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敏捷:大公司如何实现全方位的业务敏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亘古不变的商业规则变了。商学院和高管研讨会上所学到的已经不再有效(如果说它们曾经有效的话)。所谓的最佳实践、详尽的客户分析报告以及专家观点都是很好的参考,但并不足以让我们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获商业上的成功。相反,我们发现原来那些门槛(入行壁垒)正在瓦解,企业不得不面对持续颠覆的威胁、不断在变的客户需求以及发展迅速的技术演变。企业应该如何持续完善现有的流程并利用现有的竞争优势,以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增长和壮大呢?

答案是不可能,也不应当可能。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得以生存与成长,企业需要改变工作方式,以便学得更快,适应得更快,做到“拥抱变化,精准执行”。当下,对企业而言,与其从科学管理(1)中寻求答案,从行业革命中吸取教训,倒不如知识管理、混沌理论和敏捷开发相关的思考中学习。因为这些方法知道自己并不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同时知道在当下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养成一个不断改变自己习惯之习惯最重要。

但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对几十年如一日已经以某种方式成功运作的组织来说,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方式,让企业变得更加敏捷?对今天的变革领导者而言,可用的相关指南乏善可陈,而且主要分为两类:高度概念化的或者非常规范的。一方面,组织可以只是遵循敏捷价值观及原则,但在此基础上定义出来的落地战略和方针却大相径庭。换而言之,敏捷价值观及原则本身很少就能够让人做到、读过然后自然而然地实现蜕变。另一方面,思想领袖和咨询公司也提供了一些框架和规模化应用的方法。尽管它们也具体,但往往还包括角色、流程和节奏什么的,因而最终也制约着它们想要实现的“业务敏捷”这个根本目标。

这就是本书的写作动机。英文版原书名的字面意义是“解锁敏捷或者说释放敏捷”,目的就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指导,在高层次概念带来的抽象与可操作的规范带来的约束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着力点(2),适当地帮助组织成功实现敏捷转型。我可以给大家提供这些指导,因为我相信实践出真知,这是其他任何方法都做不到的。这样的工作我做过很多次,包括在大型组织中,而且,我知道有些方法有效,有些方法无效。我体验过有些模式可以使人更接近于敏捷工作方式,我也观察到一些有害的行为确实阻碍了敏捷转型的进展。我从成功、失败以及我信任的同事和敏捷社区,学到了很多东西。

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敏捷是可能的,企业的敏捷转型不只是炒作,它是非常真实的,它可以为企业和员工带来很大的好处。当您听到团队讨论时低沉的嗡嗡声,当您看到人们为共同目标而同心协力,当您感到甚至空气中都弥漫着敏捷的能量时,您就可以切实感受到业务敏捷本来的样子,这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的美好体验。

目标与方法

本书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框架来帮助对齐组织的运营战略与业务战略。这意味着您将理解为什么敏捷工作方式可以在某些环境下对业务有帮助,但同时也认识到有时并不适合进行敏捷优化。您还将理解敏捷的五个维度以及在组织内进行持续而有意义的变革时如何从整体上考虑它们。您将能够识别一些敏捷成功落地的模式,勾勒出敏捷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策略。但是,本书并不是介绍具体做法的指南,也不是附有详细步骤的敏捷操作规范。那样做不只是不可能,而且简直是不负责任的。因为组织转型非常复杂,不可能事先就计划好一切细节。

打个比喻,本书的目的是让您成为一名大厨,而不是厨师。一名厨师能够按照现成的菜谱来做一道以前就做过很多次的菜。当结果已知并且过程(在这里用烹饪来做类比)比较简单时,这很管用。但是,大厨不仅可以用专业的方式来遵循程序和过程(在适当的时候往往也是这样做的),还完全理解程序和过程背后的基本原理,并在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调整过程来独创自己的食谱。最终,大厨最终都会自己动手写一本烹饪书。

