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发家从小山村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碾糯米粉

陆卫民他们俩兄妹的这般玩闹,二姐陆卫华和李艺清已经见过很多次了,早就见怪不怪的了。

“行了,别玩了,赶紧把活儿干了!”虽然不想管,但二姐陆卫华还是开口制止了他们俩的玩闹。

被二姐这么一说,陆卫民和陆卫红只能停止了互相的“攻击”。

陆卫华见到他们停下来后,对弟弟说道:“阿民,我听阿清说你今天要去县城?”

陆卫民点点头,“嗯,我今天要去县城办事,差不多九点的样子出门,咋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们做馍的糯米粉还没有打,想让你出门的时候顺便载阿清去公社碾米厂打糯米粉。”

只当是这事情啊,陆卫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

“行,没问题!”

说完他突然想到自己是要去县城的,可如果载阿清去公社打完糯米粉,她要怎么回家?总不能走回去吧?

他们家离公社可是有些距离呢!

想到这里他赶紧朝阿清招手,并说道:“不用等到九点再出发了,阿清,我现在就载你去碾米厂,打完糯米我先送你回来再上县城,这样你就不用走回来了!”

当李艺清听到自家男人说打完糯米后先载自己回来再去县城,不想让自己走路回来!

她脸上写满了疑惑,心里想着自家男人怎么变得这么会照顾人。而这种变化从昨天他接自己回来时就有了!

不仅是李艺清充满了疑惑,就连陆卫华和陆卫红也都是一脸懵,心里想着这还是他们认识的陆卫民吗?

青年时期的陆卫民其实是有点木讷,有点犟,不怎么会心疼照顾人,即使照顾也不会怎么表现出来,只会默默的关照着。

他这一趟去媳妇的娘家接回媳妇后,感觉有些变了!

“呃?还愣着干嘛?走啊!”陆卫民见媳妇竟然愣住了,也不说话,而时间又紧迫,直接上手去拉住她往外面走去。

陆卫华看着弟弟和弟媳离去的身影,欲言又止,不过想了想后,到底还是没有喊出来。

她本来是想跟弟弟说,他送阿清去公社碾米厂打完糯米,可以坐一位去公社办事的大队干部的自行车回来,她已经跟那位女同志说好了,可以不用他再送回来。

她都还没有来得及说,要说时他们人都已经出去了!

当然,她也可以立刻跟上去叫住弟弟,还赶的上,毕竟他们还要拿上糯米才能出发。但她想到既然自己弟弟阿民想送弟媳阿清回来,那就随他愿了吧!

出了客厅后,陆卫民让李艺清去拿提前泡好的糯米,自己则去拿自行车。

因为昨天他回来的时候提前跟陆父说了要借用自行车,所以陆父今天就没有骑车去大队部上班。

正在前院玩耍的陆子明以及陆子扬看到小叔是要骑自行车出门,其中陆子明大喊着:“小叔,你要骑自行车去哪里?我可不可以也去啊?”

陆子扬奶声奶气的跟着喊道:“我要坐自行车。”

陆卫民把自行车从角落里推出来,对着两小家伙说道:“小叔和小婶要出门去办事,带不了你们,等下次再带你们去玩。”

说完他推着自行车来到了院门口。

在陆卫民把自行车推到院门口时,李艺清已经拿上了泡好的糯米,它是用一个布袋子装的,还滴着水呢。

就在陆卫民拿过装糯米的布袋子放在自行车的横梁上,用绳子绑的时候,李艺清则趁机去安抚因为不能坐自行车而失落的两个小家伙。

准备妥当后,陆卫民跨上自行车,转头招呼媳妇道:“上车!”

