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业创新优势:企业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企业使命

企业的使命是指企业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企业在制定战略之前,需要先确定企业的使命。这是因为,企业使命的确定过程,也是从总体上找出发挥资源优势的领域和向社会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这必然会产生企业明确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产品和服务战略等。因此可以说,明确企业使命是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是战略方案规划和选择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进行资源分配的基础。

1.1.1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1.1.1 资源要素

要理清企业的资源要素,必须弄清楚企业的概念。对于企业这一概念,许多人认为它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这个企业概念的定义强调以企业自身为主体,在拥有一定的生产要素并形成产品或服务之后,其功能便基本能够实现了。

彼得·德鲁克的著作《管理的实践》[1]对企业的概念、目的和功能做了深刻的阐述。理解什么是企业、企业的目的及其功能、企业如何运营,以及以怎样的信念对待创新人才培养,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管理的实践》对企业的概念、目的、功能做了如下的阐述:

企业是由人创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由“经济力量”创造和管理的。经济力量限制了管理者所能做的事情。经济力量创造了新机会,让管理者能有所作为,但是,经济力量本身却不能决定企业是什么或做什么……

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它不能创造企业,企业可以借助社会经济环境中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来发展和壮大自己。

从上面所述可以得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个资源要素——企业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由企业外部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构成的外部环境提供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条件与基础,同时也赋予了企业发展的机会。

不能单单从利润的角度来定义和解释企业[1]

常有人将“一个创造利润的组织”或“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作为企业的概念,应该说从利润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内涵无助于企业理解已有的优秀运营模式的典范,也无助于得到经营企业的有效方法。

利润不是企业和企业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经营的限制性因素。利润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企业活动与决策的原因,而是检验企业运营效能的指标。企业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获得最大利润,而在于如何应对经济活动的风险,避免发生亏损并且使企业能够长期顺利地发展。

任何组织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够与社会大环境形成和谐的有机整体,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唯一的经营指向就是服务社会并为社会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如果企业自己认为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或回报,那么,企业应从自身找原因并深入分析、从而改进管理、更新技术、提升服务以及不断创新,塑造企业文化。

从上面所述可以得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二个资源要素——定位企业服务于社会的核心责任。企业在向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中,也是企业改进不足,强化优势的过程。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1]。企业要设法满足客户要求,即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只有企业采取行动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后,对于企业来说客户才真的存在,同时也是在这一刻市场才真的变成了现实。

客户想要的自然是产品种类选择宽泛、性价比高的产品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客户的需求本质上是给企业发出了应开展怎样的业务的信息,起到拉动企业业务的“指令”作用。换句话说只有当客户愿意付钱购买商品和服务时,企业才能把来源于客户的经济资源转变为企业的财富,才能将产品转变为商品,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

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命脉,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有了客户需求的召唤,才能创造就业机会,优秀的企业也正是通过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才建立起信誉和口碑,企业才能持续获得创造财富的资源,从而持续地为客户服务。

从上面所述可以得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三个资源要素——发掘客户的需求。企业要以客户的需求为指向,并以此梳理企业活动的内容,提高业务质量和效率,通过不断创新让更多的客户享受由产品和服务带来的新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

企业的主要功能是营销与创新[1]。企业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营销,营销是企业独有的功能,作为组织的企业,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组织(如学校、非营利组织或政府部门等),是因为企业会营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里的营销不是指单纯的销售行为,而是涵盖整个企业的活动,是从最终成果的视角来看待企业的整个业务,也就是要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企业,因此企业的所有部门都必须有营销的意识,主动担负起营销的责任。比如,当产品设计工程师拿起铅笔描绘设计图时,他就已经展开了针对销售产品的努力。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要熟知客户对于产品有什么需求、他们愿意以什么价格来购买、何时何地会需要这些产品,产品的销售环节只是企业整体业务的最后一步。

企业的第二个功能是创新,创新也就是要提供更好、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不一定追求在规模上的持续扩张,但是必须要在现有规模上不断进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企业的创新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们都应该是使企业变得更好的途径。

(1)开发新产品

开发新产品旨在以拥有更好的功能和更简易的操作方式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2)发掘低成本的途径

发掘低成本的途径旨在不降低(有时甚至提高)产品功能特性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的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性价比。

(3)为现有产品开发新市场

为现有产品开发新市场旨在使客户享受到具有更加优秀功能的“新产品”所带来的新价值。

1.1.1.2 企业的责任

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从企业向社会付出的角度来说明其具有自我奉献精神的,从企业的认知上也可以将自己的贡献称为社会责任。从这个观点讲,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无论多少都应予以肯定。所谓责任,是指分内的事情,如果没有履行责任,则应当承担过失。如果从企业为社会应做贡献的责任来说,那么这也就强调了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底线。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当承担企业内部事务之外的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因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理性回应社会的要求是企业应有的经营理念。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分为两个方面: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保障员工的尊严、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建立公平公正的原则,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从企业外部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

经济责任主要是指通过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而繁荣社会,也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受。

文化责任是指其价值观、信念、仪式和处事方式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特有的文化现象,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是其所在地区的一分子,因而企业有责任建立具有影响本地区的优秀文化。

