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一个贪官懂点科学怎么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5章 考核

“传之,你速速去打探一下,这吴同现在住在哪里?跟谁来的丹徒?为何来到丹徒?总之,跟他有关的一切信息我都要。”

“动作要快,越快越好,从刺史府及周边的驿站开始。”

秦淮催促着刘传之快点动作,结果还不等刘传之走出门去,从门外匆匆赶来一小厮:

“秦县令,刺史请您今日到刺史府邸,同用中餐。”

这个中餐指的是午餐,唐朝普通的老百姓受限于燃料和食物短缺,每日只饮食两次,叫做朝食和晡食,分别在上午和下午。

只是现在,上层社会已经出现了中餐与宵夜,中餐差不多就是正午时分的用餐。

“使君可是宴请什么客人?”

小厮颤巍巍回道:

“小的不知。”

秦淮摆了摆手,指了指刘传之:

“传之,我去府上,你在府外,主要看看吴用在丹徒的关系情况,查查他来之后,都见过谁。”

说罢,他便换上陈册早已准备好的袍服,坐上了去刺史府邸的轿子。

他今日特意从骑马改成坐轿子,是想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轿子的把头此刻压弯了许多,也不知道是秦淮胖了,还是他的心思太过深重。

...

刺史府邸。

还没到中餐时间,秦淮在管事的引导下,来到了会客偏厅。

此时的李翛坐于主位,正陪着两位官员说话。

主宾之位袍服着绯色,五品官职,下首之人便是秦淮上午刚刚见过的,工部少府监主事吴同,袍服深绿色,算是六品。

“来来来,秦淮,快来见过工部郎中张合,还有工部少府监主事吴同。”

“张郎中,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颇有工匠之才的丹徒县令,秦淮。”

秦淮一一拱手行礼。

“下官秦淮,见过张郎中和吴主事。”

“秦淮,张郎中在工部可是主管营建,此番来浙西征召匠人,你也趁此机会,好好介绍一下大关炼铁场的运营情况。”

秦淮谦虚道:

“我那个炼铁场就是小打小闹,跟长安比起来可差远了。听说那边冶铁已经用上水排了,我心甚是向往,而大关目前还是人力冶铁,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傻子才会在这些人面前说自己厉害呢!

张合本质上算是同行,你做得再好,他也给不了你钱,也给不了你人,甚至还会抢你的人和技术。

秦淮此番把自己踩低捧高长安匠艺的说辞,对于主管这些的张合来说颇为受用,后者一听秦淮这般讲话,心情都好了许多。

看张合神色,秦淮知道自己说对了,这些偏技术的官僚还是很喜欢这种奉承之语,于是他加大力度,把长安的各种技术认认真真夸了一遍。

一番聊天下来,秦淮把张合哄的是合不拢嘴,喜笑连连。

“张郎中,下官想请教一个问题。”

秦淮突然的提问倒是把正在夹菜的张合手定在了空中,他点了点头道:

“秦县令颇擅工匠一道,有什么想问的,大可直说。”

“张郎中,长安此次征召,我丹徒自然极力配合。只是下官对于名单还有些疑问,为何所有的牙人都是从事烟花制作一行的?”

“自然是为制作烟花。”

“既是如此,为何又有两位普通的烧砖匠人?”

秦淮掏出名单递了过去,指了指李玖父子二人的名字。

张合一脸纳闷,疑惑地接过名单。

“有这种事?”

看这样子,张合压根就不知道征召李玖的事情。

这让秦淮心中稍定。

张合看向一旁脸色铁青的吴同,猜到是他这个手下做了手脚,也不点破,而是回问道:

“既然已经写上去了,自然有他的考虑,怎么了?这两个人有问题吗?

秦淮听罢,看到张合并没有和吴同对质,知道他并没有意愿帮自己,思及至此,继续问道:

“也没什么大问题,无非就是多征召一两个牙人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只是张郎中有所不知,这二人已经被我和雇,成了明资匠,这让二人去还是不去?”

所谓和雇,主要是指官府可以以市场价雇佣匠人,匠户可优先受雇换取免役。

也就是说,只要秦淮和雇了这俩人,那么李玖父子是可以在接受和雇和去服徭役中做选择的。

这是他临走时,胡明山补充的一个方法,只是这个方法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属于是约定俗成的灰色地带。

秦淮也不确定是不是好用,决定还是先抛出来再说。

不用张合示意,吴同也知道这个问题需要他来回答了,他放下筷子:

“秦淮,这签字的批文上明明白白写着李玖二人的名字,你不要找借口帮助他们徇私逃役。”

吴同的意思很明确,压根不承认你说的什么和雇匠拥有的‘优先选择权’。

“还请吴主事收回刚刚的话,能去长安为圣人出力,乃是天大的喜事,吴主事怎么会认为他们要逃役呢?”

吴同冷不丁吃了个哑巴亏,冷哼一声,重重地放下酒杯。

李翛在一旁似有所悟。

他本来想着既然是工部来人,正好是秦淮擅长的领域,便临时决定把他喊来一块吃顿饭结识一下,谁知道菜还没上齐呢,人倒是先吵起来了。

李翛也是久居官场,一眼便看出了桌子上的核心矛盾便是秦淮与吴同,二人争执的点就是要不要这两个人服徭役。

作为浙西道的观察使,李翛毫无疑问是站在秦淮这边的,毕竟,把熟练的工匠拉到长安,对于浙西道肯定是损失,尤其是在他看过秦淮的大关炼铁场之后,对于匠技、匠人,有了更清晰准确的认识。

只是张合、吴同他们毕竟来自长安,他也不想得罪,干脆就学着张合一般,装起了傻,任由秦淮与吴同二人争执。

“我并非说为圣人办事是苦差事,你不要扭曲我的意思。他们是匠人,进京效力是本份,难道秦县令不愿意放人?”

吴同模糊处理了秦淮的提问,反而甩出了一个颇难回答的问题。

“此番征召入京,明显是为烟花而来,我倒是想问吴主事,为何单独加上两个与烟花毫无关系的匠人,你与他们是什么关系?”

秦淮同样不理会吴同的问题,反咬一口,暗示他以权谋私。

张合见二人都只知道抛出问题,却不回答问题,知道这样下去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出声打断道:

“秦淮,你说的没错,他们本不该出现在上面的,不管是登记错了还是别的原因,都已经是签字落印生效过的明文公报,你必须得按要求执行。”

“这二人,必须要去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