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潘茂生矢志不渝“光明行”

因双目失明20年而被迫休养在家的潘茂生老师,在“黑暗”中摸索12年,又将重新走上他所钟爱的中学讲台。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近日决定聘用他为该校“德育顾问”,给学生们授课。

1987年春夏之交,爱事业、嗜读书的潘茂生突然发现自己看东西模糊,经医生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再也无法复明。时年50岁的潘茂生被迫离开学校、告别学生,回家休息。

潘茂生是20岁时踏上工作岗位的。在多年的教书生涯中,他创造了一套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在全国推介。经过短暂的徘徊犹豫后,一直做学生德育工作的潘茂生以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的精神激励自己,他说:“活着,就要为社会、为孩子们做些事!”

从转化后进生的实践中,潘茂生发现,一个人的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几乎决定其一生。凭着记忆,潘老师在家里摸索着撰写论文《少年期教育——中学德育的重点和难点》。

失明前,潘老师一个通宵能写上万字,但失明后写这篇9 000字的文章却花了三个月。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学习与实践》杂志上。写文章时,他常用一把尺子比着,沿着尺子上缘落笔。可恼的是,有时钢笔墨水用完了,他却不知道,一天辛劳只留下数张白纸。

写得多了,潘老师克服困难的办法也多了起来。钢笔墨水易用完,他换用圆珠笔,一买就是50支。妻子曾垂范找人用一块铁皮做成格子模具,下面垫一张纸,潘老师写字也“规范”了。怕落后于时代,潘老师每年都给自己定下“听”几本书的计划,专门付费找贫困的学生帮忙朗读书本并录音。

潘老师孜孜不倦,摸索撰写了30多万字的文稿,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初中家庭教育》共收录了他的12篇文章;《班主任道德谈话》和《中学主题班会设计》等书共收录了15篇,将近10万字。1998年年底,湖北省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在咸宁召开年会,潘茂生作为贡献特殊的老会员,被邀请上主席台。

如今的潘茂生已双鬓染霜,但精神很好,很爱笑,很健谈。认识他的人都说,“从他那双失明的眼睛里,你可以读到一片光明”。

《长江日报》记者 红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