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搞工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最后的斐波那契螺旋

林远最后一次查看示波器时,幽蓝色的电弧正在环形加速器里无声游走。2025年深秋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发出轻微嗡鸣,他的白大褂下摆扫过防静电地板,在粒子束流管道的冷光里投下细长的影子。

“林博士,第七次电磁脉冲测试准备就绪。“助理工程师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林远扶了扶护目镜,目光扫过实验日志上的参数:频率3.5GHz,脉宽200ns,场强40kV/m。这是他们团队研发的新型电磁防护材料最后一次抗冲击实验。

警报灯突然转为刺目的红色。

环形舱内的粒子流出现异常波动,监控屏幕上的正弦曲线诡异地扭曲成斐波那契螺旋。林远冲向紧急制动阀的手突然僵在半空——某种超越物理定律的共振正在发生,他的视网膜残留着粒子碰撞产生的克莱因蓝辉光,耳边却传来遥远的牛哞声。

当他恢复意识时,凛冽的北风正卷着冰碴灌进脖颈。鼻腔里充斥着牲畜粪便的腐臭,右手掌心传来钻心刺痛——那是具布满冻疮的手,指甲缝嵌着黑泥,此刻正死死攥着半块发霉的豆饼。

“姓林的!赵老爷的牛要饮了!“破锣般的吼声震得耳膜生疼。林远艰难支起身子,发现粗麻衣的补丁里爬着虱子,草鞋露出的脚趾冻得发紫。远处土墙下斜倚着半截木犁,铁制犁铧布满蜂窝状锈孔,这绝不是二十一世纪该有的景象。

记忆如潮水般涌入。这具身体也叫林远,少时饿晕在路边醒来便不见了父母,独自讨生活到成年后成为了滦州赵地主家的一个佃农,因多日没吃食几鞭子便倒在地上起不来了。此刻他手心的豆饼,是前身咽气前藏在粪筐底的“珍宝“,霉斑在冬日下泛着青绿。

监工的皮鞭抽在粪叉上,木柄应声裂开白痕。林远条件反射地抓起粪筐,指腹触到筐底黏腻的温热——那是豆饼渗出的霉浆。他强迫自己融入这具身体的肌肉记忆,佝偻着背往牛棚挪动,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肋骨在嶙峋的皮下摩擦。

趁着监工不注意的功夫,他摸到牛棚水井边的破陶碗。水面倒影让他浑身发冷:这张瘦得脱相的脸,与实验室里那个调试电磁装置的工科博士判若两人。但当他瞥见井台旁的曲辕犁,犁辕与犁梢的夹角足足有30度,比《农书》记载的明代标准偏差8度。

指尖抚过开裂的犁床,前世的知识逐渐苏醒:生铁含碳量过高,铸件存在大量缩孔,难怪会崩裂。

西北风卷来老黄牛的长哞,他转头看见牛车上捆着的门轴铁片在太阳下泛着冷光。

耳边又传来监工的骂声:“一个个还能不能干了,不能干了的明天村口土里埋着的可就不是大粪了。”说罢监工皮鞭又顺手抽到了旁边一个正在搬运干草的佃农,这具身体称这个佃农叫作“田大爷”,这个田大爷一辈子无儿无女,总是在林远挨打的时候,或是好话或是拿点吃食给监工,让他放过林远一次,所以林远也乐意和田大爷开开玩笑。

但是这次田大爷本就肚里没食,再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监工的这一鞭子抽到身上,瞬间就趴在了地上,没了气息。

那个监工慌忙的弯下腰摸了摸鼻息,发现这个老佃农已经没了气息,招呼过旁边的一个身高七尺,身穿粗布短打的壮汉:“二狗,把这老东西拖到乱葬岗去,别脏了赵老爷的地。”

林远的心猛地揪紧了。他认得这个二狗,是赵地主家的打手,平日里没少欺压佃农。看着田大爷瘦骨嶙峋的尸体被拖走,林远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夜幕降临,林远蜷缩在牲口棚的草料堆里。他用碎陶片在夯土墙上画着应力分布图,突然浑身一震——墙上某种纤维状物质引起他的注意。那是混合在夯土里的蓑草,经过三年风化形成了天然复合材料。

“抗拉强度至少提升30%...“他喃喃自语,稻草在指间编成三维网状结构。棚外传来守夜人的咳嗽声,他迅速抹平墙上的算式。

三更梆子刚敲过两轮,林远猫腰贴在影壁后头。四个守夜人提着灯笼往西跨院去,青砖地上拖出歪歪斜斜的影子。他咬着半块麸饼等香头燃尽,袖管里滑出块带棱的鸡血石。

月牙儿叫云絮啃得只剩弯钩,青石阶缝里蟋蟀叫得瘆人。林远拿鞋底蹭着门轴转了几转,铁皮包边的门枢咯吱响。他忽地蹲身捏住块凸起的铁皮,鸡血石尖角抵着锈缝一别。

他指尖捻着剥落的铜铁片,暗红锈斑里泛着新铁的银光。这铁皮薄得能透月影,边角却比刀刃还利索。蝉蜕似的铁壳子攥在掌心,底下露出油浸浸的乌木门轴。

但只听得村口有几个铁铲稀疏的声音。

.......

