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打坐
就着皎洁月光,祁胜将《死人经》翻看一遍,大致知道这是什么。
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根本法’,练的是自身,二是‘炼尸术’,可将人的尸体炼成僵尸供己驱使,三是几个小法术。
中间又有许多蝇头小字,像是心得、感悟一类,包含少量注释,着重多在‘根本法’。
根本法里头太多术语太多黑话,例如入门阶段‘打坐’部分的内容中,就有‘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这样的描述,‘白云’、‘甘露’是什么,‘顶上’、‘须弥’指哪里,只看正文完全一头雾水,非得结合注释才能勉强读懂。
“还好有注释!”
祁胜从头又翻一遍《死人经》,看到有人在注解中又写到:“《死人经》分十二层,打坐、入静、养精、蓄锐、定心、感应、入微、内视、龟息、明神、养灵、得胎息。”
十二层循序渐进。
直到‘养灵’、‘得胎息’阶段,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灵根’始生,之后才算正式踏入修仙行列。
“注解、心得、体会那些只到‘入静’,看来秘籍的原主人大概率也就修炼到这个层次。”
有点小逊。
祁胜闭上眼,正准备背诵《死人经》,意外发现自己一闭眼一回想,全文连同注解与心得体会就全部浮现在眼前。
祁胜惊喜:“过目不忘?”
这可省事。
他半点不墨迹,念动间,顷刻就进‘无量寿境’。
……
无量寿境,玄之又玄。
山水一念间。
祁胜原本在昏暗小屋里,忽的就到一处瀑布前,全长600米,落差300米,一瀑九折,一折一潭,形成九瀑九潭的壮丽奇观。
这正是祁胜前世死前去过的黄山九龙瀑,大雨之后,奔腾咆哮的瀑布声如雷鸣,衬托在翠壁丹岩之上,宛如九条白龙,一条接一条地从天而降,景色十分壮观。
‘无量寿境’中的环境一念可生,祁胜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前世给他带来极深印象的‘九龙瀑’。
九龙瀑前。
祁胜念动间,就有《死人经》浮现,无论材质还是上面的文字、图案,都跟祁胜在外看到的一般无二。
这就是‘无量寿境’的一个小功能,它可以将祁胜在现实中看到过、接触过的事物原原本本的复刻出来。
除了活物之外。
他虽记下《死人经》,但翻看更有感觉,此刻将秘籍捧在手上翻看——
【阴极阳生处,尸骸叩玄关。
欲炼幽冥道,先作死人观。】
“又是尸骸,又是幽冥,又是死人观。”
“怪吓人的!”
祁胜咂舌。
‘无量寿境’中时间多多,现实中时间几乎停滞,不必担心危险,他可以安心反复翻看、琢磨《死人经》。
“九幽叩门,尸坐观冥。”
“阴极阳生处,尸骸叩玄关。欲炼幽冥道,先作死人观。”
“脊贴黄泉土,足抵鬼门关。五指擒地龙,天灵悬尸山。”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
《死人经》实在晦涩。
“黄泉土。”
“鬼门关。”
“地龙。”
“尸山。”
这都什么跟什么?
好似密码一般,没有师长解析提点,仅凭自身,只靠着秘籍,实在难以修炼。
万幸祁胜不止得了秘籍,附带着还得到了秘籍原主人研习的心得,揣摩秘籍原文,再跟心得手札相印证,勉勉强强能够读通。
比如‘白云’、‘甘露’指什么,‘顶上’、‘须弥’又指哪里,要是没有注解,祁胜可真要两眼一抹黑。
“万幸!”
“万幸!”
祁胜一遍钻研一遍庆幸。
等到他将秘籍通读数十遍,整体顺下来,又将第一层‘打坐’反复揣摩,不知不觉,寿境中已经过去一天时间。
一天后。
初步理清。
仗着‘无量寿境’中不会死,祁胜不管不顾,一头一头钻进《死人经》,一个字,练!