教育责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企业内部,教育员工按照企业规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活动,保证产品质量,杜绝浪费,勇于创新;另一方面主要是企业要教育员工在行为上符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爱护环境,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社会的模范公民。

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对环境整体维护中应承担的责任。该责任主要包括企业在产品设计中对零部件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工艺的选择、产品在服役过程中对环境及人的友好性等方面应具有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属性。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的决策能够保证员工、客户、环境、社区和雇主都能健康发展并保持和谐。

企业本身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并感到其具有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这是企业保持和发展与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契约关系的需要。企业不仅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而且需要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劳动的提供者,即员工;二是土地及环境资源的提供者,即国家;三是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提供者,即供应商;四是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即客户。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这些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交易的契约关系,是企业存在所不可缺少的,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才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因此,企业必须维系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才能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而企业对社会履行自己的责任,正是对契约关系各方利益的最好维护,自然也会起到巩固和发展契约关系的作用。

企业承担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这是企业自身伦理道德的要求。一个企业是否强大,是否具有发展的潜力,除了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员工素质等多方面的要求以外,还有企业伦理道德的要求。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企业成熟的标志,所以企业在为股东赚取更多利润的时候,其前提是必须在自身的思维和行为上建立起伦理道德的框架和准则,并约束自己必须遵守该准则,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使企业、市场和社会获得共同的繁荣和发展,使企业成为社会良性循环的维护者。任何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只有在它拥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道德上的正当性时,才能被大众视为是正义的,才能为社会大众所认可和接受,企业才能成长壮大。

1.1.2 企业的愿景

1.1.2.1 企业愿景的定义

企业愿景(vision),是企业以目前境况为基础,对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或景象的表达,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的概括性描述[2]。这种描述能够激发员工内心的工作热情,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愿景由核心理念和未来展望两部分组成。核心理念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精神和企业凝聚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激励员工永远进取的动力源泉。未来展望代表企业追求和努力要做的事情,它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企业愿景的核心理念和未来展望,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核心理念由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的构成。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推崇的信念,它是制定企业任何活动原则的准则。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信念、承诺和追求。例如,

波音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永为先驱,尽善尽美”。

福特汽车公司的是“客户满意至上,生产大多数人买得起的汽车”。

丰田汽车公司的是“上下一致,至诚服务;开发创造,产业报国;追求质朴,超越时代;鱼情友爱,亲如一家”。

强生公司的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社会第三,股东第四”。

英特尔公司的是“以客户为导向,纪律严明,质量至上,鼓励尝试冒险,良好的工作环境”。

战略目标是对未来10年、20年或更远将来的远大目标的概括、生动的描述。战略目标必须以高远的目标和宏大的形象来描述企业的未来,才能激起员工的热情和激情,才能得到员工的高度认同,才能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例如,丰田汽车公司对汽车未来的电动化战略及规划[3]如下:

从2020年开始,正式推广EV(纯电动车)。具体而言,丰田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引进自主研发的量产型EV,然后计划到21世纪20年代前半期在全球推出10多款EV;

到2025年,为销售的所有车型设定电动化选项,不断扩大电动专用车的产品阵容,同时为所有车型设定电动化车型选择。到2025年前后,只配备传统发动机的车型将变为零;

到2030年,在所有市售丰田车中,电动化车辆将占到50%以上,其中EV和FCV(氢燃料电池车)占到10%以上,换算成销量,电动化车辆合计达到550万辆以上,不使用汽油的EV和FCV将达到100万辆以上的规模。

到2050年,丰田要达成全球新车平均行驶过程中CO2排放量削减90%,并挑战新车CO2零排放!

企业愿景是指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目的,以及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4]

1.1.2.2 企业奋斗的方向与目标

企业奋斗的方向就是由企业使命和愿景所确定的方向,如果企业在审视自己承诺的使命和描绘的愿景时判定为持续有效,那么企业就要坚定地按原有的方向全力努力。企业的使命是对社会的承诺,它约束着自己,也激励着自身一切活动都朝着使命和愿景所确定的方向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尽力为相关方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是,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研究内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把握有利条件,促使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奋斗的目标来自对企业使命的具体化,是对企业发展方向和企业活动内容的一种描述。企业活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企业的内部活动,另一方面指企业在外部环境中的活动。

企业的内部活动在宏观层面以企业的使命为指向,一切活动的形成和业务的产生都将在使命的引导下进行;在中观层面主要以按照战略规划形成运营的中短期运营计划为目标;而在微观层面主要是指企业近期开展的具体业务,主要包含产品研发和产品制造,以及在开展具体业务过程中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企业在外部环境中的活动以企业的使命为指向,通过与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法规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交互作用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外部资源,以及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的新依据。

可以说,企业践行其使命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全方位资源的整合和改进来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

企业通过生产运营活动可以向社会(或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其经营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许多外部资源才能实现其目的,包括物料、人力资源、技术、政策法规等。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外部环境中输入的社会资源经过企业的生产活动转换为输出资源(即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大小,在资源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中,企业应着重塑造使自身具有独特价值的资源优势,包括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和持久性。

上面表征企业需要取得和维持的独特资源优势,都必须依赖企业所拥有的一大批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