第一缕晨光照亮打谷场时,赵老爷家的长工们发现那具报废的曲辕犁焕然一新。锈蚀的犁铧被蓑草纤维加固,门轴铁皮裹住犁头锋刃,最奇的是犁底多了个楔形木垫,恰好修正了要命的夹角。

“这犁……“老把式王瘸子刚扶上犁把,老黄牛突然撒开蹄子狂奔。翻起的土浪里,深褐色墒土如潮水般向两侧翻卷,深耕深度竟比往日多出半尺。围观佃农们的瞳孔里,第一次燃起异样的火光。

晌午时分,赵府管家踩着满地碎土灰暴跳如雷:“哪个杀才偷了大门的门轴铁皮?“林远低头盯着自己草鞋上的新鲜铁锈,嘴角浮起穿越以来第一丝笑意——那扇描金绘彩的楠木门,此刻正歪斜地挂在赵老爷卧房门口。

林远蹲在牛棚边,手里捏着一把干草,假装在喂牛。他的草鞋上还沾着新鲜的红锈,那是昨夜在西厢房蹭上的。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心布满了细小的伤口——那是用碎陶片切割铁皮时留下的。

“这犁...这犁...“王瘸子扶着犁把,浑浊的老眼里泛起泪光,“老汉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利索的犁!“

林远低下头,假装整理草鞋上的绑带。他能感受到周围佃农们灼热的目光,那些目光里既有惊讶,也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期待。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张扬的时候。

“都愣着干什么?“监工李二的破锣嗓子打破了短暂的宁静,“赶紧干活去!耽误了赵老爷的春耕,有你们好果子吃!“

人群一哄而散,但林远注意到,有几个年轻力壮的佃农在离开前,特意多看了那具犁几眼。

“你!“管家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站起来!“

林远缓缓起身,感觉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管家的目光在他身上来回扫视,最后停在了他的草鞋上。

“你的鞋...“管家眯起眼睛,“怎么有铁锈?“

林远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正想着如何解释,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喧哗。

“不好了!田大爷的坟被人刨了!“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声喊叫吸引了过去。管家顾不上盘问林远,带着家丁匆匆往村口跑去。

林远长出一口气,但随即皱起眉头。田大爷的坟?他记得昨天监工确实让人把田大爷的尸体抬到了村口的乱葬岗,但谁会去刨一个穷佃农的坟?

趁着混乱,林远悄悄溜出了打谷场。他沿着田埂往村口走去,远远就看见一群人围在乱葬岗边上。

林远挤进人群,看见田大爷的坟被挖开了一个大洞。但奇怪的是,坟里空空如也,连裹尸的草席都不见了。

“这...这是怎么回事?“林远忍不住问道。

“还能怎么回事?“旁边一个中年佃农压低声音说,“肯定是赵老爷让人干的。田大爷欠了那么多租子,死了也不放过,八成是把尸体拿去抵债了。“

林远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来。他想起昨天田大爷被监工抽死的场景,想起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最后的光。在这个时代,连死人都不得安宁。

日头毒得能晒化门槛钉,田老头还晾在乱葬岗。七八个乡民缩脖立着,脚底板蹭着满地碎瓷片——那是赵家昨儿新摔的祭碗。

监工把牛皮护腰勒得肚腩三层肉直颤:“嚎个卵!这坟窟窿又不是赵老爷捅的!“他踩着翻倒的墓碑吐唾沫,“你们这些偷鸡摸狗的烂货,肚里该有本账!“

人群里王瘸子的婆娘刚抹眼泪,叫监工拿鞭梢指着鼻尖:“哭丧呢?田老汉的阴宅捐还没缴!““按新规——死人占地八尺,月缴三钱银!“

赵家一老账房突然扯开算盘:“连本带利该四两七钱!“算珠打得噼啪响,“你们谁给垫了?“

刘铁匠硕大的块头攥着打铁锤的指节发白:“田叔活着时就缴过坟头税...“话没说完叫监工踹翻在地。铁锤滚到烂棺材板底下,惊起秃尾巴乌鸦。

“那叫活人税!“监工踩着刘铁匠后脖颈,“死人要缴阴曹税!“他忽然扯开乡亲父老给田老头凑的寿衣,“瞧瞧这针脚!定是偷了赵老爷家的棉线!“

二虎在人群前面嘀咕:“昨儿还见王管事挖后山的新坟...“牛皮鞭梢当即甩过来,在他脸上抽出血檩子。

“烂裤裆里爬出来的贱种!“监工揪着二虎的头发往棺材上磕,“再嚼蛆就把你家祖坟迁到猪圈!“血点子飞溅在土堆上,看热闹的野狗呜咽着逃开。

老账房突然掏出个黑账本:“按户摊派!张三家出半斗粟,李四家缴两只鸡!“

北风卷着纸钱灰往人脸上扑,三十几双布鞋蹭着地皮往后挪,众人皆是敢怒不敢言。

人群渐渐散去,林远却站在原地没动。他盯着那个空荡荡的坟坑,突然注意到坑底有什么东西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他蹲下身,迅速把那东西捡了起来。

