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逆袭:第一权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绣坊

官府的过户手续很简单,陆景安不到半日就处理完了,现在算是绣坊真正的主人,连同里面的工人、绣娘也在他管辖之内。

绣坊的地理位置优越,而且面积很大。

陆景安去看了一眼,心里很满意。

绣坊的主事叫常娘子,为人干练。知道新主家要来后,立刻就备好账本以供查阅。只不过看见他是个不大的少年,还是难以掩饰地吃惊。

调整了心态,道:“绣坊如今有十二位绣娘、三位染匠。这个月营额是三十六两银子,减去各项开支后净利润为二十一两。”

这月利润还不如天芳阁的零头。

陆景安想了想道:“平日里绣坊都接哪些生意?”

常娘子恭敬地回答道:“除了两位老师傅会双面绣、立体绣等,其他绣娘只会做些缝补和织布的活计。”

大周的织业占主导地位的是官府,虽然民间织业也相当繁荣,但竞争也很激烈。像绣坊这般不上不下也不足为奇,陆景安点点头:“带我去看看纺织机。”

常娘子领着他来到两台织机面前。

陆景安:“只有两台?”

真是年少不知事啊,常娘子脸上流露一丝尴尬:“两台机子已经足够织坊运转。”再说多了也买不起…

陆景安仔细地观察织机,心中有了大概。

绣坊用的是最原始的踏板织机,采用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使织工能腾出手来用于投梭打纬,并用机架替代人身作为支架。

这种织机在大周算是先进产品,但相比他熟知的水转大纺车和提花机还是差的太远了。

水转大纺车可以将各种纤维如:棉花、羊毛、蚕丝等加工成纱线,并且可以靠水力、畜力或人力为动力来运行,可以说是效率高,收益大,性能稳定的三好代表。

至于提花机又称花楼,属于历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标准。它可以通过控制脚踏板和吊起经线的装置来织制各式花纹。

有了这两种织机,织坊就有了最好的出路。陆景安敲定了主意,道:

“过些时日,我会送来新的织机,这几日绣坊还是一切按照原来运作。”

常娘子心里有些纳闷:

新织布机哪能比现在的织机还好用?

陆景安有了想法后,回到客栈画了一副详细的图稿。现在除了建造坊车和提花机,养蚕也得一手抓起,到时两厢联合效力加倍。

上辈子为了培育一味叫“僵蚕”的中药,学会这门养蚕的技术。

真是时也命也!陆景安感叹了一句。

收起图纸时,恰逢苏家派人递来消息称:

虞氏已被绑进家庙,而庄妈妈趁人不备咬舌自尽了,让陆景安何时有空就直接登门去问话,无需通报。

至于那帮想火烧村子的贼人,苏家已经和县令通过气了,直接按律法处置,发配边疆。

陆景安心中一沉:庄妈妈一死,事情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奈何现在线索太少,只能暂且放下。

离放榜日子还有几天,陆景安回家了。

陆老爷子喜滋滋地和他说:“那群贼人中有一人是村长的拜把兄弟,现在村里都对他很不满。”

陆景安觉得奇怪,却没说什么。

陆家比他刚穿越来时要富足,那时候奶奶周氏每日都提心吊胆地算着开销。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也能每餐吃上肉食。

再加上又买了四五只鸡回来,鸡蛋更是不愁。

有天,陆景安听见老爷子暗地里和他奶说:“大家脸上都长肉了,看着喜庆有福气。”

周氏翻了翻眼皮,道:“还不是虎子的功劳。”

陆老爷子瘪着嘴,眼里却满是骄傲。

但很快又迎来另一件让他更骄傲的好事。

陆景安在县试一举夺魁!

宁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县案首!这消息像是一阵风一样席卷七里村,街坊邻里,甚至邻县的人都来恭贺送礼。陆家一下子被堵得水泄不通,堪称门庭若市。

陆景安自己也很恍惚,花了两天才彻底平复。

这期间有人酸言酸语,陆老头子腰杆挺直,大声道:“陆家子孙有出息,是在不行就让你孙子努力一把。”

那人一把年纪儿子才三岁出头,听见这话顿时气得头都不回地走了。

热度消下去两天后,陆家办起了流水席。烧鸡、卤肉等都做了好几大桌招待着来往的人流,不过周氏一点也不心疼,她的乖孙太长脸了!

这几天下来,陆景安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村民眼里变得不一样了,他们看他的眼神有敬畏、羡慕也有期盼。

有了地位,等于有话语权。

现在陆景安说话,大家都乐意听一听。

陆景安:“城里的绣坊需要一批蚕丝,我打算找些人手种桑养蚕,工钱是九十文钱一天。”

众人听到工钱不错,露出跃跃欲试的眼神。

陆景安笑了下:“有意愿试试的人,饭后来找我二叔报名,先到先得。”

村民见他说得有模有样,不由得信了九分。

陆景安转身去找来工匠制造水转大坊车和提花机,现在他已经在培育蚕种,一只雌蛾可产五百枚蚕卵,要不了几天就可以开始大规模养蚕。

与此同时,陆家迎来了第三件喜事情。

铁锤终于要订亲了,他定下了刘掌柜的女儿刘倩倩,预计明年的年底完婚。

十八岁的年纪订婚在大周算是晚了。

根据诏令男方十五,女方十三以上就得嫁娶。只不过他们村里偏僻少了这些限制。一般来说,县令在地方任职时,当地孤寡人口减少,生育增多,是可以算作政绩帮助官员在仕途上升迁。

接下来,陆景安可以准备四月的府试。

府试连考三场,由知县、知府和学政主持。

等他通过府试和县试后,可以正式被称为童生。并且才有资格能参加之后的院试,如果院试考中后就是正经的秀才或相公,方可进入官学。

但考了一辈子还是老童生的学子比比皆是,他的堂叔陆承业算是幸运了,考中秀才花了二十多年。如今三十六岁,只要在四十岁前中举都不算太晚。

说起秀才,陆景安想起了秀才可以免除一家的田亩赋税,大大地减少了开支。童生相比秀才,好处翻倍。那要是考中举人、进士还得了?

要明白周朝的平民百姓都要负担人丁和田亩的徭役赋税,这是沉重的负担啊!

农户要是家中有秀才可有幸免一人徭役,但其他成年男子还是需要轮流上岗。大周規定的服役属于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的说法。

历代以来,繁多又苛严有时还会死人。

不像宋朝有王安石提倡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再由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陆景安觉得如果以后大周要是能推行募役法就好了,这样的话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民可以回乡务农,既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人力生产,又让官府增加了财政收人。

可谓是一举多得!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他该回族学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