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秋收在即
沈璧珺听见声音,回过神来,微红脸颊向刘掌柜解释道。
“刘伯,听闻蒙县里,已经有不少人在家中给秦汉挂像立牌,我这也只是跟风罢了。”
“父兄都曾教导我,做人就该恩怨分明,秦汉对我家有恩,挂他画像,也算让人知道,我家不会忘恩嘛。”
刘掌柜似乎看穿了沈璧珺心思,叹口气,说道。
“小姐,老当家和少当家被害的事,都过去了,我们也已经从国都,避难躲到了蒙县。”
“您独自支撑沈家,一路走来也确实艰难,老汉我都看在眼里。”
“老汉我看着您从小长大,仗着老资格说句僭越的话,现在啊,我只想在走之前,见到您成家生子,为沈家延续血脉。”
“可这秦汉...毕竟妖、人有别...”
沈璧珺沉默片刻,回应道。
“刘伯,我明白,我只是...看着他,就想起父兄还在时,那些无忧无虑,有人遮风挡雨的日子。”
说完,沈璧珺站起身,最后又回望了眼秦汉的画像,便和刘掌柜走出门。
......
秦汉闭关的这些日子,最忙的应当要数鼠贼和刺刺头。
按着秦汉的吩咐,鼠贼用几乎是成本价的优惠价格,向沈家和蒙县各个商行采购牛魔王要求供应的资货。
而刺刺头,则用正常的市场价,从仓库里划出翠云山送来,用于换取供应的山中产出。
受到梁国与车迟国战乱影响,翠云山货物中,各类草药和矿石等物资,得到了商贾们的追捧,市场价格一路推高。
这么一高一低,市场价和成本价之间,出现了极大的差额。
而这差额,也就成了秦汉他们的收益。
毕竟,优惠的价格,那是秦汉自己付出努力得来的了。
除了灵果这类灵材,其余物资,翠云山但有需求,蒙县商人们就会想方设法为秦汉他们提供,商路通畅,商品转运自然便捷。
牛魔王还特意来信,夸赞秦汉果然如羊胡子所说,办事牢靠,山中物资较过去富裕多了。
至于灵果灵材稀缺的事,牛魔王似乎知道些什么,并未苛责,只说有便要,没有也罢。
同时,刺刺头也终于实现了自己,每天数钱囤货的美好愿望。
他看着秦汉他们自己的小仓库里,财货越来越多,开心的天天看着进入美梦,连见到负责采购的鼠贼,都觉得顺眼多了。
至于龟寿,听说被万岁狐王撤去蒙县先锋官的职位,调回积雷山便没了消息。
一时之间,蒙县商业欣欣向荣,南、北两市,家家挂起秦真君画像、牌位。
......
蒙县县衙。
日上三竿时,县令高禄坤才悠悠醒转,他半卧起身,金丝锦被滑落在地。
“老爷,您醒啦。”随着一声轻柔呼唤,两名面容姣好的丫鬟,迈着碎步子走上前。
一人端着金盆,伺候高县令洗漱。
一人则捧着丝绸衣衫,为他更衣。
片刻之后,高县令心满意足,准备妥当,踏出寝室。
院中,一众仆役忙不迭躬身行礼。
高县令走入厅堂,中间雕木桌上,早已备好了早膳。
有清香饱满的稻米饭,清爽绿莹的葵菜,还有几块普通人家绝见不到的炙烤鹿肉,这是黄地主昨日刚献上来的。
在这个以粟米为主的时期,这些餐食就连大多数富户,一年也见不到几次。
但对高县令来说,只是稀松平常。
高县令施施然坐下,等在一旁的丫鬟连忙上前,用玉箸为他夹菜,伺候进膳。
他正吃着,师爷兼账房轻声走近,得到高县令示意后,开始例行报账。
账目逐项报下来,高县令的眉头,也从愉悦放松,慢慢变得紧绷。
“啪!”一声,他将玉箸拍在桌案上,喝问道。
“胡师爷,怎么回事?这季的进项,怎么越发减少?”
胡师爷捧着账本躬身,欲言又止,向高县令示意了一下旁边跪着的丫鬟。
待高县令斥退丫鬟后,胡师爷才禀报道。
“高县令,本季度,各项收益都平稳正常,甚至商税部分,还大有上涨。”
“但是唯独有一项,几乎断绝了,便是秃头那边的供奉。”
高县令皱眉问道。
“秃头的供奉,回回不断,我往国都那送的,近半要靠他,怎么,他要造反了?”
胡师爷凑近,小声回答道。
“高县令放心,他那个胆子,只是他也没办法了。”
“之前,他在城西截道,被翠云山那个先锋驱赶。”
“这也就罢了,毕竟城西是去往翠云山的方向,于是,秃头转而去了城东北。”
“大路断后,他占了去往国都的老山路帮一座小山,初时收获也算不错。”
“可后来,翠云山的先锋,派了个虎妖巡守山路,铲除、驱赶所有路旁的妖怪、土匪。”
“秃头被打的狠了,手下人手几乎逃光,他自己也重伤溜回县城,不敢再去。”
高县令瞬间怒气勃发,却又迅速收敛,他低头思量一会,说道。
“那先锋是翠云山牛魔王派来的,我们不好动他,不然引来牛魔王,都得小命不保。”
“但是,这季度的供奉份额绝对不能少!胡师爷,这事交给你去办,我不管你什么主意,都给我凑齐了!”
胡师爷露出为难神色,有心诉苦,却又惧怕高县令,踌躇半晌,只得答应。
......
蒙县城东,几个村落散布在这片平原上。
这里土地肥沃,又有北面翠河供水,只要老天赏饭,不遭灾遭难,就历来粮产颇丰。
此刻,秋收在即,田地里硕果累累,粟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金色波涛。
张家村村头田间,一群农户们身着粗布麻衣,正满心欢喜地查看庄稼长势,讨论起今年的行情。
“张老爹,你看这粟米穗子,颗颗饱满,今年一准儿是个丰收年啊!”
年轻的后生李二牛咧着嘴,黝黑脸上满是质朴笑容,对着边上一个老农说着。
老农手搭凉棚,望着自家几亩田,点头道。
“是啊,辛苦大半年,总算结了果,听闻今年啊,城里粮食行情走俏,价格一路攀升。”
“等收了粮,留下种和口粮,剩下的拿去卖了,过个好年!”
“你小子,也攒点好讨老婆。”
就在众人喜悦之时,村口土路上,忽然尘土飞扬。
一伙人咋咋呼呼地闯了进来。
为首的见到众人,露出满面笑容,打着招呼凑过来。
但农户们看见他,却皱眉露出厌恶神色。
这人,正是城东黄地主家的恶仆,因长得满脸麻子,被称为张麻子。
张麻子出身张家村,但自从跟了黄地主后,没少在村里作威作福。
这次来,不知又藏着什么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