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1章 惊喜
眼看着各方情报都显示,东海义军的地面部队正在朝着绍兴府城而来,朱以海终于有点慌了,下令召总兵方国安速来绍兴,商讨对策。
下令召方国安来绍兴的同时,朱以海还令方国安把他最精锐的一支部队带到绍兴府城,巩固绍兴城防。
接到命令时,方国安正在萧山附近整顿军务,构筑针对清军的钱塘江防线。
得令后,方国安马上带着自己最精锐的几千军队,从萧山方向移师绍兴,同时派人骑快马先到绍兴府城,向朱以海复命。
接到方国安的报告,朱以海心安了不少。有了方国安这几千精锐,加上绍兴府城周围的守卫部队,东海义军估计翻不出多大浪花。
然而,只过了不到一天,朱以海就得到了一个大“惊喜”。
一股溃兵突然来到绍兴府城的城门下,报告说方国安被贼寇击杀了,他带来的几千精锐部队也全部被击溃逃散。
震惊过后,朱以海立即下令把那几个回来报信的溃兵带进王府,一个一个细加询问。
问了一大通,一群溃兵的描述中找不出任何破绽,每个细节都能对得上。
也就是说,他们说的大概率是真的,方国安已死,精锐被消灭。
冷汗逐渐爬上了朱以海的脑门。
方国安这次带来的几千军队,可以说是朱以海政权所管辖的所有军队中,最为精锐的一支了,步兵、骑兵、火器营等等一应俱全,战斗意志也很顽强。
这支部队在战场上,跟北方清军最精锐的部队去碰,也完全不会落下风。
但是,就是这样一支部队,三下五除二,就被东海义军给击败了。
而且据溃兵描述,东海义军的部队只有几百人。
几百人,打败几千人,还是精锐!
这伙东海义军的部队,不仅有威力巨大的火炮,还有性能远超明军火铳的“火枪”。
这种“火枪”不仅射程远,威力更大,可以轻松击穿铠甲,甚至直接穿透人体,并且射速飞快,也不需要点火,打得也是奇准。
在东海义军面前,方国安几千人的部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讯问完溃兵后,朱以海赶紧召见张煌言等一众大臣商议。
就目前发生的情况,所有人都面面相觑,有人觉得东海义军确实会妖术,也有人觉得东海义军是得到了其他势力如西方欧罗巴人的帮助,掌握了先进的火器。
不过说来说去,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东海义军不论是海上的水师,还是地面部队,都不是他们现在的军队能抵挡的。
经过一通七嘴八舌的议论后,朱以海最终决定,立即把目前绍兴卫、临山卫等几个周边卫所,以及其他所有他能调动的军队,全部集中到绍兴府城周围,巩固城防。
无论怎样,先守住绍兴府城,而后再想办法对付东海义军。
于是,策略定下后,多支传令兵立即从绍兴府城出发,快马赶赴绍兴附近的各军。各军得令后,迅速奉命连夜前往绍兴府城方向集结。
话分两头。
视线回到三月二十九日上午的战场上。
董方远看着眼前溃败的敌军,并没有下令追击。
首先,追击一群已经完全丧失组织架构的溃兵,没有太大意义。
溃兵基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新具备战斗力,而且溃兵们逃向了四面八方,董方远只有几百人,也不好追击。
其次,炮兵为主力的部队并不擅长追击作战,一边拖着炮一边追敌人,难以想象。
再次,董方远部这次的任务并不是消灭南明鲁王政权多少军队,而是逼迫鲁王朱以海与东海义军达成联盟,没必要逮着一支军队赶尽杀绝。
最后,就是弹药问题。刚刚这一场大战,虽然基本没有损失人员,但是部队消耗了大量的弹药。
董方远粗略估计了一下,弹药的消耗量差不多得有一大半了,接下来他们还面临着攻城战,不能再消耗弹药了。
于是,董方远集合了部队,准备继续前往绍兴府。
不过,就在部队准备出发的时候,刚刚被他们解救的小村子里,突然跑出了差不多好几百号村民。
“救命恩人!”
村民们一边高呼,一边齐刷刷地跪在了地上,向董方远的部队叩头。
董方远一边喊着大家不要跪,一边赶紧令部下的兵士们把村民都搀起来。
这时,村中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走上前来,向董方远行礼,自称是村里的族长。
“不知将军如何称呼?”老族长问董方远。
董方远按规矩还了礼,“我姓董。”
“原来是董将军!”老族长再次行礼,“将军所率天兵神勇无敌,不知将军来自何方?”
“哦,我等皆是登州东海义军林大帅的部下。”董方远说。
一听东海义军林大帅,老族长以及身后一些村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原来是东海天兵的林大帅啊!我等小民仰慕已久!”老族长激动地说,“林大帅的天兵可是要打过来了?”
原来东海义军的名头已经传到江南了,董方远心里也是一阵欣喜,不过这个问题他却不太好回答。
他作为一个东海义军的团长,并不了解高层的规划,所以他只能告诉老族长,他们东海义军要解放全天下的受苦人,早晚会打过来的。
老族长颤巍巍地点点头,他身后的村民们则是一阵欢呼。
这时候,村中一个年轻小伙子跑到董方远身前,大声说道:“董将军,我要入东海义军!”
小伙子说完,人群中又有一大群年轻人站了出来。
“董将军,我也要入东海义军!”
“董将军,还有我,我也要跟着东海义军干!”
“狗朝廷的官府我们已经受够了!这朝廷早就该亡了!我也要入东海义军!”
……
现场是各种群情激奋,村中的年轻男性基本都表达了要加入东海义军的意思。
按理说,村民们现在喊的这些话,全都是大逆不道,追究起来,那都是谋反。
不过在明末这个时代,这都没什么奇怪的。
即使是在号称“富庶”的江南,底层百姓的日子照样过得苦不堪言,所谓的“富庶繁华”,也只是王公贵族和地主富户们的富庶繁华而已。
何况,朝廷的军队刚刚还给这个村子的村民们上了生动形象的一课,刚刚被杀死的那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尸体还躺在地上流着血。
只是,董方远这次的任务清单上,可没有扩编军队这一项。
所以,他只能先安抚村民,让大家先回去,等待东海义军的大部队打过来,再投入义军不迟,现在他自己的部队另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