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景隆帝吃醋了
宋时归匆匆进宫,景隆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
如果不论恩恩怨怨,他确实是一个好皇帝。
不骄奢淫逸,爱民如子,以天下为己任。
景隆帝的手掌重重落在紫檀案上,玉扳指磕在青铜镇纸上发出清脆裂响。
宋时归垂眸盯着那枚出现裂纹的白玉扳指,忽然想起上一世他亲手给自己戴上的那支红珊瑚步摇,也是这般在争执中碎成了三截。
景隆帝抬起头看向她,只匆匆一眼,又垂下眼睑,几日不见,他眼底忽然多了几许她读不懂的情绪。
他的声音没有丝毫波纹,“宋时归,你可知周策安犯下大罪?”
宋时归跪地,不卑不亢,“陛下,周将军他也是情非得已,还望陛下开恩。”
景隆帝面无表情,神色淡淡地,“开恩?他抗旨不遵,若不严惩,朕的威严何在?”
“陛下,周将军一心为国,此次大败大宛,功不可没。还请陛下看在他往日功绩的份上,饶过他这一次。”
景隆帝沉默片刻,“宋时归,此事关系国体,容不得私情。”
“陛下,臣女愿以性命担保,周将军绝非不忠不义之人。”
景隆帝高坐在金碧辉煌的御书房之中,龙颜阴沉,“宋时归,朕命你去说服周策安迎娶大宛公主,这是朕给你的旨意。”
宋时归抬起头,目光坚定而无惧,直视景隆帝的双眼,毫不犹豫地回道:“陛下,民女不能从命。”
景隆帝闻言,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宋时归,你要违抗朕的旨意吗?”
“陛下要民女劝周将军娶大宛公主,可曾问过民女的心?“
她抬起脸,正撞进那双深不见底的凤眸。
烛火在他眼尾跳成金红的光,恍惚还是那一世少年时东宫檐角挂着的琉璃灯。
景隆帝忽然起身,绣着十二章纹的衣摆扫落满地奏折。
他指尖还沾着朱砂,在宋时归下巴留下一道触目惊心的红痕:“宋时归,你真的好大的胆子。“
她嗅到他袖间熟悉的沉水香,混着方才批阅奏折的松烟墨气。
几十年了,自他尚是太子时便在御书房熏这个味道。
那年她跟着父亲进宫贺岁,躲在屏风后偷看批阅奏折的少年,也是被这香气醺得红了脸。
景隆帝居高临下地看着她,“你可知抗旨的下场?”
宋时归咬了咬嘴唇,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陛下,民女知道,但民女宁愿一死,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
景隆帝冷哼。
宋时归微微仰头,神色倔强:“陛下若要降罪,民女无话可说,大不了也把我打入大牢。”
暖阁外传来更漏声,子时的梆子惊起寒鸦。
景隆帝的手指骤然扣紧她腕上玉镯,冰凉的翡翠贴着跳动的血脉:“宋时归,你当真以为朕不会把你扔进诏狱?“
雕花窗棂透进的月光忽然被乌云遮蔽,她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与帝王的心跳混作一团。
那支总绾着青丝的碧玉簪不知何时松脱,乌发如瀑散在玄色龙纹上,竟像是要把他缠进温柔乡。
景隆帝沉思,紧珉薄唇,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神色越发冰冷。
“陛下舍不得。“宋时归突然轻笑,眼角却凝着将坠未坠的泪。
话音未落,整个人已被抵在博古架上。
青瓷瓶里供着的红梅簌簌而落,花瓣擦过她染着口脂的唇,正落在他襟前团龙的眼睛上。
景隆帝的拇指重重碾过她唇瓣,殷红霎时晕开,仿佛要把帝王克制的情绪都揉碎在这抹艳色里。
昨夜梦中场景历历在目,景隆帝喉结动了动,眼眸刹那间变得更加幽深。
良久,景隆帝无声一笑,绝美的容颜心思莫测。
“宋时归,“他低哑的嗓音裹着血腥气,“你退下吧。“
宋时归走出宫殿,月光洒在她的脸上,她的眼神中透着一丝决绝。
宫殿内的景隆帝,在宋时归离开后,愤怒地将桌上的物件全部扫落在地。
她走了……
背影消失在寂寞的宫殿。
偌大的宫殿恢复沉寂,死一般的寂静。
景隆帝看向窗外夜色,无端浮现的恨意在心中滋长。
他是天子,没有什么他得不到的。
月色透过御书房雕花的窗棂,斑驳地洒在地上。
景隆帝身着明黄色的龙袍,正坐在那张巨大的檀木书桌后,神情不悦地审阅着奏折。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犀利而深邃,透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
突然,一阵急切的脚步声打破了御书房的宁静。
一名太监神色慌张地冲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大事不好!刚接到急报,大宛公主在河西境内被刺杀身亡了!”
景隆帝听闻,手中的朱笔“啪”的一声掉落,他猛地抬起头,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惊愕和愤怒。
景隆帝双手紧紧握拳,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他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脚步沉重而急促,不怒自威,“宣旨,让刑部尚书和京兆尹来见朕,务必查出幕后凶手!”
太监吓得浑身哆嗦,头磕在地上,“是,陛下!”
景隆帝停下脚步,目光投向远处,眼神中闪烁着愤怒与忧虑。
大宛公主一死,联姻之事化为泡影,边境局势恐再生变数。
沉思片刻,景隆帝重新坐回龙椅,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
“传朕旨意,将周策安放出大牢。”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一旁的太监小心翼翼地,“诺。”
大宛公主已死,联姻不再,周策安留于大牢已无意义。况且,如今局势复杂,周策安乃我朝猛将,或许还有用武之地。
景隆帝在御书房召见了周策安。
周策安跪地行礼:“罪臣周策安,拜见陛下。”
景隆帝目光冷冷地扫过他,说道:“周策安,朕念及你往日战功,如今大宛公主已死,朕暂且饶你。”
周策安磕头谢恩:“多谢陛下隆恩。”
景隆帝站起身来,走到周策安面前,“但你要记住,若再有违抗朕旨意之事,朕绝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