那是一枚铜钱,边缘已经磨损得厉害,但还能依稀看出“崇祯通宝“四个字。林远把铜钱攥在手心,感觉它比想象中要重得多。

“喂!姓林的!“监工李二的声音突然在棚外响起,“赵老爷叫你去一趟!“

林远手一抖,铜钱掉在了地上。他连忙把它捡起来塞进怀里,深吸一口气,走出了牲口棚。

夕阳西下,赵府的青砖灰瓦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阴沉。林远跟着李二穿过重重院落,最后停在了西厢房门口。那扇没了门轴的楠木门依然歪斜地挂着,在晚风中发出吱呀的响声。

“进去吧。“李二推了他一把,“赵老爷等着呢。“

林远迈过门槛,看见赵老爷正背对着门站在窗前。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听说,“赵老爷缓缓转身,“你会修犁?“

赵老爷的手指摩挲着黄杨木算盘,算珠碰撞的脆响在幽暗的厅堂里格外清晰。林远盯着地上龟裂的青砖缝,余光瞥见对方锦缎袍角下露出的千层底布鞋——鞋帮上沾着新翻的泥土,想来是刚从田垄巡视回来。

“城西张员外家的犁,一日能耕八亩。“算盘突然重重拍在案上,惊得梁间雏燕扑棱棱乱飞,“你若能造出更好的,每月多给你一斗粟。“

林远垂首盯着自己露出脚趾的草鞋,牛棚的稻草碎屑还粘在裤腿上。他注意到赵老爷腰间挂着的鎏金钥匙——钥匙齿磨损严重,锁芯结构应是最简单的簧片式,这类锁具用铁丝便能撬开。

“小的只会些粗笨活计。“他故意让声音发颤,手指却悄悄丈量着青砖的尺寸。砖缝里嵌着半截蓑草,正是昨夜加固犁铧用的材料。

赵老爷忽然起身,沉重的身躯带动酸枝木椅吱呀作响。他踱到厅堂西侧的博古架前,取下个布满灰尘的漆盒:“这是万历年间县衙赏的《便民图纂》,里头的农器图样——“枯黄的书页抖落细碎霉斑,“你可识得?“

林远瞳孔微缩。书页间绘着的代耕架图形,竟与他前世研究的连杆机构原理暗合。但图中绳索牵引的方式明显费力,若换成齿轮传动……他强行掐断思绪,现在还不是时候。

“小的不识字。“他缩了缩脖子,目光扫过书页夹着的桑皮纸——这种纸张的纤维长度正适合绘制草图。

赵老爷冷哼一声,漆盒重重合上:“管家!带他去库房。“

库房的门轴发出垂死的呻吟,霉味混着铁腥扑面而来。林远眯起眼睛适应昏暗的光线,墙角堆着成捆锈蚀的锄头,折断的耧车辕木横七竖八摞着,半截水车齿轮上还沾着干涸的河泥。

“这些都是历年坏的农具。“管家踢了踢脚边的破犁铧,“五日之内,用这些造五具新犁。“

林远蹲下身,指尖抚过犁铧的断口。含碳量过高的生铁脆如薄饼,但若用交错编织的蓑草纤维作夹层……昨日夯土墙的发现突然闪过脑海。他捡起半块崩裂的犁镜,边缘不规则的裂痕恰似斐波那契螺旋。

当夜,林远蜷在库房的稻草堆里,月光透过气窗在墙上投下农具的狰狞剪影。“小子倒勤快。“管家的油灯突然照亮角落,“赵老爷让我捎句话——“枯槁的手指敲了敲水车齿轮,“秋收前要耕完河西三百亩岗地。“

林远盯着齿轮缺齿处的磨损痕迹,明朝的铸造工艺尚不能保证齿距均匀。但若是将错就错,利用不等距齿轮改变扭矩……他抓起半截耧车辕木,突然发现木纹走向与应力方向完全垂直——难怪会折断。

五更梆子响时,库房地面上已摆着五具改造的犁架。林远将最后一把蓑草塞进夹层,突然听见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他迅速将桑皮纸塞进耧斗,转身正对上管家惊愕的脸。

“这……这些真是用废料改的?“管家的油灯晃得厉害。新制的犁头泛着诡异的青灰色,那是用草木灰淬火形成的渗碳层;犁辕用断裂的耧脚榫接,楔形木垫竟是从祖宗牌坊上拆下的柏木。

晨光初现时,五具新犁已立在打谷场上。赵老爷用脚尖踢了踢犁铧,冷硬的撞击声惊飞了觅食的麻雀。林远垂手立在旁侧,看着老把式王瘸子颤巍巍扶起犁把。

老黄牛撒开蹄子,犁铧破土的嘶鸣惊得众人后退半步。翻卷的土浪里,深褐色的墒土竟泛着油光——这是深耕翻出的肥土,往年要三犁三耙才能达到这般效果。

“赏!“赵老爷的胖脸涨得通红,“去粮仓支两升……不,三升黍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