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新冠病毒感染普通型伴胃恶性肿瘤术后、肿瘤化学治疗案
(一)一般资料
颜某,男,67岁,住院号:21×××1。
入院时间:2022年5月2日;出院时间:2022年5月22日;住院天数:21日。
(二)入院前情况
主诉“发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1天”入院。患者一直在上海市居住地居住,1天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6℃,当日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进一步诊治于2022年5月2日转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治疗。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2年余,自诉偶尔服用珍菊降压片。2020年胃癌手术术前检查发现陈旧性心梗。手术史: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胃恶性肿瘤切除术,目前口服拉司太特胶囊治疗。未接种新冠疫苗。
(三)入院时情况
患者本次发病以来,精神可,咳嗽,痰多,黄痰,发热,体温37.6℃,咽痛,胃纳尚可,眠安,大便4日未解,小便如常,体力无明显下降,体重未见明显下降。
体格检查:体温37.6℃,心率119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09/78mmHg,血氧饱和度98%。
神志清楚,精神可,无嗜睡。颈软,口唇无发绀,咽红,见白色溃疡,右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左侧扁桃体无明显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双侧呼吸运动对称,无胸膜摩擦感,无皮下捻发感,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浮肿。四肢活动自如。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滑。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1)新冠病毒感染(普通型)。
(2)胃恶性肿瘤术后。
(3)为肿瘤化学治疗疗程。
(4)陈旧性心肌梗死。
(5)高血压。
2.中医诊断
疫病,湿毒郁肺证。
(五)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予以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指脉血氧饱和度95%)、鼻导管吸氧、俯卧位通气>12h/d。2022年5月3日胸部CT(图8-1):左肺下叶斜裂处微小实性结节,良性。两肺气肿,两肺下叶少许慢性间质性炎症。冠脉左支钙化斑块,心包少量积液。5月3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6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04×109/L,淋巴细胞计数0.48×109/L,单核细胞计数0.1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7%。超敏C反应蛋白58.24mg/L。予盐酸莫西沙星片抗感染治疗,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口服抗病毒治疗,中药予宣肺败毒方加减。患者胃恶性肿瘤术后,口服拉司太特胶囊治疗至今。患者既往有胃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病史,5月3日查淋巴细胞计数0.48×109/L,考虑患者免疫力低下,予胸腺法新提高免疫力。患者自诉咽痛,予六神丸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2022年5月19日患者咳嗽、咳痰减少,体温平,纳可,大便正常。予扶助正气、健脾化湿中药方,清除余邪而善后,持续用中医药治疗至5月22日出院。

