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习练射艺
张茂则走出门外,任守忠就守在门口。
“任供奉,官家叫您进去。”
任守忠连忙毕恭毕敬的急趋入内。
“臣,内东头供奉官任守忠,参见官家。”
“免礼,朕有差事交给你。”赵祯一边整理着袖口,一边说道。
“请官家吩咐。”
“朕发现,自从大娘娘病重之后,宫里的人是越来越不安分了,上至都知,下至小黄门,个个都想把宫里的消息放出去,卖个好价钱,这可不行。”
“朕听皇后说,你治理内廷素来严明,朕想看看,你到底是不是如皇后所说的那般。”
“清宫一事,朕想交给你去办,你可愿意?”
赵祯之前的想法是,提拔张茂则为宦官第一人,其余高级宦官全部发配出去,但昨晚皇后亲自向他举荐了任守忠,思前想后,他改变了主意。
之前确实是有些考虑不周了,权力会让人迷失自我,无论内廷还是外朝,都不应该把所有权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张茂则确实忠心,但这份忠心能持续多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是一辈子。
人心是会变的,对于君主来说,制衡不代表不信任,有时候反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一个臣子。
“微臣叩谢官家隆恩,臣一定把差事办好,保证不会冤枉一个无辜者,也一定不会放过一个心术不正者,请官家放心。”
任守忠大喜,他知道,自己又一次压对了宝,没想到皇后居然这么上道,亲自给皇帝吹枕边风。
“好了,去做事吧。”
……
赵祯回到福宁殿,来到了练功房,教头已经等候多时。
“臣,捧日天武四厢都虞候,杨文广,参见官家,官家圣躬安。”杨文广一身劲装,恭敬的向赵祯拱手行礼。
杨文广,字仲容,杨业之孙,杨延昭之子,生于咸平二年(999年),差遣为捧日天武四厢都虞候,从五品,是北宋管军八位之中,排序第七的高级武官。
捧日天武二军,原属殿前司管辖,后析出,设统兵官独立领之,两军各分左右厢,共四厢,每厢又分四军,一军二千五百额,共管领四万禁军,均为上军。
北宋禁军体系,上军月俸1000钱以上,中军月俸500钱左右,下军月俸300钱左右。
赵祯笑着上前,将他扶起:“杨将军平身,朕近日想研习六艺之射御,听说杨将军弓马娴熟,乃是以一敌百的猛将,朕想向杨将军学习一二,希望杨将军不吝指点。”
杨文广闻言大惊:“官家身居九五尊位,不该学这些武夫的粗浅本领,非臣不愿教给官家,只是这骑马射箭,有一定的危险,官家贵体,万一有个闪失,臣就是诛灭九族,也担待不起啊!”
赵祯笑了笑,并未言语,而是起身走到了一旁的弓架上,挑选起战弓来。
宋朝的战弓大体可分为五个档次,四斗、六斗、八斗、一石、一石二,基本对应现代的60磅、90磅、120磅、150磅、180磅的传统弓。
赵祯选了一把拉力最小的四斗战弓,约等于60磅的传统弓。
他从箭靶处向前迈出六十步,转身、上弦、试弓、瞄准。
动作流畅、协调。
嗖!啪!
一道白矢疾如闪电,破空而去,直直命中靶子的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交界处。
箭靶上共有三色,最核心的黄色区域有两档,为十环和九环,红色区域有三档,为八环、七环和六环,至于草色区域,则为五环及以下。
杨文广忍不住鼓起掌来,叫好道:“想不到官家竟然文武双全,是臣方才走了眼,竟然以为官家未曾接触过射箭,看官家的射箭手法,定是有名师指点,已然登堂入室,臣这点微末伎俩,恐怕官家用不了几天就能学尽了。”
赵祯皱了皱眉,他对这一箭的结果并不满意。
古代迈出一脚称为跬,一跬约等于75厘米,两跬为一步,一步约等于150厘米。
赵祯从箭靶处走出了六十步,即90米,60磅弓的最远射距超过200米,而有效杀伤距离则是90米。
前世,赵祯最擅长的就是这个磅数的弓,90米范围内,可以说是百发百中,指哪打哪。
赵祯心道:“看来这具身体还是太弱,欠缺锻炼。”只开了一箭,他的拇指已经微微有些颤抖,常年握笔的指腹被弓弦摩擦的生疼。
他放下战弓,一本正经的对杨文广说道:“杨将军自谦了,朕开此箭,只是想向你证明,朕并非只擅文道,武道朕也有涉猎,朕是个男儿,男儿哪能只知礼乐,而不知射御呢?”
“圣人曰:君子以六艺传家,礼乐教化之、射御征伐之、书数治理之。此六艺为养国子之道,缺一不可,我大宋虽以文治国,但不代表,文人就没有武力。”
杨文广立即收起恭维奉承之心,而是尊敬的说道:“臣,谨受教。”
“官家想学什么?臣必定尽心教授。”
赵祯这才笑道:“杨将军要做的很简单,只需在旁纠正朕的动作,偶尔回答朕的疑问即可。”说完,不再理会杨文广。
首先,他在弓架旁找了一枚黄铜护指,然后再次搭上一支箭,瞄准、撒放。
这次带了护指,撒放时不必考虑弓弦对手指的巨大压力,可以把精神更多的集中在瞄准上。
嗖!啪!
这一箭,比上一箭劲头更盛、准头更足,一箭射中箭靶更靠近中心的黄色区域。
九环!
杨文广微微侧目,心道:“看来官家确实不是蒙的,而是真的有些本事。”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此两箭,杨文广已经看出了些许端倪。
赵祯的撒放手法为拇指撒放,和宋军常用的三指撒放不同,这种撒放方式,对弓弦的扰动更小,因此准头更足。
但由于只用一根手指拉弦,因此对手指的力量要求较高,练习难度更大,宋军之中并不以此法为主流。
赵祯选择四斗战弓,也是有此考量,牺牲磅数换取准头,这是受前世竞技玩法的影响。
军中用弓,追求的是高磅数,并不过分追求准头,毕竟一次射出去上万支箭,单一一支箭的准头并不重要。
但那是对于士兵来说,对于武将而言,高磅数、高命中,乃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军人慕强,帅强将从,将强兵从,没点本事,根本镇不住骄兵悍将,等上了战场发号施令,底下的人只会阳奉阴违。
而杨文广,就是那种既能开强弓,又能保持高准头的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