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四大金刚”
44
“四大金刚”
我很小的时候,就特别的羡慕新场镇上人和上海城里人的早饭是有“四大金刚”吃的。我?身在农村、乡下,除了想想,也就没别的指望了。其实呢,“四大金刚”到底是哪四个玩意,那时的我根本一无所知,只知道有这么个叫法。
——“一无所知”叫“两眼一抹黑”发音“两念噎么褐”、“两眼一茫白”发音“两念噎茫拔”等。
长大了,踏上社会了,有胆量尝尝镇上人、城里人口中的“金刚”了,却依然会在店铺窗口前左右徘徊、横竖比较。下不去手啊,四样全吃,好几角钱、好几两粮票呢,还不一定管饱。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出手了,也只能来一样最多两样慰问自己。唉,囊中羞涩,一分钱憋死英雄汉啊。
——“店铺”发音“滴铺”。
这“金刚”一说,应该和材质无关,大概指的是其无可替代、牢不可破的“被早餐”的霸王地位吧。
现在算是搞明白了,“四大金刚”指的是“大饼、油条、豆浆、粢饭团”,排名不分先后哦,嘻嘻。当然,现实生活中你还能听到其他版本的,不过,这一版本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
那会儿的“金刚”们,价格还算亲民。“大饼”,一个四分、一两粮票。“油条”,一根三分、半两粮票。“糍饭团”,一只八分、一两粮票。一大碗“豆浆”,淡的三分,咸的四分,甜的五分。那个年代,凡是有粮食成分的食品都要粮票,没有粮票,出再多钱也不卖给你,你只能干咽口水干瞪眼。
——“价格”也叫“价钿”发音“嘎帝”。
——“咸”发音“爱”,叫“咸酸”发音“爱随”。
这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当属“油条”。
“油条”,面粉食品,我们老家还叫它“油榨桧”。这个叫法,从少了说也已口口相传数百年了吧。新场农村对这个名字的来历就有着这么个讲法,说是民间百姓对南宋两度拜相、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秦桧深恶痛绝,随即把面团捏成秦桧模样,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煎炸,以解心头之恨,待熟透,捞起,实施咬断、咀嚼、吞咽之后快。事实究竟如何,不得而知,未去求证。反正我在每次消受此物时,吞之而后快的感觉未曾消失过。
——“油炸桧”发音“油撒跪”:油条。
——“油锅”叫“油窝”。
——“咬断”发音“熬兑”。
吃油条时一般蘸着酱油吃。预算允许的话,再叫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浆,捏住油条浸入豆浆里,泡一段咬一段,别提多痛快淋漓了。
油条还有一种吃法也非常经典,叫“油榨桧泡汤”。两只手并用,各拿大拇指、食指、中指开展紧密配合,把一根长长的油条掐成一小段一小段,放入大碗中,再洒进一小撮盐,倒入滚烫的白开水。如果再奢侈一些,还可放入少许的榨菜丝、葱花什么的,味道就更入味了。一口气连汤带水吃完喝光抹尽,浑身热气腾腾,那感觉真叫“打耳光喊别玩”。
——“味道”发音“咪道”。
——“入味”叫“细梭”。
——“打耳光喊别玩”发音“当泥光喊懊迈”:别玩别玩,真吃着呢。意为由于某食品太好吃而特别投入,继而忘乎所以,把有人打他耳光误认为在和他玩耍。
我们家乡当地关于油条有一句出名的俗语,“油条泡汤,软不拉几”,说的是做人不硬气、没担当。这,自然和美食无关了。与美食同样无关的还有一个词语叫“老油条”。这可是个不太讨人喜欢的名号。谁能享用?非长期吊儿郎当、玩世不恭者莫属。我有点佩服家乡本地话的博大精深了,骂人不但不带脏字,明面上还在吹捧你哩,“老”者,“尊”也。
——“俗语”发音“梭女”。
——“软不拉几”叫“软铺塌铺”发音“原铺塌铺”。
——“老油条”发音“老油调”,叫“老滑头”发音“老罚豆”、“老江湖”发音“老港武”等等。
——“吊儿郎当”叫“游荡架子”发音“游荡嘎子”。
——“骂人”发音“魔宁”,叫“骂山门”发音“魔赛门”。
——“吹捧”叫“花好稻好”发音“获好稻好”。
“大饼”,同样是一种面粉食品,通过加热烘烤而成。脆脆的,糯糯的,很有嚼劲,满口飘香。
“大饼”一般有两种做法,甜和咸。甜大饼外表撒着白芝麻,里面用白砂糖做的馅,外焦里嫩,香甜可口,很有嚼劲。咸大饼搭配葱花,里面自然是掺了食盐。能不能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很考验大师傅的制作技术哦。
——“芝麻”发音“子魔”。
第三个“金刚”,属于“粢饭团”。
“粢饭团”以煮熟了的糯米饭为主原料,裹进油条、白砂糖,卷捏而成圆球状,味甜气香,特别有嚼劲。白砂糖颗粒吃在嘴里,更是“嘎吱嘎吱”脆响。既饱口福,也饱耳福,简直爽歪歪啊。
第四号“金刚”无疑指“豆浆”了。
作为五谷之首的原汁原浆,在上海也有甜咸两种吃法。甜的就是在豆浆里放入白糖,简单。咸的口味一般就会搭配虾皮、榨菜、酱油或特制的酱汁,再滴上几滴麻油。这滋味啊,美不胜收。
——“虾”的发音,完全相似的汉字实在找不到啊,相对而言,和“卉”的短促音较接近。
——“滋味”叫“滋咪”。
在当时,我对“热豆浆”多少钱一碗是不清楚的,因为从来没买过、吃过。况且,对于来自农村的我而言,能好不容易吃到油条、大饼、糍饭团中的一两样,已是很奢侈的了。口干了?有白开水呢。为啥不喝牛奶?那会儿有吗?我还真不知道。
说实在话,我小时候那会儿,“四大金刚”和大多数农家是没缘分的。不过呢,记忆中倒是有一款农家自制的点心和其中的“糍饭团”挺相似,我们称它为“豆黄团”。妈妈的味道,好吃不打折呀。
——“豆黄团”发音“豆王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