李艺清朝小家伙挥了挥手后,小跳着坐上了自行车后座,然后双手环抱住自家男人的腰道:“我坐好了。”

听到媳妇说坐好了,陆卫民开始蹬起自行车来,朝公社而去。

今天的天气很好,稍微出了点太阳,不至于太冷,否则这大冬天的骑自行车肯定冻手。

安平村到公社碾米厂骑自行车也就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走路起码需要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到达。

因为赶时间,陆卫民骑得有些快,所以估摸就花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赶到了公社的碾米厂。

公社碾米厂就在粮油站所在的街上,碾米厂原先是用手扶拖拉机的发动机带动的碾米机器,而现在换成了电机。

碾米厂的碾米机它目前只能给稻谷脱壳以及给谷类打粉。

今天不是节日也不是圩期,所以来碾米厂的碾米、打粉的人不多,前面就排了几个人而已。

就在陆卫民他们夫妻二人在碾米厂排队的时候,陆卫民突然上前来到操作碾米机的操作员边上,他想问操作员一些事情。

因为碾米机碾米时的噪声很大,陆卫民在问问题的时候不得不提升自己的音量,很大声地喊道道:“同志,你们厂卖米糠吗?”

米糠就是稻谷脱壳后加工后的副产品,就是谷壳、芽和一些碎米等。

“啥?你说什么?”

那位操作碾米机的男同志估计是长时间在碾米机旁边,耳朵受到影响,所以不太好,没有听清楚陆卫民问什么。

于是陆卫民不得不重新问:“同志,我是问问,你们碾米厂卖不卖米糠啊?”

他之所以问碾米厂卖不卖米糠,是因为有些乡亲来碾米,会把分离出来的米糠卖给碾米厂抵碾米钱,然后碾米厂会把米糠卖给一些有养鸡的公社。

再问一遍后,操作员同志终于听清楚了陆卫民问的问题。

“卖,一斤米糠2分钱。”

这会儿的米糠因为养鸡养鸭的人少,所以价钱暂时还起不来,但是当后面越来越多人开始在家养起家禽后,这米糠的价格才高起来了。

甚至米糠的价位最高时能跟米价一样。

因为碾米机的噪声很大,陆卫民需要靠得很近才听清楚他说的话。

“明白了,谢谢你啊同志。”

陆卫民问完问题后重新回到了李艺清身边继续排着队。

因为噪音太大,李艺清凑到陆卫民耳边问:“你过去跟那个碾米的说了什么?”

“没什么事,就是问他们这儿卖不卖米糠,价钱多少。”

听到是问的这事,李艺清有些疑惑自家男人问这事干嘛,是要想卖回来养什么吗?

自昨天从娘家回来,她就感觉自家男人样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是他的行为举止、说话语气等都有了一些变化。

具体有什么变化,她也说不上来。

“你问米糠价干嘛?要养什么不成?”李艺清追问。

陆卫民点点头说:“是有这么个想法,家里后院不是有有一片空地嘛,在那里搭个棚养鸡啥的。”

他其实话并没有讲完,只是现阶段不适合说出来,所以暂时就先不说。

李艺清听到自家男人想养鸡后,觉得养鸡这事听着都比上县城摆摊靠谱。

养家禽、家畜可不像摆摊那样是游走红线的,在生产队时期,国家是允许公社社员私人养喂养家禽、家畜的,拿到集市上售卖也是允许的。

村里一直有不少人在家养一些鸡鸭等家禽来贴补收入。

只是过去生产队吃大锅饭,每年分到的粮食也刚够一家人吃饱,即使是有了余粮也是储存起来,以应对下一年可能出现的天灾。

所以乡亲们即使想养家禽、家畜也是力不从心,没有多余的粮食,即使是养,最多也就能养几只鸡鸭了。

李艺清以为陆卫民说的养鸡是像过去那样,就养几只而已,所以没怎么在意,除了疑惑就养几只鸡怎么还要跟碾米厂卖米糠呢?

李艺清说道:“嗯,养鸡不错啊,到时候过节就不用花钱买了。”

前面排队的乡亲很快就碾完米了,所以陆卫民他们没有排队太久时间。

他们今天带了差不多10斤的糯米来打粉。而这10斤的糯米粉不可能今天都就都做艾馍了,剩下的会留着下次用。

10斤糯米很快就打好了,陆卫民把打好的糯米粉绑好在自行车上后,载着媳妇李艺清往家的方向骑去。

陆卫民在家门口把媳妇放了下来。

“早点回来!”

“嗯。”

说完他朝媳妇挥了挥手,让她进屋去吧,然后自己调转车头朝着县城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