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逆袭:第一权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有钱了

经过了拜师仪式,陆老爷子心满意足地连同陆二叔一起返回家中。

董书钰则带着陆景安参观了家中:“这个院子是我临时租下的,日后你来找为师上课就到书房。”

他推开书房,走了进去。

边走边道:“之前在宴会上,我也同你说过这次来宁县主要是为了照顾父亲。他年纪大了,路上颠簸不得。所以我打算留在宁县一年左右,待他病情安稳了你再随我外出游学。”

陆景安应了声是。

董书钰让他过来坐下,继续道:“我门下收了两个弟子,你大师姐也就是我唯一的女儿,叫董青岚如今十四岁,你的二师兄叶丞比你大上两岁,两人如今都和你师母留在京中。”

倒了杯热茶递过去:“你的二师兄如今刚考上秀才,你考上府案首按理说该让你去府学进修,有同窗在侧对你的学业也有所帮助。”

“只不过如今你拜我为师,我想着让你随我好好练一下字迹,再把你的基础稳固。两年后你再去府学,如此一年之后正好可以参加院试。”

陆景安知道他的意思,点点头道:“我都听先生的安排。”

这样安排对他只有好处,他又怎么会不识趣呢。

谈到书法字迹,董书钰强调了重要性:“书法虽然算是小道,但绝对不可忽视。你若是写得一手烂字,旁人又怎么会对你腹中有多少学识而感兴趣?”

“这写得一手好字,日后你若是入官场对你也是极有好处。”

那么一听,陆景安收起了从前压着的一丝轻视,道:“学生明白了。”

董书钰见他听进去了,脸色更加柔和。

“你的字需要多加练习控笔和运腕,字虚而不实,显得下笔之人轻佻。”

陆景安虚心求教:“那该怎么练习才能改善?”

董书钰拿出柜子里的几个小沙包:“日后你就把它绑在手腕处,每日坚持写下千字定有进步。”

陆景安接过沙包。

董书钰说完拿出一张纸,道:“这是你在府试时写下的答案,我请人拓印了一份。”

“我看你回答得不错。”

“只不过还是想法略显稚嫩,我压着你不去府学也有我的私心。”

陆景安有些汗颜看向先生,虚心问道:“怎么说?”

董书钰淡笑:“你这篇文章若是放在府学就不够看了,读书不可焦躁也不好攀比,我不希望你去了那里心浮气躁,失去本心。”

陆景安:“景安明白了。”

其实这次府试得了案首,他也觉得颇为意外。倒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他的文笔的确稚嫩,想要一举夺得小三元,必须沉淀三年。

董书点点头。

拿出一打字帖递过去。

“今日就先从练字开始。”

陆景安接过,开始研磨下笔。

过程中董书钰会提点他的缺点,以及如何下笔、提按力度的变化。

一个下午的时间倒是过得飞快。

待陆景安手臂发酸。

董书钰才出声,让他停下:“今日就到这里,明日再继续。”

“可要留下吃饭?这会儿刚好可以和你师公一起吃顿午膳。”

陆景安收起字帖,婉拒道:

“不必了先生,我还有事要处理。”

董书钰点点头:“那便快些去吧,别耽搁了。”

陆景安和他道别。

走出董家院子。

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准备府试,绣坊那边都暂时没有管顾。

他得过去一趟。

说起来今日还约了曲今宵,听说之前袁宝儿手下的商队已经回来了。

这次应该会带来好消息。

陆景安来到绣坊。

常娘子见他来了很是激动,先是恭贺了他考取魁首,才提起绣坊的运转:“东家,这段日子绣娘们已经跟着老师傅学会了不少技艺,绣工都大有长进。目前每日所产的布匹也远远超过预估的产量,一切都十分顺利。”

陆景安微微一笑:“常娘子辛苦了。”

常娘子回答道:“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不辜负东家的信任就好。”

“对了,之前来绣坊的小七正在等着您,我去叫她过来。”

陆景安一愣。

小七啊……

他都快忘了收留了那么一个小姑娘。

自从有了绣坊,他就托了陆家人把她送来。毕竟他也不是慈善家,空养闲人。

常娘子把小七领过来。

陆景安看向单薄瘦小的小姑娘,道:

“常娘子说你有事找我,是什么事?”

小七杏眼微抬,看向陆景安。

声音软软的。

“我想求你帮我找回玉佩。”

什么玉佩?陆景安挑眉。

“那块玉佩在马氏手里,我……想找回来。只有找回玉佩,我以后才能回家,找到我的家人……”

小七看了他一眼,语气渐弱。

陆景安了然,这个忙倒不是不能帮:“你确定玉佩还在马氏身上吗?”

“在的在的,我前些天还看见她把玉佩挂在腰上。”

小七眼睛亮亮的看向对方。

陆景安想了想,道:“这件事我会帮你出手。”帮人帮到底,能力所及的范围这不算什么难事。

“什么出手?”

傲娇的声音忽然响起,粉衫少女踏着步履,出现在绣坊内。

陆景安回头一看,俨然是袁宝儿那张粉嫩似桃的娇气小脸。

“景安,宝儿非要跟着过来。”

曲今宵喘着气解释,尴尬地从袁宝儿身后走过来。

“今日不是说商队回来了吗?我们这批布料反响不错,狠狠赚了一大笔。”这可是他第一次靠自己的眼光赚到那么多钱,曲今宵笑咪咪地道:“你猜猜一共赚了多少?”

陆景安:“多少?”

“九百两白银!”

曲今宵从怀里把银票拿出来,道:“我早就看出你这绣坊能赚大钱。”

陆景安一听,心中升起一丝高兴。

所有人的努力没有白费,绣坊经过这次的成功,接下来运营只会越来越顺畅。

曲今宵递过去六百两。

他们先前商议过,这时候只是按照计划分配红利。

像陆景安出货物,袁家出人力得占大头。而他从中周旋,出得精力少只占两成。

陆景安接过银票。

盘算起之后如何处理。

毕竟除了绣坊敷出,还有七里村的村民在等着这笔钱。

他行事大方,日后才方便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