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青年交流及人才培养经验探索
——以中国人民大学“雏鹰计划”为例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支持,也需要加强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
在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短期调研项目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类项目具有短小精悍、方案灵活、体验丰富、节省成本等多种优势,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雏鹰计划”为例,介绍短期调研项目的活动模式和实施效果,提供可推广的“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经验。
借鉴“浸润式学习”的教育理念,自2017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利用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前往哈萨克斯坦、越南、以色列、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开展“一带一路”领袖人才国别调研项目。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领袖人才国别调研系列项目”之一,中哈青年领袖项目(China-Kazakhstan Youth Leadership Program),简称“雏鹰计划”(EYAS Program),是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号召,增进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青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在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双方政府开展睦邻友好交流合作的大背景下,双方高等教育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一大成果。中哈两国是友好邻邦,拥有超过1 700千米的边境线。两国的世代友谊为两国开展各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基础。项目哈方合作高校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是哈萨克斯坦最优秀的大学,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7日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的。
一 品牌项目
“雏鹰计划”项目为全英文短期交流项目。项目自2017年开始举办,迄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每期项目为期14天:7天在北京及中国其他城市进行,7天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及哈萨克斯坦其他城市进行。项目学员经中国人民大学和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选拔共由28名学生组成,以讲座讨论、文化体验、社会调研、交流研讨为基本形式。
1.讲座讨论
讲座讨论模块主要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和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名师为学员们举办两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讲座。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胡祥雨教授讲授“中国历史与文化”课程。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胡老师从“什么是中国人”的问题出发,向同学们介绍了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和近代中国艰辛的探索历程,解答了同学们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许多疑惑。纳扎尔巴耶夫大学Alima Bissenova教授为学员们作了关于“实现中产阶级性”的讲座,通过深度翔实的田野调查报告让项目成员了解哈萨克斯坦社区是如何联合并运作的,并带领项目成员共同探究国家、社区和个人之间的联系。

▲ 哈方教授为学员们授课
除课堂授课外,项目还为学员提供了互动形式的太极拳、书法等实践学习课程,使学员充分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 书法课堂
2.文化体验
文化体验活动是学员深入了解中哈两国历史文化,提升学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形式。在雏鹰计划中,学员们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
在北京期间,学员们游览故宫,增进了对中国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参观颐和园,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园林文化;登上慕田峪长城,领略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悠久灿烂的长城文化。
在努尔苏丹,学员们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文化中心,穿上哈萨克斯坦传统服饰,体验学习哈萨克乐器,品尝多种多样的哈萨克传统美食。学员们还参观阿兹来提苏丹大清真寺,领略源远流长的伊斯兰文化;前往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欣赏古代哈萨克人的智慧结晶。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学员们切身感受中哈两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对两国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知。

▲ 中方学生品尝哈萨克传统美食,欣赏哈萨克族传统服饰
3.社会调研
社会调研是“雏鹰计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调研,学员可以深入到两国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中,在实地参访、学习探讨中,深刻了解两国政治经济运行方式,为未来加强两国合作和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实践积蓄知识、开阔视野。
在北京,学员们兵分三路,分别前往人民日报社、君合律师事务所、腾讯公司开展调研。在人民日报社,学员们参观了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和新媒体中心,详细了解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的日常运转机制和《人民日报》在新媒体传播领域的最新发展;在君合律师事务所,通过律师们生动的讲解,同学们不仅对君合律师事务所的历史发展、核心业务、主要客户等有了进一步了解,还对中哈两国“一带一路”合作的相关法律问题形成了初步认识;在腾讯公司,学员们了解了腾讯公司的理念、愿景与发展历程,并现场体验了微信等软件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在努尔苏丹,学员们参观了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展馆。其场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球形建筑,有8个主题楼层,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空间能、动能、未来展望等多个主题。通过参观,学员们对哈萨克斯坦重视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深入了解。学员们还参访了联合国驻哈萨克斯坦代表处,聆听了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志愿者组织(UNV)、联合国难民署(UNHCR)、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各机构工作人员的分享,了解了联合国实习及工作职位的申请途径、联合国在哈萨克斯坦的工作内容以及他们个人的经历。
调研结束后,每组同学分别展示了调研的成果,分享了调研所见所思所想。学员们就调研的成果展开了深入讨论,特别是比较了中哈两国在相关领域的异同,在比较中互学互鉴。
4.交流研讨
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在交流中加深友谊,是项目设计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在项目活动中,还设计了交流研讨的环节。
在北京,学员们举行了中哈旅游交流年策划大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黄晨出席并担任评委,五个参赛小组分别为中哈旅游交流年提出各具特色的策划案。最后由学员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策划案”。在努尔苏丹,学员们分组进行了终期汇报。双方同学以“领导力与国际社会”为主题,回顾了项目亮点,分享自己在项目中的收获,提出了对中哈青年领导力建设的思考,以及在“一带一路”合作背景下深化中哈关系的期待。
在紧张的日程中,项目穿插了很多的游戏、包饺子、过生日等妙趣横生的“小菜”,不仅使学员们丰富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也为学员们建立深厚的友谊搭建了平台。

