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8章 绝密情报揭穿阴谋!
杨蜜最近的日子不太顺心。
她为了《流浪月球》那笔巨大的预算,真是跑断了腿,说破了嘴。
这里面,最关键的一块就是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这笔钱数目不小。
更要紧的是,它代表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态度。
这对后面吸引商业投资来说,太重要了。
但是,申请过程偏偏卡住了。
交上去的详细报告和计划书,就像掉进了大海,没一点回音。
问了几次,回复都说得不清不楚。
“杨总,评审专家组那边,对项目的风险评估分歧比较大。”
对接的工作人员说话很委婉,但意思很清楚。
“主要是科幻题材在国内成功的例子太少,投资又这么大,很多专家觉得步子太快了,担心市场不接受。”
杨蜜坐在办公室里,听着电话里的回复,好看的眉毛皱了起来。
风险?她当然知道有风险。
可哪个开创性的项目没风险呢?
她准备的材料里,风险分析和应对办法都写得明明白白。
怎么到了专家那里,就成了过不去的坎?
她感觉有点不对劲。
飞凡映像现在势头这么好,王飞又是新晋奥斯卡影帝,还是“文化大使”。
按理说,这种重点项目,就算有担心,也不该是这种拖着不给准话的态度。
这后面,好像有只手在暗中捣乱。
这时候,王飞的脑子里,系统的声音响了。
【每日情报】刷新了。
“滴!检测到针对宿主项目《流浪月球》的潜在政策风险……”
“情报分析:星河影业CEO陈浩南,最近正频繁动用他在文化界多年的人脉,私下接触【文化基金】的部分评审专家和相关负责人。”
“接触目的:通过暗示、引导,放大《流浪月球》项目的投资风险、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难度,影响专家组的意见,想要阻止或者拖延这个项目拿到基金支持。”
果然是这样。
王飞看着情报,眼神冷了下来。
陈浩南,这个行业老手,明面上唱衰,背地里果然在搞小动作。
直接从资金源头下手,够狠,也够准。
他清楚,【文化基金】这笔钱要是拿不到,《流浪月球》会受到很大打击,不光是资金缺口,更是对整个项目信心的动摇。
“蜜蜜,基金的事,我来处理。”
王飞放下手机,对一脸愁容的杨蜜说。
杨蜜有点意外:“你?你怎么处理?那些老专家可不好说服。”
“我有我的办法。”
王飞没多解释,眼神里透着一股沉稳的自信。
他不能眼看着陈浩南的阴谋得逞。
既然对方玩阴的,他就用阳谋,用实力说话。
王飞没直接去找那些被陈浩南影响的评审专家。
那样只会陷入没完没了的争论和猜疑。
他选择直接拜访【文化基金】的最高领导,一位在文化领域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周部长。
预约很顺利。
凭着“文化大使”的身份和《人间死火》带来的巨大影响力,王飞很快得到了面谈的机会。
在古朴庄重的办公室里,王飞没多客套,直接说明来意。
他没抱怨评审过程的阻力,也没提任何竞争对手的小动作。
只是平静而专注地,重新讲了一遍《流浪月球》的核心价值。
“周部长,我知道,很多人对我们搞硬科幻有顾虑,觉得这是好莱坞的强项,我们是自不量力。”
“但我想说,《流浪月球》不是简单地复制好莱坞的模式。”
王飞的声音不紧不慢,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它的内核,深深扎根于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有独特的思考。”
“‘带着家园去流浪’,体现的是我们民族‘安土重迁’、‘家国一体’的文化基因,这是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科幻叙事里看不到的情感。”
“电影里融入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集体主义精神,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讨……这些都是我们独有的文化宝藏。”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诚恳地看着周部长。
“所以,《流浪月球》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电影,更是一次文化输出的尝试,是一个向世界展示我们华夏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的绝佳载体。”
“我们有机会借此,提升中国电影的工业水平和国际形象,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图腾。”
周部长一直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眼神里若有所思。
