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孟津之战见故人(四)
姜子牙计划用10天时间从牧野撤到孟津。在撤退的第10天,姬信跟在姜子牙身后,从大河南岸踏上了孟津浮桥。
三花娘娘提出的建议,要与周军商议换俘之事,但周国必须派姜子牙参加。姬信与姬尚两人护着宽袍大袖的姜子牙越过南部浮桥,登上了大河河道中的平地。
看着空荡荡的浮桥,姬信很不好受。昨日他被虎贲们带上船,先行离开渡口。那时还有一千多周军士卒留在河岸上。虽然有二三百士卒游水离开。但是大多数士卒遭到了赶来的商军步兵追杀,或死或降,殿后的一千多人全军覆没。
但没时间让姬信感伤。他看到北边的桥上也走来三人,中间那人一身衣裳纯白如雪,并未身穿甲胄,只是腰间佩戴了一把三尺多长(60厘米)的兵器。
熊罴般的壮汉姬尚上前几步,拱手喊道:“请娘娘解兵。”
三花娘娘子秀随手抽出宝刃丢给左边的侍卫,带着右边的侍卫空手向前。姬尚接过姜子牙两尺长的铜剑(34厘米),跟在姜子牙与姬信身后十步,走向河中陆地的中间。
姬信有些不安。他昨天亲眼见到三花娘娘子秀冲阵时的悍勇,虽然姬信不认为赤手空拳一对一的自己会输。但是加上60多岁的尚父姜子牙,二对二,姬信可就没信心了。
双方相距两丈处站定(3.4米),子秀笑盈盈地盯着姜子牙看了好一阵,才问道:“尚,可还记得40年前吾邀汝同观天书之事?”
“四十载前吾不去,四十载后吾更不去。”姜子牙平静地答道。
“尚。40年前吾未能掌握天意,现在已然不同。汝逆天而行,必败无疑。”
“商王受穷兵黩武,必不长久。汝助纣为虐,何谈天意。周有德,有德必胜。”
听到这里,三花娘娘脸上浮现出浅浅的笑意,姬信看不出她是嘲讽或是不屑。以姬信的感觉,更像是一种自信。带着笑容,三花娘娘答道:“人力终有穷尽,然生产力乃无穷无尽。汝之德,不能强国,不得强军。汝等庙算之时,可敢将汝之德算入其中?”
双方接下来的对话进入姬信完全听不懂的领域,姬信索性仔细打量起三花娘娘子秀。就见她花白的头发编成精致的发辫,盘入青铜发冠之下。发冠上三根向头顶蜿蜒伸展的云纹树枝,枝头装饰着玉花、金花、以及应季的月季花。三朵花在头顶汇聚,构成簪缨般的美丽造型。
想到商国歌谣,“三花登台,政事清明。三花征伐,攻取战胜。”,再看玉花、金花、鲜花,三花聚顶。姬信觉得三花之名大概就是由此而来。
姬信记得有人好像说过,子秀今年已经56岁。姜子牙已经63岁了,看子秀与姜子牙这副老冤家相见的模样,和姜子牙当过朋友,56岁应是合理。
只是看三花娘娘的面容,面如满月,额头饱满,秀眉杏眼,皓齿琼鼻。举手投足间丝毫看不出丝毫老态。不看头发花白程度的话,绝不会认为她年纪超过35岁。
容貌与真实年纪的巨大差距,让姬信不得不相信三花娘娘能够通鬼神的传说。想来三花娘娘是从鬼神那里得到了什么好处。
“尚,交出逃到周国的商王子,吾便放了被俘的周国贵人。”双方终于谈起了正事。
姜子牙摇摇头,“甲士换甲士,兵卒换兵卒。”
两人讨价还价一番,最终达成了换俘的方式。
子秀叹道:“尚,此地一别,便是战场见高下。”
“善。”姜子牙回答得很干脆。
虽然姜子牙十分冷漠,子秀却露出如花般的笑靥,两个小酒窝显露出来,真真是风情万种,“尚,吾若擒汝,自会囚禁。然汝若不幸战死,可有遗愿?”
“吾若战死,只愿化为鬼神,庇护大周。”姜子牙寒着脸,冷冷地答道。
子秀的笑容僵在脸上,她杏目圆睁,终于有了怒意。但她并没有恶言相向,更没有挥拳而上,只是哼了一声,转身就走。
“汝喊一句,你懂个屁的生产力!”王浩然终于出声,而且情绪格外强烈。
姬信虽然觉得这话粗鄙不堪,“生产力”这个词又莫名其妙。却留在后面,等姜尚与子秀都走出十丈,便扯着嗓子对子秀喊道:“三花,你懂个屁的生产力!”
子秀听到这话,转身看过来。这是她今天第一次正眼看姬信。在方才与姜子牙的交谈中,姬信在子秀眼中完全不存在一样。别说正眼,连余光都没给过在姜子牙身侧三步远的姬信。
终于被子秀直视,姬信最初有些得意。然而下一刻,姬信浑身汗毛不自觉地倒竖起来。
同样华丽的三花聚顶冠,同样秀丽的杏眼,同样雅致的容貌。然而这一眼看过来,姬信只感觉对面的这个存在仿佛猛虎、宛若毒蛇,如山峦般厚重,又似剑锋般锐利。
姬信的心脏一阵狂跳,他直觉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子秀盯上了。只要自己不死,子秀绝不会放过自己。
对视只是片刻,子秀神色已然平静似水。她转身而去,再不回头。
换俘又花了三天时间。第四天,商军与周军都开始拆除各自一边的浮桥。待浮桥拆尽,周王姬发除去冕旒,头缠麻布,赤足在河岸边开始祭奠战死的周军。
此次周军出兵三万四千。换俘结束后,依旧有一万一千士卒没能回到孟津,其中姬姓甲士有700多人。姬发念悼词的时候,已经数次哽咽。念完悼词,便跪倒在河岸边放声大哭。
在这个时代,职务都是世袭。贵族与大族出身的军人称为士,国人出身的军人称为卒。仅仅姬姓就有700多甲士战死,周国都城必然家家戴孝。
姬信回想起相识的一些姬姓子弟,也觉得很难受。他想到那些人的孩子,就想起自己的两个女儿。仅仅设想一下自己死在此战之中,女儿们又该如何生活。姬信的眼泪就夺眶而出。
不仅姬信在哭,周国贵人们也都在哭。拆除浮桥之前,姜子牙为了防止炸营,严禁任何人哭泣。此时周国贵人们终于可以为死去的亲人痛哭了。
尤其是那些父亲兄弟死于此战的贵人们,更是号啕,甚至满地打滚。这种激烈的举动让姬信都觉得有些不解。
“姬信,这些天除去大王、太宰、尚父之外,谁找汝,汝都不要见。”王浩然命道。
姬信不解。他虽然很难受,但是这几天不少周国贵人的称赞让姬信非常享受,虽然功劳大部分都是王浩然的,但是姬信真的很享受得到认可的感觉。
“若是吾没猜错。必然有人要利用此次战败搞事。大王、太宰此时并不信汝,汝若见了人,只会更令大王与太宰更疑汝。”王浩然叮嘱道。
姬信偷偷看向周围。只感觉人人神色都有些微妙之处,众人的确很伤心,却好似并没有真的那么伤心。
与这些人相比,三花娘娘这个大敌反倒显得坦荡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