图8-1 5月3日胸部CT
1.西医治疗方案
(1)氧疗过程:鼻导管吸氧,3L/min。俯卧位通气。
(2)抗病毒治疗: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奈玛特韦片300mg联用利托那韦片10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连续服用5天(2022年5月3~7日)。
(3)抗炎治疗:无。
(4)抗感染治疗:盐酸莫西沙星片0.4g,口服,每日1次(2022年5月3~8日)。
(5)免疫治疗:胸腺法新1.6mg,皮下注射,每日1次(2022年5月3~22日)。
(6)抗肿瘤治疗:拉司太特胶囊50mg,口服,每日1次,连续服用21天,停药1周。
(7)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41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
(8)营养支持:维生素C 10g,静脉滴注,每日1次。
(9)其他:六神丸10丸,口服,每日3次。地榆升白片0.2g,口服,每日3次(2022年5月8~22日)。氯化钾缓释片1g,口服,每日3次。
2.中医治疗方案
(1)2022年5月3日一诊:患者咳嗽,痰多,黄痰,发热,体温37.6℃,咽痛,胃纳尚可,眠安,大便4日未解,小便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滑(见附录彩色图图8-2)。四诊合参,中医辨证考虑湿毒郁肺。肺为娇脏,疫毒之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为湿毒邪气侵袭,宣发肃降失司,则见咳嗽,咳痰,痰多,咽痛。湿邪郁于卫表,困遏卫阳,则见发热。湿毒积于体内困脾,气机受阻,大便欠畅4日未解。治疗以宣肺化湿解毒为主,方予宣肺败毒方加减:麻黄6g,杏仁15g,薏苡仁30g,苍术21g,藿香9g(后下),虎杖20g,马鞭草30g,陈皮15g,甘草10g,茯苓30g,制半夏12g,人参9g,浙贝母15g,开金锁30g,厚朴12g,生大黄6g(后下)。3剂(2022年5月4~6日)。水煎服400mL,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饭后30分钟温服。
(2)2022年5月6日二诊:患者仍有咳嗽,咳痰,痰色黄痰多,发热,体温37.7℃,咽痛,胃纳尚可,眠安,大便已解,两日一次,小便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滑。患者仍有发热,体温37.7℃,加柴胡、黄芩退热。仍有咽痛,加射干利咽。患者大便两日1次,予增加厚朴用量理气通腑,拟方如下:麻黄6g,杏仁15g,薏苡仁30g,苍术15g,藿香9g(后下),虎杖20g,马鞭草30g,陈皮15g,甘草9g,茯苓30g,制半夏12g,人参9g,浙贝母15g,开金锁30g,厚朴18g,生大黄6g(后下),柴胡15g,黄芩12g,射干12g。7剂(2022年5月7~13日)。水煎服400mL,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饭后30分钟温服。
(3)2022年5月13日三诊:患者咳嗽仍有,咳痰,黄白相间,体温37.2℃,纳可,大便正常,每日1次,咽痛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滑(见附录彩色图图8-3)。患者咽痛好转,予去射干。患者仍有咳嗽,咳痰,予加用鱼腥草,增强止咳化痰。患者核酸CT值偏低,一方面增加人参用量,加用黄芪益气扶正,另外加青蒿清热解毒,祛除邪气。患者仍有低热,体温37.2℃,予增加柴胡用量,同时予蝉蜕疏散风热。证属正气亏虚,湿毒困脾郁肺。治疗以补气健脾,化湿解毒,止咳化痰,拟方如下:麻黄6g,杏仁15g,薏苡仁30g,苍术15g,藿香9g(后下),虎杖20g,马鞭草30g,陈皮15g,甘草9g,茯苓30g,制半夏12g,人参15g,浙贝母15g,开金锁30g,厚朴18g,生大黄6g(后下),柴胡20g,黄芩12g,鱼腥草30g,蝉蜕9g,青蒿15g,黄芪30g。3剂(2022年5月14~16日)。水煎服400mL,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饭后30分钟温服。
(4)2022年5月16日四诊:患者咳嗽仍有,咳痰,量多,黄白相间,无发热两天,纳可,大便正常,每日1次,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滑(见附录彩色图图8-4)。患者体温无发热两天,予去柴胡、黄芩、蝉蜕、青蒿,拟方如下:麻黄6g,杏仁15g,薏苡仁30g,苍术15g,藿香9g(后下),虎杖20g,马鞭草30g,陈皮15g,甘草9g,茯苓30g,制半夏12g,人参15g,浙贝母15g,开金锁30g,厚朴18g,生大黄6g(后下),鱼腥草30g,黄芪30g。3剂(2022年5月17~19日)。水煎服400mL,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服用,饭后30分钟温服。
(5)2022年5月19日五诊:患者咳嗽、咳痰减少,体温平,纳可,大便正常,每日1次,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滑(见附录彩色图图8-5)。证属正气亏虚,湿毒困脾郁肺。治疗上以益气化湿,宣肺解毒健脾。结合患者高龄,正气亏虚,应加强扶助正气,健脾化湿,清除余邪而善后,拟方如下:麻黄6g,杏仁15g,薏苡仁30g,苍术15g,藿香9g(后下),虎杖20g,马鞭草30g,陈皮15g,甘草9g,茯苓30g,制半夏12g,人参15g,浙贝母15g,开金锁30g,厚朴18g,生大黄6g(后下),鱼腥草30g,黄芪30g。7剂(2022年5月20~26日)。水煎服400mL,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饭后30分钟温服。
(六)疗效评估
1.体温变化趋势 患者入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入院时体温37.6℃,5月4日患者体温曾升高至38.6℃,体温在37.3~38.6℃之间波动,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出院时体温36.6℃(图8-6)。


