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章 41.告别
歃血为盟的仪式刚刚结束,项梁便在营帐大厅内设下酒宴,犒劳众人。
厅内灯火通明,觥筹交错,丝竹管乐之声悠扬响起,驱散白日的紧张,带来片刻的欢愉。
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张良走进了大堂。
张良身侧,跟着一位面带几分拘谨、却难掩贵气的青年,正是他费心寻来的韩王后裔韩成。
张良目光扫过厅内,很快便锁定了主位上正与人谈笑风生的项梁。他整了整衣冠,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领着韩成穿过宾客间的空隙,缓步上前。
“武信君,”
张良微微躬身,声音清晰而带着笑意,“别来无恙乎?”
项梁闻声转头,看到是张良,脸上立刻绽开热情的笑容,他放下酒爵,起身相迎,乐道:
“子房,你可算是来了!
先前沛公同子羽一道前来的时候,梁还时常念叨,遗憾未能亲见先生风采,如今总算是弥补了这番缺憾。”
项梁目光真诚,带着几分久闻大名的敬意,“更要多谢子房,先前搭救了梁的从弟。”
项梁说着,郑重地向张良拱手致谢。
此时,一直跟在张良身后的张逸也上前一步,面向项梁,恭敬地拱手道:
“不瞒武信君,家兄此次前来,其实也是有要事相求。”
张逸说话时,眼神示意了一下旁边的韩成。
“哦?”
项梁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好奇,他重新落座,抚了抚颌下短须,饶有兴致地看向张良,
“子房但说无妨。只要是梁力所能及之事,必定效犬马之劳!”
项梁十分豪爽的拍胸道。
“良的确有一事相求。”
张良再次深深一揖,面容变得郑重,眼神中充满了恳切:
“项项公拥楚室遗孤,立怀王以聚天下人心,此乃大义之举!
然六国之中,唯韩未复。
今韩国公子横阳君韩成,贤德仁厚,若项公能立其为韩王,既可彰‘兴灭继绝’之德,又能树一盟友,共抗暴秦,岂非两全之策。”
项梁听完,手指轻轻敲击着面前的案几,陷入了沉思。
他捻着胡须,眉头微蹙,目光在张良和韩成之间逡巡片刻,带着几分犹豫说道:
“子房之心,梁当然明白。
只是韩国旧地,地缘微妙。
此时若立一韩王,于梁而言,似乎并无太多直接的益处?”
项梁说话的语速放缓,显然在权衡利弊。
张良神色不变,依旧从容不迫,声音沉稳地应答:
“项公高举义旗,志在诛灭暴秦安定天下,六国遗民无不翘首以盼,感念项公恩德。
然暴秦根基深厚,爪牙遍布,仅凭楚国之力独战强敌,终究难以持久。
若项公此刻复立韩王,便可在秦之腹心之地楔入一枚钉子,使其腹背受敌,难以兼顾。
如此,天下诸侯见项公扶立楚,韩两国,必然更加信服您的公义与决心,届时群起响应,争相归附。
天下英雄,皆以项公马首是瞻,岂非大利?”
张良不卑不亢,条理清晰的说道。
项梁静静听着,脸上的犹豫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豁然开朗。
项梁猛地一拍面前的案几,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放声大笑:
“善,说得好!”
项梁目光灼灼地看着张良,满是赞许,
“子房果然不愧为世代簪缨之韩相张氏后人,,大义在前,私利在后,这份胸襟令人钦佩!
好,今日梁便听子房这番金玉良言,立公子成成为韩王!”
“谢项公成全。”
张良、张逸和韩成三人闻言大喜,立刻齐齐躬身,深深施礼感谢。韩成的脸上更是难掩激动之色。
…
项梁言出必行,应允之后,很快便调拨了数千兵士交予张良,听从他的指挥,以便他能着手收复韩国故地。
消息传开,待到张良准备启程之日,张逸和得到消息的刘季特意前来,一直将张良送到城外。
城门外,秋风萧瑟,卷起道旁尘土。
刘季看着整装待发的张良,皱着眉头,语气诚恳地说道:
“子房,当真不等我和子羽他日一同西进吗?
若能同行,路上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望着远方连绵的山峦,张良脸上掠过一丝黯然。
张良轻轻叹了口气,转过身对刘季拱手道:
“沛公厚爱,良铭感五内。
然则,新立的韩王成如今困居楚营之中,兵马不过千余,韩国疆土尚未收复尺寸之地。
良曾立下誓言,愿以性命辅佐韩王复国。
此时若弃之而去,岂非成了背信弃义,贪生怕死之徒?”
张良眼神坚定,透露出不可动摇的决心。
刘季眉头锁得更紧了:“可韩地残破,秦军主力仍在关中虎视眈眈,子房此去,仅凭数千人马,恐独力难支。
不如暂缓,待他日我等兵强马壮,我刘季必定倾力助你重建韩国,岂不胜过今日这般冒险徒劳?”
张良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再次拱手致歉:
“沛公雄才大略,将来必能克定天下,成就大业。
但良若只为自身安危私利,便舍弃韩王于不顾,那与秦之暴虐官吏又有何分别?
如今秦朝眼看将亡,韩国父老乡亲正翘首以盼王师到来。
良身为韩臣,自当尽早回归故土,收拢残部,以慰民心。”
张良顿了顿,目光看向刘季和张逸,“他日若有机缘,或能与沛公再会。”
刘季沉默了片刻,看着张良坚毅的神情,知道再劝无益。他点了点头,沉声道:
“子房心志坚如金石,刘某不敢再强留。
但请记住,若韩地事不可为,万勿勉强,速来寻我与子羽,我刘季帐中,永远为子房留有一席之地。”
说完,刘季不再多言,深深看了张良一眼,便独自转身离开了。
只剩下张良、张逸兄弟二人。
秋风吹动着他们的衣袂。
“想不到啊,”
张逸望着兄长的背影,又看看远去的刘季,不禁感慨万千,嘴角带着一丝复杂的笑意,
“昔日大兄送我出城,叮咛嘱咐,如今世事轮转,倒换作我来送别大兄了。”
张良转过身,脸上是淡然的微笑:
“子羽,如今你已遇到沛公这等明主,且深受信重,前途可期,大兄我也没什么好替你担心的了。”
说到这里,张良眼中闪过一丝促狭的笑意,话锋一转,
“只是可惜啊,还未曾替阿弟你安排一门像样的亲事,倒是做兄长的疏忽了。”
张逸闻言,洒脱轻笑道:
“此事就不劳大兄操心了,逸早已有了心仪的女子。”
“哦?”
张良见他不似作伪,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便认真叮嘱道,
“既是如此,那阿弟你可莫要辜负了人家姑娘啊。”
兄弟二人相视一笑,再多的言语已不必说。
“大兄,此行多多保重啊!”
张逸目送张良率兵离去,挥手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