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产品设计的发展
产品设计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如那个时代的石器、玉器和陶瓷的制造等,当时主要依赖于手工生产。但手工艺品的产能较低,设计服务的对象大部分为达官贵族,这类手工艺品的特点是华丽、精细、彰显贵族气势。颠覆这一现状的是欧洲工业革命,由传统手工业转变为机械生产。在工业革命的早期,设计师并没有适应这种生产方式,所以简陋、粗糙的大批量产品充斥了当时的市场,进而造成了该行业的设计水平整体下降。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基于大工业生产方式和以多数人为消费对象的设计思想。

当时,人们意识到工业产品的简陋和粗糙,曾试图用造型艺术来包装工业产品,在产品上增加了一些美术图案和雕塑,但这并不能让艺术和产品本身相结合。1870年,英国的威廉·拉金提出“世界不应该只有一种艺术,应该有大艺术和小艺术共存”。这里的“小艺术”指的是设计,这也是设计的理论第一次被提出,但他同时又认为机器无法生产出美的产品,美的产品必须经过人的双手来打造,试图复兴手工生产,这又违背了历史的发展。
德国是最早理性地认识与投入工业产品设计的国家。1907年,德国成立了“德意志制造联盟”,并且实施了一系列设计实践,但不幸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了。战争结束后这些设计实践得以继续,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设计学院——国立魏玛包豪斯学院(以下简称“包豪斯”),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现代设计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设计通常被称作“功能主义设计”,和名字的含义差不多,其主要的思想就是“形式服从功能”,强调“少即是多”等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在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适用。最早的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它打破了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随后又影响到了建筑设计、家居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形成了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设计风格越来越趋于一致,这种理性的特点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不满,大家认为现代主义设计古板、平庸、冷漠,把世界变成了冰冷的机器。之后便催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意大利的“孟菲斯”设计是后现代主义设计极具代表性的团队,其设计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如下图所示。

同时,以芬兰、瑞典和丹麦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在认同现代主义设计的同时也强调产品的人情味,反对冷冰冰和过度机械化的设计。他们的设计简约典雅、舒适耐用,在国际上享有极好的声誉,如我们常见的宜家家居的设计等。

在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期间,不同国家的设计发展也各具特色,美国遵循消费至上的设计原则;德国秉持着严谨和理性的设计理念;意大利更注重设计师的创造性;北欧国家则强调功能和情感结合的设计。直到今天,他们的设计依然理念分明,不同的设计理念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多元化设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