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弦音](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19/53394519/b_53394519.jpg)
第3章 ——绒花双影:古艺溯源
凌夏站在自己那略显狭小却堆满书籍和古玩的工作室里,眉头紧锁,目光在手中的一本关于三星堆的画册与电脑屏幕上的绒花制作工艺资料之间来回游移。
身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近乎痴迷热爱的年轻学者,她刚刚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线索——三星堆铜人手中所持之物,竟与一种古老的绒花制作技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怎么可能?”凌夏低声自语,手指下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三星堆文化距今已有数千年,而绒花技艺……”她决定,必须找到一位真正精通绒花制作的人,去解开这个谜团。
经过多方打听,凌夏得知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绒花非遗传承人苏婆婆,她的家族传承绒花技艺已有数百年,或许她能知道些什么。
凌夏踏上了前往江南小镇的旅程。一路上,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三星堆铜人的神秘形象和那些绚丽的绒花。
当她终于抵达小镇时,眼前是一幅宁静祥和的水乡画面:清澈的小河穿镇而过,古老的石桥横跨其上,白墙黑瓦的房屋错落有致。
凌夏按照地址,找到了苏婆婆的家。那是一座古朴的小院,门口挂着几串已经制作好的绒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凌夏轻轻叩响了院门,不一会儿,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打开了门。
“请问是苏婆婆吗?”凌夏礼貌地问道。
老人微笑着点了点头,“你是?”
凌夏赶忙自我介绍,并说明了来意。苏婆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热情地将她迎进了院子。
院子里摆放着各种制作绒花的工具和材料,五颜六色的蚕丝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苏婆婆请凌夏坐下,然后转身走进屋内,拿出了一个精致的木盒。“这是我家祖传的一些绒花制品和技法资料,”苏婆婆缓缓说道,“你想知道些什么,尽管问吧。”
凌夏小心翼翼地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的绒花制作精美,工艺复杂,每一朵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情感。
她深吸一口气,从包里拿出了那张三星堆铜人的照片,指着铜人手中的绒花图案说道:“苏婆婆,我发现这个图案和您家的绒花技法似乎有着某种联系,您能看出来吗?”
苏婆婆接过照片,仔细端详了许久,脸上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我年轻时听我奶奶说过,我们家的绒花技艺传承久远,可能和古代的祭祀文化有关,但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
苏婆婆顿了顿,接着说,“不过,从这图案的样式和制作手法来看,确实有几分相似。”
凌夏心中一阵激动,她知道自己找对了人。接下来的几天里,凌夏每天都来到苏婆婆家,和她一起研究绒花技艺和三星堆文化之间的联系。
她们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发现了一些关于古代祭祀中使用绒花的记载。
原来,绒花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用于祭祀的重要物品,象征着吉祥、美好和对神灵的敬意。
在研究的过程中,凌夏也被苏婆婆精湛的绒花制作技艺所折服。
苏婆婆向她展示了绒花的制作过程,从染色、软化黄铜丝,到勾条、打尖、传花,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耐心。
凌夏看着苏婆婆那双布满老茧但却灵活无比的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她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一些关键的资料缺失,使得她们无法确定绒花技艺和三星堆文化之间的具体传承关系。
就在凌夏感到有些沮丧的时候,苏婆婆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我记得我奶奶曾经说过,我们家的祖训里有一句话,‘同源共流,星火相传’,也许这和你说的事情有关。”苏婆婆说道。
凌夏反复琢磨着这句话,突然灵机一动。她意识到,也许绒花技艺和三星堆文化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简单的传承关系,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两者有着共同的起源,然后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发展演变。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凌夏决定再次前往三星堆博物馆,寻找更多的线索。
在博物馆里,凌夏仔细观察着每一件展品,希望能找到新的证据。
终于,在一件青铜器的纹饰上,她发现了一个与绒花制作技法相似的图案。
这个发现让她兴奋不已,她迫不及待地回到小镇,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苏婆婆。
苏婆婆听后,也十分激动。她决定和凌夏一起,根据现有的资料和线索,尝试还原出一种可能与三星堆文化相关的绒花制作工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们日夜忙碌,不断地尝试和改进。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她们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一朵融合了三星堆文化元素和苏婆婆家祖传技法的绒花。
这朵绒花造型独特,色彩绚丽,既有三星堆青铜器的神秘古朴,又有绒花的柔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