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7章 商军遭遇下马威
孟津渡口,换防后撤下来的商军队伍已经越过了浮桥,向着朝歌方向前进。
看着大河对岸那支向东而去的队伍,三花娘娘心中有些感慨。如果可以的话,她希望部队能够在洛地待上两年,而不是一年就轮换。毕竟,这批部队已经熟悉了洛地,很多事情并不需要重新进行调整。
但这就是现实,这些士卒们只是在外一年,就已经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刻赶回家去,与家人团聚。便是三花,也没办法改变这些。
想到这里,三花突然对陈媛媛问道:“你们时代的军队,就不用担心换防吗?”
陈媛媛笑道:“我们时代的军队,每年可以回家一趟,平时也有机会与家人团聚。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军队服役期3年。你手下的军队,做不到。”
三花登时就后悔了。她发现自从王浩然出现后,陈媛媛这后世的小妮子不仅恢复了与三花的交流,言语间也都是给三花制造压力。
就如这次的回答。陈媛媛不仅没有给出任何答案,还用后世军队享有的待遇来刺激三花。
三花不再与陈媛媛对谈,催马前往在洛地的驻地。
商军这边已经接到了周军再次抵达崤函地的消息,部队换防后,除了孔宣等直属于三花的将官没有离开洛地,参加会议的军官们都换了一遍。
这票指挥官前来洛地之前,就已经大概知道了三花的想法。所以会议一开始,大将袁弘就提出了个问题:“娘娘,今年要夺取崤函地吗?”
袁弘是直属于三花的三支骑兵千人亚旅中的一名旅长,他一开口,说的又是这么一个大问题,众将官们全都看向三花。
三花命人展开地图,指着地图上的潼关说道:“便是吾,也夺不下潼关。”
此言一出,小将孔宣听得有些讶异。在他看来,三花娘娘实力强大,怎么可能说出这么丧气的话。不过转念一想,孔宣倒也不是很讶异。他也多次研究过地图,这潼关虽然是进入西岐的关口,但是距离大周太近,又易守难攻。夺取潼关的确不易。
当然,更重要的是,夺取潼关后,大商又要多少人马驻守?
经过去年一年在洛地驻守的经验来看,驻扎超过6个月,众士卒战斗意志都在下降。时间超过9个月,皆是归心似箭。从朝歌到潼关,七八百里路程,士卒们更是不愿长期驻守在外。
一个小将孔宣尚且能想明白此事,袁弘这种跟随三花多次千里远征的大将怎么可能不知。只是这次新换防的众将中,不少人都对一年期的驻防不是很支持,所以私下讨论起一举击败大周,从此四方平静,大家在朝歌安稳过日子的可能性。
为了打破这种想法,在军中颇有影响力的袁弘非得开口询问不可。他这么问等于是将问题挑明,利用三花娘娘的威望,让那帮家伙们别再胡思乱想。
这边三花已经将攻破潼关,制服大周的难点清楚地说给众将。她又指着崤函地,解释道:“相对于潼关,崤函地才是控制向西通道的钥匙。只要控制住崤函地,在崤函地建成堡垒,放置一支3000人的兵马,便可抵挡周国。然而……”
说到这里,三花看了看众将,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却见一部分将领神色中颇有期待。三花心中有点失望,却还是说了下去,“然而崤函地同样易守难攻。吾等非要将周军诱出,在孟津彻底击败。然后占据崤函地。”
众将里面的确有如袁弘,孔宣这样精明厉害的将领。他们本就仔细研究过地形,对现在的战争颇有认知。
但是更多将领却只是精通指挥千人规模的部队,有些骑兵指挥官指挥能力在300-500之间。理解大规模战争,超出他们的能力。
所以听三花娘娘讲述未来的设想,这些将官们倒是意气风发,觉得周军并不足惧。只要周军敢出来应战,商军定可破周。
不过三花所求的也不是让部下们都能理解战争,眼见部下们都对于击破在崤函地的周军充满了兴趣,并无人对进攻潼关有什么想法,三花觉得这次会议还算是达成了目标。
会议先定下基本调子,接下来就是更加具体的安排。此次商军出动了8个亚旅,骑兵4个亚旅,4000人。步兵4个亚旅,4000人。师氏这种辅助部队1万。共18000人马。
“孔宣,将后勤之事讲给诸君。”三花对自己很欣赏的小将命道。
作为直属于三花的将领,孔宣负责各种事务。此时听到自己居然有机会发言,孔宣当即起身,站直了身体,向着一群老前辈们讲述起来。
去年大商的奴隶营在洛地耕种,总算是满足了部队在外的粮食消耗。并没有向朝歌要求粮食补给,甚至没有向留在洛地的本地诸侯征收额外贡品。
今年的春耕,大商奴隶营有着充足的时间,耕种完成得更好。预计收了粮食之后,可以满足今年乃至明年的粮草供应。
袁弘曾经当过三花的后勤总负责,此时听孔宣把后勤粮草供应讲得清楚明白,倒也有些惊讶。同时有些感慨,年轻后辈中也不乏人才。
一时间,甚至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孔柳。孔柳的年纪,与孔宣差不多。却对于行军打仗没什么兴趣……
孔宣这边很快讲述完了粮草供应,便又讲述起装备供应,“以兵器库存,可以支撑12000士卒……”
刚讲到这里,将官丘引忍不住问道:“娘娘,竟然要与师氏兵器?”
这话不仅是丘引的想法,也引发了不少将领的共鸣。大商的精锐乃是直属于王廷的亚旅,师氏是诸侯提供的部队,诸侯的部队自然要由诸侯提供武器装备。
三花自己早些年也有类似的想法,此时见众将有些不满,索性向众将解释起其中的要点。
诸侯要服侍王廷,王廷也要赏赐诸侯。赏赐的物品五花八门,青铜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赏赐物品之一。诸侯们要利用得到的青铜,制作祭品,武器装备。所以,控制赏赐的青铜数量,可以很好地控制诸侯的战争实力。王廷并不希望看到四面都是强大的诸侯。
“但是,仗越打越大。诸侯的师氏,必然要承担更多重任。前年的洛地之战,余将军就率领诸侯,力抗周军。”三花说完,看向了余家诸将。
余家诸将听闻娘娘赞扬,都不禁挺起胸膛。他们在洛地之战中,指挥数支师氏千人队,与周军对抗。虽然师氏战斗力不如亚旅,但指挥得力的话,至少可以阻断敌军,维持战线。让更强大的亚旅有充分的施展空间。
三花很满意余家诸将的精气神,她收回目光,继续说道:“故此,吾要用一用师氏。既然要用,应当给他们兵器。”
丘引虽然还是看不起师氏,却也觉得娘娘说得有理。不再多话。
会议正在进行之中,侍卫突然进来禀报,“娘娘,有探马前来禀报。”
“何事?”三花暂时不想打断会议。
侍卫低下身,也压低了声音,“娘娘,进入渑池的莫礼寿遭到周军骑兵猛攻。”
三花心中有些讶异。她知道周军骑兵成长得很快,却没想到周军骑兵居然会主动进攻商军骑兵。
但三花却没有中断会议。既然消息现在才传来,战斗只怕已经打完了。若是中途打断会议,反倒会影响军心。
“让探马等着。”三花命道。随即对着众将继续说道:“此次与周军作战,吾等绝不可懈怠。对外力,更是要用。切不可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