……
死人经,自打坐而始。
祁胜前世也听过‘打坐’,特别是武侠小说中,‘打坐修炼’简直是标配,但他从不知道这居然也能作为一个境界。
在《死人经》中,‘打坐境’作为修行之始,被分为‘尸坐’、‘纳阴’、‘通冥’、‘镇魂’四个层次。
根据秘籍原主人在注解中的记述,他二十二岁开始修行,三年尸坐,三年纳阴,三年通冥,三年镇魂,足足十二年才修成打坐境,才得以踏入修行第二境之‘入静境’,可谓艰难。
不过,这十二年里倒有多半时间都在琢磨秘籍,例如‘黄泉土’一词,足足困惑秘籍原主人四个多月,先后查阅诸多典籍,又找人询问,到最后,仍然有三个选项难以排除:一是坟头土,二是乱葬岗生长的一种名为‘黄泉草’所需的土壤,三是人死之后的骨灰。
秘籍原主一一尝试,发现此三者在修行中的差别并不大,这让他无法确定,到底是三者皆错,还是三者皆可,但到底是没出现大毛病,也就糊弄过去。
《死人经》中诸如此类的情况不少。
祁胜承袭秘籍原主的遗泽,省掉了许多查阅、问询、钻研的功夫,但他也有许多不懂,或许在秘籍原主人看来肤浅,可对他而言却难看懂。
“十二年。”
“我能修成吗?”
祁胜没太大信心。
同时,他也有担忧:“‘无量寿境’消耗的是我现实中的寿命,我是凡人,只有77年短命,本身活了18年,目前可供使用的仅剩下59年。”
如果一个‘打坐境’就划掉12年,面对《死人经》十二层,一层更比一层难,他这点寿命还真不够用。
但是,不借助‘无量寿境’,难道还能在现实中直接开练开莽?
祁胜其实没的选!
……
打坐。
尸坐。
双足跏趺、脊直、肩张、手结定印于脐下、头中正、双眼微闭、舌舔上腭。
祁胜心中划过‘打坐’修行诸多要点要诀,一步步看似简易,其实都有门道。
‘双足跏趺’分金刚坐与如意坐,许多初学者打坐,时间稍久就麻了,其实也不是练岔,并非是姿势不对,而是其练的还不够深。
这打坐,坐到某一阶段时,因为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无形中紧张起来,心里就坐不住了,自然就酸就麻。
这时理应继续坚持、守住心神,等到一股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最后等气一走通,痛麻就好了。
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
“打坐!”
“故能生发!”
祁胜一开始哪知道自己坐对还是坐错,有时候坐麻了,也不知道到底是自己的姿势不对劲,还是火候没坐到,于是继续坐,久而久之,人就瘫了。
于是重开,重新调整、重头再坐。
多亏是在‘无量寿境’中,换做现实,祁胜根本不敢这么乱来。
但在‘无量寿境’就不必顾忌那么多,祁胜放肆练,这一练才知道难度——
一部《死人经》!
第一境‘打坐境’!
第一个阶段‘尸坐’!
第一个要领‘双足跏趺’!
祁胜照着图文去练,居然迟迟拿下不来。
这里头除了文字描述太玄乎、图画动作太抽象之外,祁胜猜测也有‘打坐’本身就难的缘故。
再者。
“这《死人经》虽说是给人练的秘籍,但人与人还有不同,身体结构从内到外整体不变,可细节人人不同。”
好比世上并无两片相同的叶子,人更如此。
不同的人去修炼相同的功法,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难关需要去攻克,难免需要求同存异。
祁胜只能从按部就班的练习中,去领悟更多其本质。
难些没什么,能练就成。
三天。
五天。
十天。
‘无量寿境’中,祁胜足足花了三十三天才找到一个让自己可以感受到‘一股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最后气走通,酸麻都不见’的过程。
直到这时,‘双足跏趺’才算练成。
接下来,祁胜才有精力去钻研‘尸坐’第二个要领:‘脊直’!
