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否开始谋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1章 燧发枪

聊完说媒之事,赵宗熠也准备起身告辞了。

走到门口,他的脚步又停了下来。

上次与赵徽柔匆匆一见之后,他回府翻看从《列车大劫案》世界带回来的宋朝史料,虽说这是影视世界,正儿八经的史料未必准确。

可是赵徽柔的历史原型福康公主,结局有些太惨了些。

历史上的福康公主也与驸马李玮成功和离,不过没过半年,宋仁宗病重,又让双方复婚了。

次年,仁宗驾崩,继任的英宗并没有厚待仁宗留下的妃子和公主,将她们赶到了皇宫的角落,腾出宫殿给自己的妻女,即便是曾经最受宠的福康公主也被弃之不管。

福康公主没了依仗,更是无法和离,三十三岁早亡,死前的生活甚是凄凉,蓬头垢面,无人服侍,就连衣食都会被苛责,头发与衣服之中生了虱子也无人问津,冬天自取炭火取暖,被炭火烫伤了面部,也无太医诊治,最后在寒风中逝去……

赵宗熠回头看着这位刚对生活恢复希望的可爱女子,心生怜悯。

“姑母,晚辈有件事情,不吐不快。”

“你说。”

赵徽柔已经迫不及待地让香橼子拿来了笔墨,在和离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又让香橼子赶紧将和离文书送往宗正寺庙。

赵宗熠及时拦住了香橼子,告诉她们这份和离文书已经提前生效了,让赵徽柔收纳文书就好。

他又落回座,神情肃穆的劝说道。

“姑母现在与驸马和离了,但并不是高枕无忧,与内侍之事还是趁早断了吧,需知人言可畏,到时候官家迫于压力,有可能会让姑母与驸马复婚……”

赵徽柔仿佛被毒蛇游身一般,身体开始战栗,随后惊恐地站起来,失态大喊:“复婚?!我绝不复婚!”

赵宗熠摇摇头,他们的心里都明白,到时候复不复婚,赵徽柔的个人意愿已经不重要了。

“晚辈建议,姑母另觅良人,多找几个肤白貌美的花美男,从中挑选一二,与之成婚,不就可以摆脱李玮了吗?”

宋朝时期,男子也是会化妆的,敷粉与簪花之风盛行,故称“花美男”。

赵徽柔的眼眶里盈满泪光,她只是想与儿时一起长大的梁怀吉继续相伴,怎么就这么难呢?

赵宗熠无奈,看起来赵徽柔还是放不下那个小内侍。

“咳咳,姑母,京中有不少达官贵子有龙阳之好,如果与他们之中的某人成亲,正好以此遮掩,不会耽误姑母与……嗯,之间的感情。”

赵徽柔久居深宫,视野何其狭窄,导致思维也不够开阔,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种办法,此时听了赵宗熠这么一说,瞬间打开了新世界。

“这么好的法子,本公主怎么没有想到呢?”

赵宗熠欲言又止道:“姑母,其实我觉得吧……”

他看到赵徽柔心满意足地笑着,收回了接下来的话,深深一叹。

算了,改天多写几个言情话本,给赵徽柔洗洗脑……呃,不,是重塑恋爱观,让她别把大好青春都浪费在宦官身上。

“过几日,晚辈送几本新故事去公主府,还请姑母品鉴。”

离开赵徽柔的小院后,不出所料地被宫女堵了,随后他再次见到了赵徽柔的生母,苗贤妃。

苗贤妃毕竟身处后宫,这里的风吹草动或许逃不过她的眼睛,可宫外的事情,她就消息不灵通了,还不知道赵徽柔已经与李玮和离了。

“景国公又来见徽柔了?本宫拜托你的事情,何时能办成?李玮再过几日就要离京赴任了,路上动手最佳……”

赵宗熠也翻看了苗贤妃的史料,这个女人真是为母则刚,她与皇帝是青梅竹马,母亲就是皇帝的乳母,从小温柔善良,与世无争,现在为了女儿竟然买凶杀人?

若是有个不长眼的小内侍将此事说给皇帝听,只怕皇帝都要治他一个欺君之罪。

“贤妃娘娘,事情已经办妥了。”

苗贤妃不免惊讶,然后紧张兮兮的问道:“这么快?你在京城动了手?行事可还周密?没有留下什么马脚吧?”

赵宗熠看到屏风另一侧的苗贤妃有些慌乱,出言解释道:“娘娘放心,晚辈没有杀人,驸马与公主只是和离了而已。”

苗贤妃颤抖着声线,“和离?怎么可能?即便李玮同意,朝臣们也不会轻易揭过此事,你是如何办到的?”

赵宗熠笑道:“晚辈没有让此事经过朝会,而是私底下就给办成了。”

苗贤妃沉默片刻,好心提醒:“你……难道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朝臣对徽柔的不满,都会转移到你的身上,你又该如此自处啊?”

赵宗熠以后想要军事强国,势必会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文官集团是敌非友,就算现在搞好了关系,今后也会翻脸,犯不着浪费时间。

“知道,但晚辈不在意,无非就是丢了开封府的官职,没什么大不了的。”

苗贤妃心有所感,对赵宗熠的印象好了不少,“你竟能为徽柔做到如此地步?是本宫亏欠了你,日后你若是有事,本宫会倾尽全力相帮。”

赵宗熠瞥了一眼门外的小内侍,不敢与苗贤妃有过多的接触,担心会引来皇帝的猜疑。

“娘娘言重了,晚辈亦是有所求,姑母会偿还这份心意的。”

“心意?”