图8-6 体温变化图
2.主要症状 患者高龄,平素正气亏虚,属于新冠病毒感染普通型、基础疾病重型的患者,病程前期以咳嗽、咳痰、发热、咽痛、大便欠畅为主,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呼吸道、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
3.生化检查变化 (表8-1~表8-2)
表8-1 血细胞分类及炎性指标、D-二聚体表

表8-2 CT值变化

4.胸部影像学变化 5月10日胸部CT(图8-7):左肺下叶斜裂处微小实性结节,良性。两肺下叶少许支气管肺炎,较2022年5月3日片新发。两肺气肿,两肺下叶少许慢性间质性炎症。冠脉左支钙化斑块,心包少量积液。

图8-7 5月10日胸部CT
(七)出院时情况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咳嗽咳痰减少,体温平,无咽痛,纳可,眠安,大便正常,每日1次,小便调。胸部影像学显示炎症稍吸收,连续两次咽拭子、鼻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2020年5月22日出院。
(八)案例讨论与分析
1.辨证施治思路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证候上表现为湿毒积于体内。患者年事已高,素体正气亏虚,胃恶性肿瘤术后口服化疗药物之后正气亏虚更甚,疫疠之气乘虚而入,属于在内伤基础上的外感邪毒。肺为娇脏,疫毒之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为湿毒邪气侵袭,宣发肃降失司。湿邪郁于卫表,困遏卫阳。湿毒积于体内困脾,气机受阻。总结其病理因素,涉及毒、湿、热、虚等,病位主要在肺、脾,与大肠等密切相关。
此患者一诊时咳嗽,痰多,黄痰,发热,体温37.6℃,咽痛,胃纳尚可,眠安,大便4日未解,小便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滑。中医辨证考虑湿毒郁肺,给予宣肺败毒方加减。
二诊时,患者仍有发热,体温37.7℃。患者入院后间断有发热,5月4日患者体温曾升高至38.6℃,体温在37.3~38.6℃之间波动,患者体温反复,病势迁延,考虑为邪居少阳,湿毒中阻之发热,加柴胡、黄芩和解退热。仍有咽痛,加射干利咽。患者大便两日一次,予增加厚朴用量理气通腑。
三诊时,患者咽痛好转,予去射干。患者仍有咳嗽,咳痰,予加用鱼腥草,增强止咳化痰之力。患者核酸CT值偏低,一方面增加人参用量,加用黄芪益气扶正,另外加青蒿清热解毒,祛除邪气。患者仍有低热,体温37.2℃,予增加柴胡用量,同时予蝉蜕疏散风热。
四诊时,患者体温无发热2天,予去柴胡、黄芩、蝉蜕、青蒿。
五诊时,患者咳嗽、咳痰减少,体温平。证属正气亏虚,湿毒困脾郁肺。治疗上以益气化湿,宣肺解毒健脾。结合患者高龄,正气亏虚,应加强扶助正气,健脾化湿,清除余邪而善后。
2.用药分析 这是一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为普通型、基础疾病为重型的患者,既往有胃恶性肿瘤术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病史,西医着重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肿瘤、抗感染、俯卧位通气、营养支持等,入院后继续予拉司太特胶囊抗肿瘤治疗。中医主要抓住病机变化为素体正气亏虚,湿毒困脾、郁肺,治疗上扶正祛邪,宣肺化湿解毒,止咳化痰,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患者入院后呼吸道、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咽拭子、鼻拭子核酸2次转阴出院。
3.得失点 本案是一则中医药及时干预的成功案例,患者既往有胃恶性肿瘤手术的病史,手术后损伤患者正气,加之患者入院后继续予拉司太特胶囊抗肿瘤,使患者正气亏虚更甚,疫疠之气乘虚而入。患者感受疫疠之气后,湿毒困脾、郁肺,使机体正气更为亏虚,祛邪外出也更为艰难。入院后专家讨论认为患者正气亏虚,湿毒困脾、郁肺,入院后予加强扶正祛邪,因势利导,补气健脾,化湿解毒,止咳化痰,疫疠之气得以祛除,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张院辉、龚亚斌、许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