“秘籍原主人在注解中提到,人身修行的特殊之处就在人身多直立,笔直经纬与天地共振,经脉有规律可循,尚未完全紊乱。身躯笔直不倾斜,则督脉上乾清明,下坤培藏,升降有律,任脉左右逢源,箍束横固,平定十方,稳稳有度。”
“而畜类则横生脉乱。”
祁胜哪里知道自己直不直,人说是就是。
《死人经》中强调,人在打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
然后要包腿、包腰、包自己后面的风池穴。
天冷还需要包头。
这是防止打坐时风邪入侵。
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穴与会阴穴成垂直一线。
此为‘脊直’。
但如何判定到底直不直呢?
不能用肉眼去看,也不能时刻紧绷,还须放松自然。
松则气顺,经脉舒畅。
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
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修行第二境‘入静境’创造条件。
为了达到‘脊直’的要求,祁胜从动作再到放松,反反复复尝试数十次、修正数十次。
这一回,足足45天之后,忽的,祁胜在打坐时将屁股微微往后外翘,从侧面看,整个脊柱是在类似于屁股跟腿的中间的位置,坐着就像座塔,非常匀称。
这一下,感觉就对了!
不用再做其他尝试跟调整,祁胜就知道自己已然‘脊直’。
“原来只要屁股稍微翘一翘?”
祁胜又是惊喜又是感慨。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不外如是,他心无旁骛钻研45天,最终发现,苦苦追求的‘脊直’被卡在‘翘屁股’这么一个小小动作上,若有师长在旁提点,他这一个多月完全可以省掉。
“这就是师徒传承的重要性!”
祁胜深刻体悟。
但他有自知之明:“我没钱没背景,谁愿意收呢。”
他没选择,只能自行钻研,这些冤枉路,他避不开。
……
双足跏趺:33天。
脊直:45天。
肩张:14天。
手结定印于脐下:37天。
头中正:49天。
双眼微闭:91天。
舌舔上腭:91天。
前前后后,360天,整一年时间,祁胜走过不知多少歧路,终于攻克最后一处要领,舌抵上腭,化生津液。
打坐境!
终入门!
……
无量寿境。
祁胜仍未出去,他谨慎,即使初步练通‘打坐境’,却仍要往后练一练。
哗啦啦!
九龙瀑前。
祁胜双足跏趺,脊直放松,一切顺畅而又自然。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整整一年的钻研与调整,他早就找到适合具体到自己个人的打坐姿态。
十分顺畅的坐下。
祁胜几乎在顷刻间就完成双足跏趺、脊直、肩张、手结定印于脐下、头中正、双眼微闭这前六步的调整,最后是‘舌舔上腭’。
即舌头前半部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此为‘搭桥’。
搭什么桥?
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周天数,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元气。
人打坐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元气。
当元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把这口津液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
“我将七步顺下,第一次做到‘甘露灌顶’,即口诀经文中的‘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如此才算修成‘尸坐’第一部分。”
“接下来,我须常常进入‘六根清净’的状态,化生更多元气,等到全身365个大穴各都填满9口元气,‘尸坐’才算彻底修成。”
这一步也不容易。
想要‘六根清净’谈何容易?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
眼睛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
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着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人心烦。
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
修行者早晚打坐,即使在正确法门正确姿势的辅助下,想做到‘六根清净’也大不容易,一日多则化生三五口元气,少则一口,甚至不成,难度不小。
非得掌握‘心念耳闻’之境界才能有效打坐有效化生,突飞猛进。
“心念耳闻!”
“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
“持咒时,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摄住妄念不动。”
祁胜尝试去做,仍然很难,但多多少少能够提升‘甘霖灌顶’的成功率,从一开始三五日成一次,一次打坐一刻钟,化生一口元气,伴随时间推移,逐渐提升到一日一口、一日两三口,进度逐渐加快。
沉浸修行。
一年一年。
‘无量寿境’消耗寿命,故而祁胜能知晓自己到底在这里头修行多少时日。
一年打基础。
四年化元气。
前后五年一弹指——
啵~
祁胜终出寿境。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打坐境!
自此初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