▲ 模拟中哈旅游交流年策划大赛现场
二 活动效果
“雏鹰计划”项目以中国人民大学与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为基点,通过讲座讨论、文化体验、社会调查交流研讨等基本形式的活动,诠释了项目“两国多城、古今概览、文化互鉴、人民相亲”的内涵。
1.通过项目实施,增进了学员对两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等国情的了解
在项目中,学员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体验活动,切身感受中哈两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项目学员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硕士生任贺贺在参观哈萨克斯坦布拉拜森林公园后,曾作诗:“青青贯寰宇,岑岭起平川。仰见仙家处,俯推奇水前。去来人有替,往复景无迁。两域情多似,闲观一缕烟。”
同时,学员通过对两国政府机构、媒体机构、法律机构、公司企业、科技场馆等各类社会组织的参访考察,对两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了深刻理解,也开阔了视野。项目学员纳扎尔巴耶夫大学Aldabergen同学表示:“参观了腾讯公司后,互联网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改善极大地震撼了我,希望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可以有机会选择计算机技术。”
2.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了学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在项目短短的两周时间里,双方学校共为学员举办了7次讲座,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哈方学生通过中国历史文化课程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和近代中国艰辛的探索历程;通过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外籍教师交流,从不同的侧面感受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迁;通过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崔守军教授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能源动因和资源依赖型国家的转型问题,深受启发。项目学员纳扎尔巴耶夫大学Adiya同学表示:“以前只在新闻里听说过‘一带一路’倡议,经过这次课堂,我对‘一带一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做相关方面的课题。”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教授们围绕“发展与治理”“政府善治”以及“如何培养青年领导力”等主题为项目成员带来多场精彩的讲座,中方学生通过这些讲座更加了解哈萨克斯坦的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

▲ 学员做项目报告
3.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学员社会实践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员不仅直接参与各项活动,而且也参与到活动的各项策划、筹备、组织和宣传活动中,真正使活动成为学员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中方学生在北京段的活动中被分为策划组、宣传组、后勤组。首日的破冰活动,模拟中哈旅游交流年策划大赛和总结会全部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策划完成。此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宣传组的同学全程负责新闻稿的撰写和活动的视频影音记录,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纯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视频制作水平。后勤组的同学则在活动全程服务团队,培养了变通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哈方同学则在当地的博物馆和清真寺等文化景点参观过程中承担起讲解员的角色,一对一与中方学生的交流过程也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本国的历史文化。
4.通过项目实施,中哈两国青年建立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国之交,在民相亲。民间交往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基石。青年是两国的未来,青年之间的交往对两国未来的发展与合作具有特殊的意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两国学员共同学习,共同参加活动,共同交流研讨,特别是在“过生日”“包饺子”“做游戏”这样的课余活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国青年结下的友谊成为一颗颗种子,将在两国未来的合作和发展中结出累累硕果。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项目学员冯欣悦所言,“此次游学虽然只有短短两周,但大家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在对方身上发现了更多的共性而非差异。尽管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知识储备等如此不同,我们却可以亲密无间地相处和合作。作为青年人,我们理应寻求多种机会和渠道合作,承担起青年人的责任,活跃于国际社会”。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项目学员Danna感言:“以前在纪录片里看的紫禁城、长城都真实地出现在眼前,那种震撼无法用言语表达。而共享单车、地铁二维码这些高科技又赋予这座城市新的活力。参加这个项目让我看到了一个古老又现代的北京,它深深吸引着我。希望以后我有机会做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促进两国合作发展做出努力。”
5.通过项目实施,学员深刻理解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为中哈两国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储备了力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员们亲身了解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真实情况;在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地方亲身感受那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在社会调研中发现和感知中哈两国的既有合作成果和蕴藏的无穷潜力。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都促使学员去深刻理解和思考“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和未来方向,坚定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信心,促使他们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 项目经验总结和推广
1.持之以恒地开展项目,并拓展项目开展的范围
实施类似于“雏鹰计划”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青年交流项目是提升青年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友谊、培养“一带一路”规划实施发展力量,最终促进“一带一路”规划开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项目应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同时国内应有更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进来,结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拓展与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类似的项目,从而夯实“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民间基础。但由于疫情,校际短期交流项目被迫暂停,学校正积极寻求突破口,尝试通过线上课堂和“云参访”等形式继续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伙伴院校保持密切联系。
2.与时俱进,结合“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和国家发展不断更新项目内容
“雏鹰计划”项目是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青年学生交流项目。因此,其内容必然要根据国家的发展情况和“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加以更新。如2019年项目在北京的活动主要聚焦媒体发展、新社交方式以及法律政策;在努尔苏丹的活动主要聚焦国际组织在哈萨克斯坦的运转和科技发展。这些活动都是根据两国的最新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需要加以策划并组织实施的。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一定要注意项目实施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性以及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契合性。
3.设置“一带一路”青年交流发展基金,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
为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间的交流,建议设置“一带一路”青年交流发展基金。基金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承担。各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均可申请,并设立专家组评审。基金主要用于鼓励和支持类似于“雏鹰计划”的短期青年交流项目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留学生在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交流学习。
撰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林媛、韩飞、徐星一、陆文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