锋、钱学群、单清勇、沈联合、沈明智、唐才旭、唐宏武、万鹏、汪列平、王贺、王慧洁、王礼春、王立武、王琳、王梦熊、王倩、王世波、王新彦、王信、吴涧兵、武雪、谢冰、谢德龙、谢志军、徐洁勤、许加银、闫秀霞、闫宇红、杨林、杨郁青、于晓梅、岳红云、张传忠、张革平、张海、张亚北、张英、张铮、张子红、章炯、曾丽春、甄畅、周晴、周文杰、朱海斌、宗思京。
1994级新入学博士生名单:范珣、侯合心、来卫平、李明、王素珍、徐浩、赵晓轮。
9—10月 证监会主席,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刘鸿儒两次来校作关于如何完善证券市场等问题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