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沉思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1章 太原保卫战(二)

王禀和刘延庆两人年纪相仿,也是同道出来的。

后来一起从军打仗。

当时的领导是童贯。

刘延庆脑子活络又世为将家,方腊事件平息后就晋升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后来又提拔为宣抚都统制,统兵十万。

王禀不行,家里没背景就算了,脑子还死板,童贯不是很喜欢。

因此多年来一直原地踏步不说,还经常有的没的让其踩坑。

属于那种有功捞不到,有锅让其背的主。

但有时候历史就是很奇妙,往往也会垂怜这些傻子。

王禀在世的时候吃了不少苦,最后与儿子王荀一起殉国,家中只留下独孙王沆。

如果历史到此为止,那王禀是悲剧。

但守恒定律告诉我们,事物总要维持某种微妙的平衡。

老实人不可能一直吃亏,聪明人不可能一直获利。

蔡京虽然在世时风光无限,但其子嗣杀得杀贬得贬,最后的结局都不太好。

童贯、朱勔、王黼不但自己被杀,子嗣也随着凋落。

历史继续走下去,反而王禀这样的老实人的子嗣开始走好运了。

金军占领中原后,王沆被其忠仆带到南方避乱。一开始在现在的海宁盐官一带结草为庐,日子过得也是艰苦。

赵构建立南宋后,听闻了王禀父子的事迹,很是感动,将王禀追封为安化郡王,并允许王沆世袭其祖父爵位,赐宅于盐官北,号安化坊。

有了皇室的加持,海宁王家开始兴盛起来,其子嗣人才辈出,光考中进士的就是三十几人。

清末的国学大家王国维就是王沆的第二十九世孙。

回望历史,人哪,在得意的时候还是不要忘形,特别是在位高权重之时,时刻保持警醒,谦虚谨慎,克己奉公,多行善事,方得善终。

在失意的时候也没有必要灰心丧气,假设现在是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新领导赵佶即位。这时候的开封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一切欣欣向荣。因为经济好,所以房子也非常值钱,房价在蹭蹭地上涨。

你是开封府的一个小衙役,拿着体制内的薪水,与社会上其他阶层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属于中等水平。

不久蔡京上台了,还给你们都加了薪水,大家都很开心。

但你发现单位的风向似乎也在变化,以前大家卷着想升职,现在卷也没用,新到任的府尹看中的是背景和关系,维护府衙运转用得是管理套路。

那你怎么办?升职无望,是不是很憋屈?

那如果告诉你,还有25年开封城就完了,那些做官的上了百度词条的都会被金军抓去北方,你还会不会焦虑?是不是觉得还是做个小吏更好些?

这时候手头有些积余,大家似乎都在抢房子,因为房价涨得厉害,买进就赚钱。甚至有时候房子还买不到,要靠关系和门路。

你两者都没有?怎么办?还需要去卷房子吗?如果告诉你25年后金军会进攻开封,那个时候最不值钱的就是房子?你是不是焦虑会减轻一些?

这时候的你最明智的做法,其实是将积蓄转换成黄金保存起来。因为金军第一次进攻开封并没有成功,等到戒严解除后你就有一个机会出来,这时要坚决。

这个时候房子是肯定卖不出去的,没有人会为下跌的东西买单。你手上的黄金就最值钱了。你可以安排家人顺顺利利地前往南方避祸,可以在南方买地置业。

1101年的时候你是不是因为老实最吃亏?但如果你看问题准确又有韧性,1125年你是不是就躲过了一次大劫?

所以,失就是得,慢就是快。谦虚谨慎保持韧性,少去人多的地方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坏事。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