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印象笔记的使用逻辑
印象笔记作为一款笔记软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不断地颠覆我们使用电脑的习惯,甚至让我们不再依赖电脑,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搞定所有事情。
笔记软件有自己特定的使用逻辑,可能和我们以前使用软件的习惯有很多不同,通过转变思维方式,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会变得更加灵活。
2.1 区别于Word的书写方式
很多人接触电脑办公都是从微软的Office软件开始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WPS,但它依然是办公处理软件)。我们经常在Word中输入文字、保存文字,当需要在电脑中处理文字时,首先(甚至唯一)能想到的就是Word。我们电脑里的文件,占比非常大的就是由办公软件创建的Word、Excel、PPT等文档。
Word是一款很好的文字排版软件。我们将文字输入Word,做好排版,就可以直接打印出来使用。但有时候,我们关注的仅仅是内容本身,而不是它们的格式。我们在电脑中输入文字,很多时候不是为了排版打印,而仅仅是想把文字写下来,就像我们在笔记本上写字一样。
在Word中输入的文字即使不需要排版,也要在输入完成后保存文件,为文件命名,然后将它们放在指定的位置。而在印象笔记的笔记(Note)里,我们仅需要创建一条笔记,把文字输入进去。
使用笔记软件,可以将那些只需要保留内容,不需要排版的文字更便捷地保存下来。在浏览这些文字时,也不需要在电脑中把每一个文件都打开,笔记里的文字会整体呈现在我们面前。当你熟悉了在笔记软件中整理文字时,文字处理的流程也就大大简化了。
2.2 区别于Windows环境的文件整理方式
在笔记软件出现前,我们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已经很多年了。在电脑硬盘中创建文件夹来整理文件,要求我们有较强的分类能力。随着文件的数量越来越多,要将它们整理好,首先能想到的方式,就是创建结构清晰的文件层次结构。
笔记软件和单一的文件夹整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印象笔记,它在笔记本层级上只有“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这样的层次结构。这无疑弱化了笔记本分类层级在印象笔记中的地位。
刚开始使用印象笔记时,我一直没有明白这个问题,感觉很困惑。印象笔记为什么不能像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那样创建很多层级的文件夹?[1]
这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关,我们习惯了“文件夹—子文件夹—子文件夹—子文件夹……文件”的整理方式,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种分类是将文件变得有序的唯一途径。
印象笔记将这种层级的观念弱化,也是在告诉我们,不妨跳出一级一级分类的思维模式,换一种思路。并不是分类层级越多就越好,信息有序也不能只靠排序分组。
印象笔记是使用笔记本组、笔记本、标签协同对信息进行整理的。“笔记本+标签”的组合可以让信息在操作阶段有更快捷的存储场所,方便快速建立、修改笔记。在操作阶段发挥笔记本的优势,在信息整理阶段发挥标签的优势,让笔记拥有更多的整理维度,以及最大限度被提取的机会。在查询时,既可以使用笔记中已有的关键词进行搜索,也可以使用标签进行搜索。
在笔记软件中,有很多在Windows文件管理中所没有的思维方式。这种变化会颠覆旧的使用逻辑,带来效率的极大提升。
2.3 无序中的有序
很多读者有这样的疑问:“标签要怎么加?”“标签多了如何整理?”“标签是大脑的延伸,有时‘脑洞’开得太大,标签看上去会不会显得很乱?”。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为笔记加标签完全可以“想到什么就加什么标签”“你认为这个笔记和什么有关就加什么标签”,即使整个印象笔记中只有这一条笔记有这个标签也没关系,即使这个标签看上去和这条笔记毫无关联也没关系。标签如果和笔记本整理信息的思路一样,也就没有必要多出这一个功能了。标签是可以把更多的联想、延伸想法记录下来的工具,如果受到太多限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你的想象。
