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办公室政治真谛(一)
得知姬信已经出发前往封地,还留在镐京采购的姬丰冷哼一声。旁边的姬庆则忍不住嘲讽道:“便等着看姬信如何得鬼神相助!”
与两人看法相同的诸侯也有不少。众人都等着看笑话。
姬信自己其实很是惴惴,路上询问王浩然,“鬼君,真能三个月练出骑兵?”
“当然能。”王浩然答道。
姬信大喜,却听王浩然继续说道:“大王可有满意,是大王的事。”
姬信立刻又苦了脸,他明显听出王浩然的意思,那就是姬发肯定不会满意。
王浩然没搭理姬信这个傻小子。商周时代的人很质朴,并没有21世纪那种办公室经验。王浩然虽然没怎么上过班,却也知道,想让领导满意,那是永远都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姬发这样的人物也不会免俗。
正因为如此,按照办公室政治的经验,反倒更需要尽快将阶段性成果拿出来给领导骂。
两个月的时间过得飞快,姬信率领着两百骑兵直奔镐京而来。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姬信也逐渐习惯了现代汉语,他叹道:“我女儿还小。”
“那你就成亲。”王浩然宛如过年的家长一样开始催婚。
姬信立刻摇头,死活不同意,却也不说原因。其实原因很简单,姬信觉得王浩然好像一直在他身边,成亲倒是没什么,但是做起夫妻之事,却有人随时在旁边看着,姬信光是想想,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王浩然倒是没想到这点,见姬信貌似不开窍,只能解释其中关键。
诸侯们到了封地,一般都要让儿子为人质,没儿子就得让兄弟去王都为质。姬信妻子去世,只有两个四岁都不到的女儿。那就非得让他女儿当人质。才能堵住来自这方面的攻击。
姬信觉得王浩然这鬼君想法太多,他的兄长姬发正在王都镐京当周王。而且战争近在眼前,大臣也不至于无聊到指责这种小事吧。
但回想王浩然之前的远见,姬信只能看了看身后大车上正在好奇地左看右看的女儿们,无奈地叹息一声。
此时负责探路的骑兵赶回来禀报,“公子,就要到镐京了。”
姬信点点头,随即一抖缰绳,喊了声“驾”,催动马匹直奔前方。
拨给姬信的骑兵都是从直属于姬发的士卒中选出,姬信的封地距离镐京不过50里。简直是在镐京眼皮底下,消息十分畅通。
周王姬发等人已经接到消息,就在城外等候。三花娘娘给姬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远远看到周国骑兵整齐列队,姬旦就生出一丝熟悉的危险感觉。
但随着骑兵接近,姬旦感受到了新训练出来的骑兵们的确大大不同,却远没有给姬信带来三花娘娘骑兵身上那种危险的感觉。
正如王浩然所料,姬发并没让骑兵入城,而是命令骑兵在姬发面前开始操演。等骑兵们完成了行军,持枪冲锋,骑射的操演。姬发并没有露出丝毫喜悦,眉头反倒皱起。
姬信心中不禁惴惴,却听王浩然命道:“老老实实等着挨骂。放心,骂完了,该干啥干啥。”
果然,姬发询问起姬信关于新骑兵与商军骑兵的对比。听闻双方的差距,姬发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说了一句,“如此骑兵也敢带回镐京?!”就转身而去。
这些天姬信对王浩然的警惕已经大大消散,王浩然已经可以共享姬信的视线。见到姬发搞出这么一出,王浩然心中很是淡定。一般来说,越是不懂的领导,反倒会纠结各种细节。姬发这样有能力的强势领导,才能这么大而化之的批评。毕竟姬发懂兵。
若是姬发真的有替换姬信的人选,他自己不会开口,只会让这个替换人选出来提技术性问题。
姬发如此失望的发言,恰恰证明姬发已经面对现实,并且要在这个现实的基础上扩军,或者投入资源进行提升。不管是哪一种,这关算是过了。
姬旦与姜子牙此时到了姬信面前各种询问,他们提出的意见可就细致得多。姜子牙问道:“吾见商国骑兵们使用利刃,不知吾军何时能有。”
这个问题切中了要害。姬信赶紧答道:“尚父,吾称此利刃为马刀……”
说着,姬信叫了骑兵过来,使用木质马刀模型给姜子牙等人演示。众人都觉得姬信带出来的骑兵的确远不如商国骑兵,此时见过马刀各种作战演示,才收起了轻视之心。
姜子牙原本还对与姬信神交的鬼神不是很有信心,看完马刀演示后,这才终于放下心来。
姬旦则问道:“天外陨铁,大周也有。只是冶铁术,却无。”
“冶铁耗费时日,臣暂时做不得。”姬信赶紧答道。
