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进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有很好传统的高等学府之一。它的造船系当年已在国内外闻名。我1956年进校时,正值高校发展时期,交通大学先是要搬去西安,仅将造船等几个系留在上海,组成上海造船学院。不久两校又改为“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现在我国,包括台湾新竹,已有多所交通大学,全国有造船和海洋工程专业的大学,则有十几所。
我们这一届进上海交大的人不少。因大部分专业刚刚西迁,船舶设计与制造系成了最主要的系,竟招了十个班,共300多人。我所在的小班,上海市区同学有五六位,郊区同学也有五六位,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同学也是五六位。我们沪西中学高中同班同学保考进上海交大的有四位,其中钱会元和我在船制系同一班,李明高在船舶动力系,还有一位好像在电机系。

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校门
由于新生多,交大在徐家汇的总部容纳不下,就临时性地设了个分部,我们一年级新生大部分就住在分部。分部也有大操场和礼堂等,就近还有实习工厂。我们第二学年才搬到了总部。
分部离总部不远,离徐家汇中心也很近,但那时候徐家汇、肇家浜路刚刚成型,第六百货公司还在建设中,完全想不到会有今天那样高楼林立、繁华热闹的魔都风貌。再说那时功课难,作业重,经济又都不宽裕,加上学校伙食不错,大家都一门心思读书,很少外出活动。
一年级时,我们的课程大多是基础学科,像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当然还有俄语、政治经济学等。与其他工科大学一样,教材少有正式出版的书籍,大多是讲义。学的具体知识以后工作中用上的很少,基本上都“还给”了老师,但学习的方法和老师们的博学多才、翩翩风度以及认真“难为”我们的样子是忘不了的,有些小事也还记得很清楚。
譬如机械制图课,老师一上来,要我们学会削铅笔。削铅笔,我们已削了十多年,哪能不会?但削得好与削得不好差别很大。老师说,你们将来当工程师,要绘制各种图形,连铅笔都削不像样合适吗?我因为自觉能几下就把铅笔削得很漂亮,很适合画图样,觉得很开心。我很喜欢上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课。
又如每周到实习工厂的实习课,头几周是做铁锤(榔头),从钢材下料、锻打、成型,到夹在老虎钳上用锉刀锉成精确形状……动手用简单工具做出一个锤子,要做得好也不容易,劳作的成品还不能给我们,说是要放到市场上卖——考核我们的成果。
我们那时大部分学生能获得助学金。助学金分三等,农村来的同学一般都是甲等,我家姐弟有五个同时在上学,经济上有困难,学校给了乙等助学金。
学校对我们很是关爱。一年级时,我有一回忽然感到全身不适,到医务室后什么都不知道了,等醒过来,发现是在礼堂,旁边有许多床位,躺着许多同学。据医务人员说,我得了传染病,已经发烧迷糊了两天,清醒过来就没事了。至今也不知怎么回事,得了什么病。家里也不知道,全是学校医务人员护理的。
大学一年级就糊里糊涂过了,好像和高中也没啥大区别,就是课程新,也比较难。

上海交通大学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