所以,与注重层级和结构的笔记本不同,标签的分布可以是离散化的,大可不必设计太多的结构,在添加时也不用做过多思考,把你能想到的用标签先记录下来即可。
标签看似无序,实则有序。凌乱不代表查询困难,我们可以使用“搜索标签”功能快速定位标签。如果你希望对标签进行分类,也可以在标签前面加一个英文字母(例如“B标签”)。加一个英文字母的目的是减少分类的数量。英文字母有26个,再加上0~9这10个数字,即使标签数量再多,分类数量也是有限的。如果使用中文字符分类,分类数量就太多了[印象笔记根据标签的第一个字符自动分类(见图2-1),如果每个中文字符都被分为一类,则体量会很大]。
图2-1 标签按照首字母自动进行分类
如果希望标签也能像笔记本那样拥有层级结构,同样可以实现。在电脑版的印象笔记中,你可以按住鼠标左键将一个标签拖曳到另一个标签上,这个标签就会成为被覆盖标签的下一层级,形成层级结构的嵌套标签(见图2-2)。而且这个嵌套没有限制,可以一直拖曳,形成无限的层级结构。除非你希望笔记拥有书本一样的章节顺序,否则完全没有必要将时间花费在“让标签更有秩序”这件事上,因为无序本身,就是一种特有的秩序。
图2-2 标签的层级结构
2.4 中央信息指挥中心
中央信息指挥中心的使用逻辑建立在“没有完美的工具,却可以有完美的工具系统”的前提下。很多人,包括曾经的我在内,都希望能拥有一款软件,可以覆盖所有的使用场景。但即使是全能选手,也没有办法在每个领域都做到最好。
我们将各类工具的优势充分发挥,就能获得最大的效能。但使用工具组合的问题是信息存储地点的增多,且过于分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中央指挥部,充当系统的领导者。
你可以将中央信息指挥中心想象成交管中心的大屏幕,从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每个路口的实况。你也可以将它看作春晚的主会场,大多数节目都在主会场演出,但也会有一部分节目在位于其他地方的分会场演出,甚至可以在“云舞台”演出,并将画面直接呈现在主会场的舞台。
印象笔记在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管理中,通过建立中央信息指挥中心,能最大限度地调用特定任务中的各种资料。
我们可以通过在印象笔记中建立任务笔记本为任务立项,并将这个笔记本的名称作为标准,同时在其他信息存储地点使用这个名称,将这个名称作为连接不同存储地点的信息纽带。当然还有更方便的操作,使用支持增量同步的坚果云网盘保存需要频繁修改的PPT、Word、Excel文档。印象笔记可以满足一般书写需求,如果需要更加专业的书写工具,则可以使用Ulysses这样的写作软件。如果有排版打印需要,则可以将印象笔记中的文字粘贴到Word中进行排版,只在笔记中保留文字本身(现在文字编辑软件的云同步功能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可以在任意终端进行编辑,并在中央信息存储中心保留文字本身,可以快捷地预览文字内容,无须切换工具)。
在这种使用逻辑的指导下,我们会先打开印象笔记,获得某一个任务的概括性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做细致的工作,印象笔记在整个工具系统中,充当中央指挥中心的作用。
更多有关任务管理的内容见第3部分“任务管理与经验库”。
2.5 更小的知识单元
印象笔记会改变我们记笔记的方式,让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加科学,更有成效。
传统的笔记需要使用本子,笔记的规模取决于纸张的大小,记满了一张纸再记下一张纸,否则就会觉得浪费。
在学习中使用印象笔记,可以将笔记的单元缩小为一个知识点,知识单元变小,不仅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而且易于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便学习笔记之间的排列组合,易于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
使用印象笔记学习,可以拥有更小的知识单元,更独立的笔记内容,这和以往的笔记形式有很大不同。
更多知识卡片内容见第2部分“个人知识管理实践指南”。
[1] 有道云笔记和为知笔记使用文件夹层级对文件进行整理,层级可以无限延伸成“文件夹—子文件夹—子文件夹—子文件夹……文件”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