姬旦这些日子来全力整理来自商国的消息,尤其是关于三花娘娘的传闻。很快就发现了关于冶铁术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十分空泛,只能让姬旦明确了铁器的存在。
周国近百年来,一直想方设法从商国获取冶金技术,以及战车技术。获益极大。但是冶铁术却牢牢掌握在商王子授予三花娘娘子秀手中。完全不知道丝毫细节。
听姬信的意思,竟然可以冶铁,登时大喜。但话到嘴边,姬旦却忍住了。只是说道:“还请尚父询问。”
姜子牙也不客气,继续询问起姬信对于战车的看法。虽然战车明显不是骑兵对手,姜子牙还是想废物利用一下。
姬信立刻叫过队伍最后的大车,大臣们当即看傻了眼。就见一匹马拉着一辆平板车过来,平板车上坐着两名女仆,女仆怀里抱着姬信的一双女儿。
让大臣们惊讶的不是这四位女眷,而是他们生平第一次见到一匹马就能拉动的双辕车。
辕,是车辆前方探出的一根木杆。一根辕上最少绑一匹马,一般都是绑两匹。而双辕车就是战车,一根辕上绑两匹马,两根辕上绑四匹。
而姬信叫出来的马车,马身上放了一个马鞍状的固定器,固定器两端连接在马车左右两侧相同长度的两根辕上。
固定器并非绑在马脖子上,而是固定在马匹肩胛上方。马的肩胛承受这种固定器从上往下的分量,马匹前胸的绑带牵引马车向前。
现在马车上已经有四位女眷,加上坐在马车前方驾车的车夫,证明这种新奇的马车至少能够拉动不少人。
接下来姬信又让四名甲士上了马车,这分量已经到了两匹马拉动的轻型单辕战车的极限。然而拉车的马匹竟然还能不算吃力地拉动马车。
在一众大臣们的感叹中,姜子牙兴奋地问道:“三花娘娘用的就是此车?”
“是。”
“马车是从五十里外赶来么?”姜子牙两眼放光地追问。
“载着小女与女仆行进五十里。”姬信讲得非常详细。
姜子牙也不再多问,只说了一句,“进宫。”就拉着姬旦与大臣们上了另外两辆双辕车。
一炷香之后,已经得到通知的周王姬发就与王后邑姜在宫中庭院内见到了这些马车。
王后邑姜等姬信见礼后,就上前抱起了姬信的女儿们。小家伙们虽然第一次见到邑姜,但是她们记事后极少与当过母亲的成年女性接触。很快就和邑姜亲近起来。
姬发则围着马车看了一番,又看过马车轻便有力地在庭院中走了几圈。这才板着脸问道:“信,汝愈是大胆!竟不与吾看此车!”
“大王,臣所练骑兵远不如商军。”姬信率直地答道。
姬发觉得姬信的确越来越可靠,哼了一声后问道:“吾欲赏汝,汝可有所想?”
姬信想都不想,立刻答道。“臣单身一人,愿请王后代为养育吾女。”
姬发心中大为满意。这两个月来,有不少人就姬信不送质子的事情说三道四。姬发知道姬信的秉性,也不愿意此时再刺激姬信。见姬信总算是迷途知返,便笑道:“吾等乃是兄弟,汝女便是吾女。此事何须相求?但说便可。”
说罢,姬发就想去抱姬信的长女。然而小姑娘刚开始习惯了与王后邑姜相处,见到一个高大的老男人逼近,吓得小姑娘赶紧躲到王后邑姜身后。
众人被逗得大笑,尽是兄友弟恭的景象。
王后邑姜抱起姬信的两个女儿,对姬发笑道:“大王,何不为公子再娶个女子。”
姬发此时虽然心中不愿,怕姬信沉迷女色,耽误了训练骑兵的重任。但这话却是非得接过来不可。
却不承想,姬信立刻答道:“谢王后。然臣不愿再娶。”
王后邑姜的妙目盯着姬信看了片刻,见姬信神色中没有丝毫欺骗的样子,这才温声问道:“公子为何不愿再娶?”
姬信答道:“谢过王后美意。然,大商未灭,何以为家。”
一时间,众人皆是不语,尽数看向姬信。只有姬信的两个女儿拉着往后邑姜的手,不解地看着众人。
姬信是转述王浩然的话,也的确感受到这话中的慷慨。但是在众人目光中,姬信还是有些不自在,想低下头。
就听王浩然命道:“不要低头。抬起头,看大王。”
姬信不得不抬头看向姬发,就见姬发正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自己,心中不觉对王浩然的思路有些感悟。
姬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轻佻的弟弟竟然能成长为栋梁之材,一时竟然想不明白姬信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思。将两个女儿献为质子,已经足够了。自己不娶,那就意味着光棍一条的姬信,要舍生忘死地打仗。
此时王后邑姜叹息道:“公子忠义,妾身从所未见。”
这句话让场面立刻重新恢复过来,群臣皆称赞起姬信的忠诚。等群臣赞叹完,姬发跟着说道:“信,不必如此,汝之忠义,吾在牧野已知。”
看着这场面,王浩然觉得办公室政治的确是几千年文化沉淀的产物。果然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