哪些人需要阅读本书?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推动变革的人。他们认识到企业现有运营模式在当今商业环境中做不到可持续发展,他们想要推动工作方式的改进,想要做产品和提供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更具体地说,本书适用于高管、项目经理和变革实施人员。他们要定义转型战略并负责消除整个敏捷转型过程中的障碍。

非IT部门的领导者也会觉得本书很有用。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财务都与业务息息相关,虽然传统理解认为他们在敏捷转型中不会承担很重要的角色,但本书会告诉您,这些人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书是如何组织的?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分别聚焦于转型过程的不同方面: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以及怎么做(How)。

第I部分“敏捷案例”主要阐述敏捷的工作方式为什么是当今商业环境的大势所趋。这部分还介绍了敏捷的历史背景,VUCA(乌卡)、Cynefin(库尼芬)框架和价值流优化(而非资源优化)的意义。

第II部分“敏捷的五个维度”详细介绍每个维度,并帮助读者理解技术、组织设计、人员、领导和文化如何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进而全面提升业务敏捷。

第III部分“解锁敏捷”重点介绍我们如何应用前面章节所介绍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转型策略。这部分将介绍敏捷工作组(AWG),定义一个敏捷运营模型,同时还要提供一个组织级障碍待办列表作为转型路线图一部分的示例。

每章都包含一些与该章讨论主题相关的资源。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个问答环节(Q&A)。这些问题是我在担任咨询顾问和变革推动过程中遇到的,我相信您会发现其中一些内容有趣、有用。

第1章到第10章涵盖以下主题。

· 第1章“敏捷的必然性”描述一个以敏捷作为其业务基石的案例,阐明敏捷工作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的原因。同时还介绍了《敏捷宣言》创立之初的历史背景及其对软件开发以外的影响。

· 第2章“企业敏捷”对业务敏捷下定义,阐明业务敏捷需要在“做正确的东西”“以正确方式做”“用正确的速度做”三者之间做平衡,需要对流动进行优化并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 第3章“技术”介绍作为转型策略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工具、技术和方法。尽管没有打算(也无法做到)详尽无遗,但我们还是会介绍一些工具和方法及其最适用的场景。

· 第4章“组织设计”不仅涵盖设计支持更敏捷工作方式的物理工作区,还包括设计敏捷组织结构的注意事项。我们将谈及传统的组织结构和自然涌现的组织结构,并讨论各自的优缺点。

· 第5章“人员”讨论敏捷环境对人员的技能、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及这些因素的含义。我们还将讨论敏捷转型对HR的影响以及HR在推动企业敏捷转型过程中的作用。

· 第6章“领导力”聚焦于领导力在敏捷环境中的重要影响。我们将介绍5级领导力和青色领导力,另外还有一个支持业务敏捷的领导力和管理模式“超越预算”。

· 第7章“文化”敏捷五个维度中最重要的一个。本章涵盖文化对成功转型的深刻影响。我们将介绍一些基础的文化模型并提供一种方法,用于以度量来改变行为进而实际改变文化。

· 第8章“建立组织级别的敏捷工作组”探索建立敏捷工作组(Agile Work Group,AWG)作为企业敏捷转型引擎的必要性。我将介绍敏捷工作组的特点、它在组织结构图中的位置以及AWG成员的中长期职业发展路线。

· 第9章“业务敏捷的运营模型”诠释我们所提出的“拥抱变化,有的放矢”。仅仅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是不够的,成功的公司还需要兑现对客户、合作伙伴和同事的承诺。

· 第10章“解锁敏捷:战略路线图”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要介绍如何创建一个组织级别障碍待办列表并沿着战略路线不断演进。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并发现敏捷的五个维度如何从整体上影响战略。我们还要讲述应该避免的一些关键行为并识别出7个标志来表明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正在成为一个更敏捷的企业。


(1)译注:科学管理通过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对员工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研究以及透过标准化与客观分析等方式来最大化效率与产能。科学管理是19世纪末泰勒所提出的管理理论,因此又被称为“泰勒制”。

(2)译注:原文为sweet spot,即球棒上一个特殊的点。在球棒击中球之前,如果两者的速度一定,且正好落到这个点上,球将以最快的速度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