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我国数控机床的现状
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究数控机床,于1966年研制成功晶体管数控系统,并生产出了数控线切割机、数控铣床等产品。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数控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较差,数控机床品种不全,数量较少,数控机床的发展处于初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先后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引进了一些数控系统和伺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控机床的发展。改革开放为数控机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此时我国研制的数控机床性能逐步提高,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到1985年,我国已经拥有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磨床等80多个品种的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的发展进入了实用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研究开发数控系统、应用数控机床已经成了各企业的自发行为,数控机床的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多轴、全功能中高档数控系统及交、直流伺服系统相继研制成功,FMS和CIMS也先后投入使用,数控机床的发展进入了快速阶段。
“九五”起,我国形成了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包括数控铣床)的产业化生产基地。从产量来看,2010年我国机床产值和数控机床产量均列世界第一位。从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我国所生产的中档普及型数控机床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陆续完成,我国国产机床数控化率由“十五”末的35.5%提高到“十一五”末的51.9%。我国在数控系统方面已经开发出多轴多通道、总线式高档数控装置产品。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高精数控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已完成开放式全数字高档数控装置的生产。国产数控机床产品覆盖超重型机床、高精度机床、特种加工机床、锻压设备、前沿高技术机床等领域。特别是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超重型机床、立式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等领域,部分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品种日趋增多,改变了国际强手对数控机床产业的垄断局面,我国已进入世界高速数控机床和高精度数控机床生产国的行列,因而加速了我国从机床生产大国走向机床制造强国的进程。
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我国数控机床产业仍然存在着主机大而不强、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发展滞后、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差距大、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差、高档数控机床产品仍需大量从国外进口等问题。特别是在中、高档数控机床方面,与国外一些先进产品相比,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是由于欧美日等先进工业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进程,其中一些著名机床公司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引导着数控机床技术发展,如美国英格索尔公司和德国惠勒喜乐公司对用于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高速数控铣床的发展,日本牧野公司对高效精密加工中心所做的贡献,德国瓦德里希公司在重型龙门五面加工铣床方面的开发,以及日本马扎克公司研发的车铣中心对高效复合加工的推进等。相比之下,我国大部分数控机床产品在技术上还处于跟踪阶段。表1-1以40号刀柄的中型加工中心为例,列出了国内外先进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由此可以看到效率、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均有明显差距。
表1-1 中型加工中心主要技术指标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