苗贤妃好像是误会了什么,喃喃重复二字。

然后又释然了,起身送客道:“罢了,后辈的事情,本宫也就不作多问。”

……

景国公府。

拿着圣旨回府的赵宗熠也不清闲,他刚回来,就想着去后院的作坊瞧瞧燧发枪的制作进度。

没想到,余老太师已经在府里恭候多时了。

老太师下了早朝就马不停蹄地来了景国公府,结果还是赵宗熠错过了,那时候的赵宗熠已经去了李府。

赵宗熠来到正厅见礼,“让老太师久等了,今天是为定亲一事而来?老太师放心,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明后天就会有红娘上门帮我提亲……”

余老太师却不是为了定亲,他着急忙慌地过来,是要告诉赵宗熠,“出京剿匪之事,恐生变数,还是推脱了吧。”

赵宗熠取出圣旨,叹道:“老太师,晚辈已经接下了这门差事。”

余老太师懊恼地顿足,只恨自己来晚了一步,“景国公,此事非同小可,你要早做准备,以防被奸人所害啊。”

“老太师放心,官家给了我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还让百名骑兵护我周全,不会有事的……”

赵宗熠连声安抚余老太师,随后将话题拉回到了自己与余嫣然的婚事上面,“老太师,听说老夫人已经去观里合过我与大姑娘的八字了,不知纳吉之后的良辰吉日是在什么时候?”

余老太师心不在焉的回答道:“原本订在下个月,也就是五月十六,现在看来是不妥了,还是等你回来之后再议吧。”

四月底是皇后娘娘的寿诞,五月头又太过仓促,现在赵宗熠在五月底又要出京剿匪,事情都撞到一起去了,余老太师也没有办法。

赵宗熠同样不想如此仓促行事,而且他接下来的一个月肯定是泡在工坊,日夜盯着那些工匠打造燧发枪,争取在一个月之后能凑出一支初具战力的火枪队。

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筹办婚礼,不如延后一段时间,等过了这段忙碌的日子,再大办特办,反正余嫣然已经是他的未婚妻了,这辈子都别想跑。

余老太师来了这么久,也该回家了。

赵宗熠亲自将对方送出府,目送马车远去,然后又将圣旨送去了祠堂供着,才来到后院的工坊区域。

他路过热火朝天的炼钢区和木匠区,看着那些埋头苦干的匠人们,以及在仓库里堆积成山的钢铁和木件,不住地点头。

“好好干,这两个月算你们双倍月钱。”

质朴的匠人们傻笑着,大声感谢国公爷的慷慨。

紧接着,赵宗熠来到了最为重要的造铳区,却是另一番场景,整个区域寂静无声,上百名工匠没有干活,而是围坐在地上,唉声叹气。

“都怎么了?枪呢?一支都没造出来吗?”

听到景国公的怒吼,造铳区的工匠们慌乱起身相迎,“主君。”

赵宗熠看了看这群垂头丧气的工匠,心中大为不解,这是怎么了?低碳钢也有了,造枪机和枪管的工具也都打造出来了,设计图更是精确到0.1毫米,复刻一支燧发枪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他从《大劫案》的世界回来快一个月了,炼钢区好消息频频,木匠区也出色完成指标,怎么重金组建的造铳区一直没有消息?

“都这么长时间了,你们不会一支燧发枪都没有造出来吧?都是来吃白饭的吗?”

众工匠沉默不语,直到一个年轻男子站出来说话,在场的工匠也纷纷向他看齐,似乎是以他马首是瞻。

“国公爷,是我们才疏学浅,愧对国公爷的厚望。”

赵宗熠疑惑地问道,“什么意思?你们什么材料都有了,钻床和磨床也造了,难道是看不懂设计图?”

青年支支吾吾,“燧发枪是造出来了,可是……”

一位年长的匠人小声说道:“工头儿,要不咱们把那几把燧发枪拿出来,给国公爷过过目?也许,能交差呢?”

青年满脸羞愧,“如此拙劣的模仿之作,愧对先人啊。”

赵宗熠挑眉,摆摆手,“都拿出来,本国公看看你们这些时日的成果,若是有什么问题,本国公见过燧发枪的实物,也能给你们一些有用的建议。”

“是。”

众工匠搬来一张长桌,又陆陆续续从里屋拿来了五把造型不一的燧发枪。

第一支,是设计图所绘的那款,完成度较低,枪机有钝塞感。

第二支,也是设计图的那款,已经趋近完美,枪机操作起来非常丝滑,枪管内有三条膛线,火药盖的联动也十分流程。

这不是造出来了吗?

第三支,是一支燧发短枪,这群工匠可以啊,还会举一反三?把手枪都造出来了?

第四支,是一把改进型的燧发枪,工匠们似乎想要赋予它连发的能力,可惜失败了,枪机被火药炸烂了。

第五支……

赵宗熠拿起第五支燧发枪端详,“这都是你们造出来的?既然已经造出了燧发枪!为何不上报?”

青年的羞愧得满脸通红,“国公爷,这还差远了,小人们亲眼见过石师傅带来的步枪,那鬼斧神工的造诣,小人们实在难以复刻……”

赵宗熠恍然大悟,难怪这群工匠想要研制可以连发的燧发枪,原来是石水在他们面前演示了半自动步枪?

“谁让你们造半自动步枪了?本国公是让你们造燧发枪!”

他全权委托石水监督造枪,石水又是个精益求精的严谨性格,估计是会拿半自动步枪出来鞭策这群工匠,但她不可能真的命令他们现在就开始打造现代步枪。

毕竟石水心里也明白,子弹的工艺太过复杂,今时今日是造不出来了的。

应该是这群工匠会错了意,又或是石水鞭策过了头,让他们起了不该有的好胜心。

果然。

只听那名青年抱拳,急声道:“国公爷,听闻那枪是海外之物,那群夷人都能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大宋匠人也能造出来!请国公爷再给我们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