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推荐序
继《从总账到总监》于2019年首次出版后,自严的第二本专业著作《管理会计:从新手到高手的30个实操工具》(以下简称《管理会计》)将要面世了,这是他的又一部潜心之作。在《从总账到总监》中,会计转型是重点之一,而本书则是完完全全的会计转型的教科书。《从总账到总监》是一本小说体裁的书,《管理会计》则是一本工具类型的书。以我的了解,作者对工具领悟很深,他在慕尼黑三年,对德国人制造工具的匠心有很深的感触,之后又有一定的思考、积累和实践,这在他的文化随笔《自严自语》和小说《从总账到总监》中都有体现。他还专门撰写了一篇关于“工具思维”的短文,分享了他对工具的领悟。在文中,他这样写道:“工具的本质是用时间换时间的效率杠杆。”并归纳道:“工具有便利及改善品控、体验、效率等功用。”现在,他以《管理会计:从新手到高手的30个实操工具》作为本书的书名,用“从新手到高手”作为“工具”的定语,把专业技能和工具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他的设计意识和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自严对将专业技能转换成“工具”的自信。希望本书能让你获得一个杠杆,快捷地成为一名管理会计。
我就业的第一个岗位是企业出纳员,三年后升为主办会计,之后又在主管经济的基层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所以对财务会计及其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我接触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从苏联引进的,其理念和模式完全配套于计划经济。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对会计制度进行了变革,逐步与国际接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财政部门每年都会对在岗会计进行培训,不断地更新理念、规则和核算方法,虽然整个过程都没有突破会计核算的范畴,但是,不可否认这一系列技术层面的提升,为会计核算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打下了基础。
不管采用什么财务制度的企业,都是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它的所有经营模式和过程都与此有关,为此,它的每一个部门及其运作环节都存在着核算的任务,这是大家的共识。对内如此,对外也一样。外部与企业运行相关的节点,如经济政策调控,税收、海关等机构的征管,客户往来,银行借贷,人力资源流动,企业公共资源的供应等,从时间上来说,与财务的关联度更高,有事后的披露、事中的干预,以及对未来的预警。可见,呈现在你面前的企业核算形态是立体的,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为此,管理会计的职能应该随核算到达所有的节点。要做到这样,首先要突破原来的壁垒,提高自己的职业站位。既然核算无所不在,那么会计核算也应该前延、下沉,并在空间和时间上做到无所不达。财务人员应保持其敏感性,深入挖掘各部门、各环节存在的各式各样的管理问题,以“成本”为标尺,通过数据分析比较、资源整合,寻求最优的方案,彻底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固化。本书包括6个模块、30个案例,形成了涵盖企业方方面面核算实操的样板,起到了拓宽视野、引领思维、有法可循的作用,可帮助读者最终实现书中指出的“管理会计=财务+业务+管理”的目标。
20世纪80年代前,会计核算水平还处在初级状态。记得那时财务人员打算盘,若能多位数连续运算一遍算准,必被视为能手;若能准确熟练运用科目,则必被奉为高手,在业内是受到尊敬的。这与现在管理会计的要求相比,应该相差好几个等级。对于管理会计,在财务人员的专业修养上是有较高要求的,从本书案例展示的辨析、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管理会计,既要做到无所不达,又要做到达必极致,而做到极致是要以专业修养作为技术支撑的,可以这么说,提高专业修养是管理会计的必修课程。
与此同时,财务与企业的其他岗位相比,一专多能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企业的条也好、块也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相关业务知识,才能高质量地开展工作。本书的30个案例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有的来自作者自身的经历,有的借用了学校的教学案例,有的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体现了作者一定的跨界能力,这些案例可作为扁平化落地、颗粒化推进的实践基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书后列示的参考文献,其用意也在于此。善于学习、注意积累、勇于实践是提升跨界能力的主要途径。
此外,处事的智慧与技巧也是财务人员必备的能力。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五不法则”:不做警察做向导;不要只提问题,还要提供解决方案;不讲概念讲数据;不做事后分析而做事前控制;不是抱怨而是提供帮助。本书还介绍了这样一则案例:企业开展财务牵头的落实成本削减目标活动,财务总监对总经理提出了“开好两个会议”的两个要求,一是参加项目启动会,二是参加项目回顾会。参加第一个会议是利用总经理的组织权威形成统一的思想,以便减少变革推进中的阻力;第二个会议项目回顾会则是在充分授权的基础上做好监督和考核的平衡。这两个会议,有放有收,高度与深度相结合,无不体现了基于对人性透彻理解的组织管理智慧。
该案例也来源于工作中的实例,作者以此为参评事迹,获得了《新理财》杂志社颁发的“2011年中国十大优秀CFO人物奖”。财务部需要与多个部门打交道,通过推进精细化运营,在行动上可触达企业最基层,在效果上可贡献于整个企业的业绩。业务部门在得到帮助后,会形成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企业的软实力,这才是管理会计最高价值的体现。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本书在最后部分介绍了做好管理会计的原动力,即将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统一起来——“用事业心做好专业事”,也就是我们惯常所说的“爱岗敬业”。对此,作者剖白道:“这种事业心的本质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价值,为了打造自己的声誉,为了锤炼自己的核心技能而付出的努力。”在这里我想说:“动因可以各异,但事业心一定得有。”作者把这些内容放在压轴的位置,有他的苦心——向读者强调这些很重要。
本书展示了几十张图表,这些又何尝不是工具呢?之所以没有被列为工具,是因为它们是服务于“工具”的“工具”。图表是多种表达元素的集合体,具备清晰、直观的特点,便于加深读者的理解。我们也可以从这些图表中看到制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书中不少例子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的取材于日常生活。作者深刻剖析这些接地气的实例,并深入浅出地讲解其背后的专业逻辑与管理思维,对读者的工作实践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本书在每一节的末尾以思维脑图做总结,信息量不少,但作者以极其简约的方式完整地把问题、解决方法、管理思路、工具等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是匠心独具。特别是“金句”,以最简练的语言直达本质。没有对业务的通透理解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虽然是工具书,但作者摒弃了一般专业著作晦涩的语言,承续了自己轻松幽默的表达风格,活泼又不失严谨,常常是娓娓道来,在关键点上交代清晰透彻,金句频出。全书立意恳切,解析周详,读者可从中感受到作者分享的激情与助人成功的心意。若问何以至此,“心血之作”之谓也。
我是作者的父亲,这是我第三次为儿子的出版物作序。虽然我有从事财务的经历,但就水平而言也就停留在不陌生而已,我的优势是对作者的了解比旁人深,也就动笔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看,除了作者开篇的自序,其他人的序都是读后感,这样一想也就安心不少,就以此“读后感”滥竽充“序”吧。
杜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