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5章 奖励逆天难度爆表
《流浪月球》项目正式启动了,这事像石头丢进水里,行业内震动很大。
质疑也来了,慢慢传开。
“几十亿投资,太大了吧?”
“国内市场能赚回来吗?要多久回本?”
“科幻片不好拍,还是文化融合的,外国人能懂吗?能接受吗?”
各种担心和不看好,通过各种渠道,明里暗里都在说。
不少业内人士摇头,觉得王飞步子太大,太冒险了。
毕竟,几十亿是真的钱,不是小数目。
尤其是原创科幻,未来怎样,没人知道。
市场风向,观众口味,都很难说准。压力很大,像潮水一样来了,杨蜜第一个承担压力。
融资的担子,几乎全在她身上。
这段时间,杨蜜不停工作,用尽所有资源和人脉。
她常去各种酒会、饭局,和资本大佬谈。
以前是女神,现在要放低姿态,一遍遍说项目的好处和前景。
但是,现实很残酷。
看到预算报告,那么高的数字,还有科幻片本身风险就大,很多投资方犹豫了。
有些人态度不明,说话含糊,打哈哈,就是不给准话。
更有人听完杨蜜介绍,直接找理由拒绝,都不想多了解。
碰壁是常事。
杨蜜也会觉得难,偶尔晚上,看镜子里的自己,眼底疲惫,也会动摇。
但是想到王飞说的蓝图,想到震撼的概念图,想到电影可能给华夏电影带来的突破,她又有了动力。
她知道,王飞在做一件开创性但很难的事。
作为他最坚定的伙伴,她必须顶住压力。
同时,王飞也没闲着。
外面的质疑和融资难,没有让他动摇。
他很清楚,要让资本相信,光说情怀和蓝图不够,要拿出实际的东西。
他用了系统的【行业洞察(初级)】技能。
数据在脑海里分析。
国内投资方的心态被分析出来了:他们普遍不相信硬科幻能赚长期的钱,更喜欢投那种快回本、风险小的项目,对于需要很多钱、回本慢的原创科幻,他们自然会躲开。
国际资本那边,虽然对王飞这个奥斯卡影帝感兴趣,但是对这种文化融合的科幻,他们有理解上的问题和文化差异。
他们担心“水土不服”,在全球市场赚不到钱。
问题找到了。
王飞马上调整方向,重点放在“展示实力”上。
他先叫来公司的编剧团队。
用上系统奖励的【科幻世界观构建(初级)】技能,王飞亲自带队,更深入地打磨【流浪月球】剧本。
他不止是提想法,还把很多细节落实。
比如,行星发动机的设计理念,不能只是冰冷的机器。
王飞巧妙地加入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让发动机不只是推动地球的工具,更象征着一种衍生、繁衍、生生不息的东方宇宙观。
空间站的设计,他也不用好莱坞那种只考虑功能的设计。
他参考华夏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模型,把这个理念放到空间站的整体造型和内部区域划分上,让每个视觉元素,都巧妙地散发出华夏韵味。
故事更好了,人物也更好了。
特别是华夏文化和科幻内核的融合,不是简单地堆砌符号,而是真正地结合起来,深入核心。
他要让故事本身,就散发出东方智慧的光芒。
只是打磨剧本还不够。
为了改变大家觉得“华夏拍不好硬科幻”的印象,王飞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
他通过人脉和影响力,请来国内顶尖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还有几位科幻作家,组成了一个超高规格的科学顾问团队。
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他们来,只有一个目的:严格把关剧本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王飞的要求很明确:【流浪月球】可以想象力丰富,但是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或者说,在现有科学理论框架内合理推演和创新。
他不想电影上映后,因为低级科学错误被观众批评。
在一次内部创作会上,王飞正式提出“硬科幻软文化”的核心创作理念。他解释说:“我们的‘硬’,是尊重科学规律,是视觉效果的真实感和工业水平。”
“但我们真正的核心,是‘软’的,是华夏民族的文化情感。”
“是‘家国情怀’,是‘故土难离’,是面对灾难时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牺牲奉献。”
王飞说:“我们要做的,不是堆砌冰冷的科学奇观。”
“而是要用最好的技术,讲一个能打动全球观众的、有东方情感温度的故事。”
这个想法让整个团队都明白了。大家更有信心了。
为了给杨蜜的融资提供最大的帮助,王飞亲自上手了。
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写了一份几百页的项目策划书。
这份策划书非常详细。
策划书里有【流浪月球】完整的世界观设定、故事大纲、人物小传和美术概念设计方向。
里面甚至还有王飞用系统能力优化过的市场分析、票房预测和风险评估模型。
这些都非常具体,逻辑也很严密。每一个数据都力求精准。
每一个推论都有依据。
这份策划书,不像普通的电影计划。
它更像一份严谨的商业投资报告。这充分说明了王飞作为导演的专业能力。
也显示了他超过一般创作者的战略眼光。
杨蜜拿到这份厚实的策划书时,心里清楚,这下有办法了。
她立刻调整了策略。
她不再是随便和人介绍项目了。而是把这份策划书挑着发给那些真正有实力、有眼光的潜在投资方。
同时,她开始安排王飞。
让他和其中几个最重要的投资人进行小范围、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王飞亲自坐到了谈判桌前。
他用上了奥斯卡影帝的魅力,加上清晰的逻辑,还有他对项目每个细节的深刻理解。
他向投资人说明【流浪月球】的价值和未来。
情况开始悄悄变化。
他的专业,他的热情。
他对电影艺术和商业结合的独特看法。
还有策划书里那些详细的数据支持。
这些都非常有说服力。
一些原本还在观望的投资方,眼神开始变得热切起来。
他们开始真正认识到,这可能不只是一次高风险的赌博。
这更可能是一次抓住时代机遇、参与创造历史的机会。
融资的事情,看起来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杨蜜也总算可以稍微松一口气。
她脸上露出了很久没见的笑容。
但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一点不好的预兆出现了。
这天晚上,王飞结束了一场和投资方的会谈,回到了酒店房间。
手机屏幕忽然亮了起来,显示收到一条匿名短信。
短信没有署名,只有一个陌生的号码。
短信内容很短,却带着明显的看不起和警告:“科幻?呵,不过是空想,不切实际。”
“劝王导一句,中国的环境,搞不出这种东西。”
“别白费力气了,小心最后什么都捞不着。”
王飞看着这条短信,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发信人是谁?
是那些被拒绝了、心里不舒服的资本方?
还是行业里某些看不得他好的竞争对手?
或者……还有别的情况?
对方的目的,只是想打击他的信心,干扰项目进度?
还是背后藏着更大的企图?
一股说不出的寒意,悄悄涌上王飞的心头。
他意识到,【流浪月球】这条硬核科幻的路,恐怕比他想的还要难走,还要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