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史](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41/53266141/b_53266141.jpg)
第三节 《山海经》神话的价值和影响
《山海经》一书,有着地理、博物、历史及人类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在我国古代神话大量散亡和被历史家们加以历史化的情况下,它所记录和保存的大量几乎未经修饰的朴野质重的神话,显得特别珍贵。
《山海经》神话的价值,首先在于这种未经雕琢熔冶、犹如璞玉一般的原始性。它文字简短朴实,叙述质直,绝少文饰,通篇呈露出一种淳厚、朴野的气氛。从神话形象来说,《山海经》里的神都是比较奇异粗犷的,一般都具有神、兽、人三者结合的特征。如《西次三经》里的西王母是一个“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的半人半兽的怪物,一个“司天之厉及五残”的恶煞;与《穆天子传》里雍穆文雅、彬彬有礼的人王有很大不同。又如《山海经》里的水伯或者是“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的奇形兽(《海外东经》),或者是“八首人面,虎身十尾”的神人(《大荒东经》),都是比较接近于原始人的思想的;而在《离骚》里水神则是一位具名“宓妃”的美人了。相比之下,《山海经》里的神话更能保持其原始的面目。
《山海经》里绝无希腊神话中那种举止优雅、风度翩翩的美女或美男子般的神祇形象,它所记叙的都是异形异禀、出人意表的奇人怪物,如一个脑袋三个身子(《海外西经》)或三个脑袋一个身子(《海外南经》)的奇人,形状像狐狸、九条尾巴、十个脑袋、老虎脚爪、叫声像婴儿的吃人怪兽(《东次二经》),以及形状像牛、皮像黄蛇、叶像绫罗而作为天梯的建木(《海内南经》)等等;它的记叙不以华美的形象著称,而以奇特大胆、令人惊叹的幻想取胜。这正是我国古代神话的特点,也是它原始性的证明,无论对于认识原始人的生活和思想,还是对于欣赏原始的艺术美,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山海经》神话尽管缺少细腻优美的形象描绘,但它以无比丰富的想象和极度奇特的幻想作为主要美学特征,依然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山海经》神话的价值还在于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象。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到,大而至于天地山川,小而至于昆虫草木,无不附会有关的神话。《山海经》中每一山岳、川泽都有相应的神主宰,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神性,甚至每一动植物都带有神异性或神话色彩。“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在这里反映得相当清楚。如一种名叫“”的怪兽,形状像羊,但没有嘴巴,而且是杀不死的(《南次二经》);一种名叫“凫徯”的怪鸟,形状像雄鸡,长着人一般的面孔,它出现的时候就要爆发战争(《西次二经》);肥
蛇有六只脚、四个翅膀,它出现时就会天下大旱(《西山经》);文鳐鱼能在夜里飞行,它的出现预示着天下大丰收;还有吃了永不饥饿的丹木(《西次三经》),作为黄帝御膳的玉膏(同前),为帝女瑶姬所化、吃了它便讨人喜爱的
草(《中次七经》)等等。《山海经》确实是一个蕴储丰富、极有开掘价值的神话宝藏。
《山海经》神话看似零散,却仍有某种“系统性”。书中的神话形象按其神权的大小,表现出一定的尊卑位次。在这个神话世界里,地位最高者为天帝,其次是神祇、人王、奇人、怪物等。《山经》里每山皆有一神主之,所以山的地位也随其主司之神的尊卑而不同。有的山称“冢”,如华山(《西山经》)、历儿(《中山经》)等;有的山称“帝”,如《中次十经》的山、《中次十一经》的禾山;有的山称“神”,如《西山经》的羭山、《中次五经》的首山等;还有不少名“岳”的山,然其地位远不如后世的“五岳”那样尊崇。其次,天帝们的活动基本上集中在西方或西北方。如《西次三经》所属的区域,简直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天帝组成的国家。这里有帝之博兽之丘、帝之平圃、帝之下都、帝杀鼓及钦
之所、黄帝的轩辕之丘以及他食玉膏的
山等场所。中山和北山诸经也有帝台、帝之密都、帝都之山等天帝踪迹的记载。而这个群帝往还的广大领域又是以昆仑山为其中心的,就像希腊诸神以奥林匹斯(Olympus)山为聚居地一样。在我国古代神话大量亡佚和缺乏系统性的情况下,《山海经》神话这种相对的“系统性”就显得特别有价值。
《山海经》神话对后世文学特别是小说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我国第一部具有小说意味的作品《穆天子传》,它的一部分人物和故事,就是从《山海经》神话演绎而成。其主要人物之一西王母即出自《西次三经》等经的有关记载。其他如“河伯无夷”,即《海内北经》所记的黄河神“冰夷”;“长肱”即《海外南经》里的长臂国;《晋书·束晳传》称《穆天子传》有穆王见帝台事(今本无),而帝台也是见于《中次七经》和《中次十一经》的一个神人等等。《穆天子传》中还有许多地名如昆仑之丘、县圃、瑶池、黑水等,也是取自《山海经》的。
六朝人的《神异经》、《十洲记》等雏形小说,记述山川道里,炫耀奇人异物,显然模仿《山海经》。在以《搜神记》为代表的魏晋志怪小说里,可以看到不少《山海经》神话中的人物,如西王母、黄帝、炎帝、羿等。其中一部分故事甚至基本利用《山海经》的记载,而只略作增删。如《搜神记》卷十四“帝之女死,化为怪草”的故事,同《中次七经》关于草的记载,故事梗概就是一致的。这些志怪小说,都从《山海经》神话的大胆奇特的幻想里受到某些启示,逐渐成熟地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神话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就可能间接受到过《大荒东经》里夔神话的影响。《镜花缘》前四十回写主人公游历海外各国的见闻,几乎全取材于《山海经》所记远国异人及奇特动植物。作者在生动有趣的叙述中寄寓着自己民主主义的理想,其精神同《山海经》所表现的对于辽远世界的热切探求和强烈新奇感,颇有某些共通之处。
此外,《山海经》神话对寓言和诗歌等也产生过某些影响。如《庄子》寓言利用《山海经》里的神话材料(如帝江、黄帝、姑射国等神话),把自然及动植物拟人化,很明显是受了该书自然及动植物神话的幻想、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的影响;陶渊明《读山海经》诗赞颂夸父、精卫、刑天等英雄的斗争精神,受《山海经》神话的影响也是显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