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5章 竹影扫阶尘不动
一
暮春的竹林里,青石板铺就的山径上,年轻僧人慧觉握着竹帚的手忽然顿住。几片新落的竹叶正卡在石缝间,他机械地重复着清扫动作,却总也扫不净那些纠缠的叶片。远处钟声撞碎晨雾时,他终于跌坐在潮湿的石阶上,掌心被竹枝划破的血痕混着露水,在僧袍下摆洇出淡红的花。
“这石阶扫了三年,倒比初见时多了几道裂痕。“
苍老的声音从竹影深处传来,慧觉慌忙起身合十。老禅师明空拄着根歪扭的竹杖,宽大的袈裟扫过满地斑驳光影,惊起几只藏在落叶间的山雀。他弯腰拾起半片残叶,叶脉间的露珠正映着年轻僧人泛红的眼尾。
“师父,弟子...“慧觉喉头滚动,山风突然掀起层层竹浪,将未尽的话语卷进簌簌叶响。
“随我来。“竹杖点在石阶裂缝处,几粒碎石子滚落山崖。明空转身走向竹林深处的茶寮,袈裟扫过处,石阶上竟连半片竹叶都不曾沾留。
二
茶釜里的泉水将沸未沸,慧觉盯着浮动的蟹眼泡,手中茶筅在碗底划出凌乱痕迹。明空忽然按住他发抖的手腕,枯枝般的手指捏起茶匙,将碾得过细的茶末轻轻拨散。
“当年你师兄在此点茶,曾打碎七只天目盏。“老禅师将茶匙在青瓷罐沿轻磕三下,“第一只因他执念茶汤浓淡,第二只为计较水温高低,待到第七盏,方知碎的不是陶土,是心头块垒。“
茶香随水雾漫开时,慧觉看着自己映在茶汤里的面容突然扭曲。檐角铜铃叮咚作响,他听见自己沙哑的声音:“弟子总以为自己能像后山古井,任落叶飘絮,终归波澜不惊。“
“古井之水...“明空吹开茶沫,眼底映着窗外摇曳竹影,“三伏天正午你去井边看过么?水面浮着层薄翳,看着澄明,实则暗流涌动。待到子夜汲水,那沁凉才是真的透彻。“
茶碗边缘凝结的水珠滚落,在榆木茶案上晕开深色痕迹。慧觉怔怔望着那圈水渍不断扩散,忽然想起昨夜子时跪在佛前,月光透过窗棂将他的影子撕成碎片,香炉灰冷得像是永远捂不热的冬雪。
三
日头西斜时,明空引他来到后山断崖。千尺危壁下云海翻涌,老禅师解下腰间酒葫芦仰头饮尽,随手将空葫芦抛向深渊。慧觉惊呼未落,却见那朱红葫芦在云雾中忽沉忽浮,竟似被无形气流托着,许久才化作一点残红。
“十七年前老衲在此闭关,每日对着云海诵经。“明空盘坐在嶙峋山石上,山风鼓荡起破旧袈裟,“有天雷火劈断崖柏,我看着燃烧的断木坠入云海,却在第七日清晨,见它卡在半山石缝里——焦黑的枝桠间竟抽出新绿。“
慧觉攥紧的拳头微微发抖。暮色里,他忽然看清崖壁上那些蜿蜒的裂痕,像极了昨夜香灰上自己用指甲刻出的凌乱沟壑。山风裹着潮湿云气扑在脸上,他听见自己哽咽的声音:“可那些灼烧的痛...“
“你且看。“明空竹杖指向崖底。云雾散开的刹那,慧觉看见那截雷击木仍在原处,焦枯的主干上缠绕着青藤,藤蔓间垂挂的野果鲜红欲滴。
四
夜雨骤降时,慧觉跪坐在藏经阁的蒲团上。雨水顺着瓦当连成珠帘,他手中的《金刚经》正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页,墨字被漏进的雨滴晕染开来。忽然有冰凉触感落在后颈——竟是只避雨的蓝蝶,颤动的翅膀扫过他未干的泪痕。
“师父!“慧觉冲进雨幕,僧鞋踏碎水洼里的月光。明空正在菜园里挖沟排水,蓑衣上的竹叶随动作簌簌作响。老禅师直起腰时,手中的铁锹突然顿住:“你看这畦春韭。“
慧觉抹去眼前雨水,只见被暴雨击打的韭菜东倒西歪,可每片叶子都倔强地向上卷曲,叶尖蓄着的水珠不时滚落,在泥土里砸出细小坑洞。
“前日你问为何不搭苇棚护着它们。“明空摘下一片残叶,叶脉间渗出的汁液混着雨水淌下,“经不得风雨的,终归成不了好腌菜。“
五
五更天的梆子声里,慧觉抱着竹席来到古井边。月轮沉在井底,被他打水的木桶搅碎成粼粼银片。当第七桶水泼在青石板上时,他忽然停住——积水映出的面容依旧憔悴,可眼底的阴翳不知何时淡了。
晨雾中传来熟悉的竹杖点地声。慧觉转身要行礼,却被明空按住肩头。老禅师弯腰掬起一捧井水,看着水滴从指缝漏尽,突然笑道:“可知这井为何唤作'无痕'?“
慧觉摇头。第一缕晨光刺破雾霭时,他看见井沿青苔上密布着深浅不一的绳痕,最深处几乎要磨穿石壁。
“三十年前它叫'留痕井'。“明空用竹杖轻叩井栏,“后来有位行脚僧在此打水百日,离去前用芒鞋底磨平了所有痕迹。“
山风掠过竹林,井底月影已碎成万千银鳞。慧觉忽然笑出声来,震落睫上凝了整夜的露珠。他抓起竹帚开始扫地,这次不再执着于石缝间的残叶,而是任由山风将几片新落的竹叶卷上天空,在晨曦里翻飞如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