王飞的话,显然触动了他。
单纯的商业风险评估固然重要,但站在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这个项目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看到周部长的表情变化,王飞知道,第一步走对了。
但他没有停下。
光有情怀和理念还不够,必须拿出实现这一切的硬实力。
“周部长,我知道空谈没用。如果您方便,我想邀请您和基金的相关负责人,到我们飞凡映像正在筹备的一个小型实验室看看。”
“实验室?”周部长有些好奇。
“是的,一个【虚拟制片】技术的演示实验室。”
王飞解释说,“这是我们为了攻克《流浪月球》特效难关,正在尝试引进和研发的一项前沿电影制作技术。”
“我们想通过这个项目,不光是拍出好电影。”
“还要带动国内电影工业技术的升级。”
这个想法让周部长眼睛亮了。
文化项目要是还能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那价值就更大了。
几天后,周部长带了几个基金的核心负责人,悄悄来到飞凡映像。
他们进了一个演示厅,地方是临时的,但设备很全。
王飞团队给他们看了【虚拟制片】技术的一些效果。
巨大的LED屏幕墙代替了绿幕。
实时渲染的虚拟场景跟现实道具、演员表演合在一起,看不出破绽。
技术还在调试,只是个雏形。
但这种“看到就能拍到”的方式,还有它可能给特效制作流程带来的大改变,已经足够让人吃惊了。
王飞亲自讲解。
他用了详细的数据和国内外的行业报告。
分析了这项技术的优点、未来用处,还有飞凡映像在技术储备和找人才方面的计划。
他没藏着掖着,坦白说了现在国内技术跟好莱坞的差距。
但也清楚地说明了怎么追赶,甚至在某些地方超越的路子和决心。
“我们知道这个项目不容易,钱、技术、人才,都是问题。”
“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详细的计划去解决它们。”
王飞拿出一大叠补充材料。
里面是更细的技术攻关方案、预算怎么分、风险怎么控制的预案。
甚至还有跟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初步谈好的合作意向。
事实最能说话。
原来对项目能不能成还有怀疑的几个负责人,看到这些实打实的技术投入和严谨计划后,态度明显变了。
他们明白了,王飞和飞凡映像不是一时冲动。
他们有清楚的目标和扎实的准备。
这不光是一个导演想拍好电影。
这更像是一个看得远的科技文化项目。
最后,王飞又加了点“料”。
他很认真地向周部长和基金负责人保证:
“如果《流浪月球》项目成功了,赚了钱,飞凡映像保证,会拿出净利润的百分之五,捐给【文化基金】。”
“用来支持更多有潜力、有创新的国产电影项目,特别是帮助年轻导演。”
这个保证让在场的人心里都有点触动。
这不是随便说说,是实实在在回报社会的态度。
这显示了王飞和飞凡映像的气度,还有对中国电影长远发展的责任心。
周部长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眼神里满是欣赏。
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还有豁出去的决心。
这样的项目,这样的团队,国家不支持,还支持谁呢?
最终的决定,几乎没什么可犹豫的。
几天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公室正式对外宣布。
说经过仔细评估和专家组好几轮论证,决定给飞凡映像出品的重点科幻电影项目《流浪月球》专项资金支持。
并且作为领投方之一,深度参与项目后面的推进。
消息一出来,圈里都惊了。
这不光是说《流浪月球》最大的资金缺口解决了。
更重要的是,这代表了国家层面认可了这个项目,给它撑腰。
之前那些因为风险大还在犹豫的商业资本,这时候也开始重新考虑了。
官方都带头投了,这项目的分量和安全性,还能差吗?
就在王飞这边搞定【文化基金】的时候,杨蜜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她借着王飞带来的热度和官方支持的风头,加上自己的人脉和谈判本事。
成功说服了国内几家顶尖的互联网科技大公司,用战略投资的方式加入《流浪月球》项目。
这些科技公司看中的,不光是电影本身的赚钱能力。
更是飞凡映像在虚拟制片、特效技术这些前沿领域的探索。
还有未来可能深入合作的空间。
他们的加入,不光带来了宝贵的钱。
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技术资源、平台渠道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给电影的拍摄和后面的宣传发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
一时间,飞凡映像风头强劲。
资金和技术两大难题,在王飞和杨蜜联手下,居然在短时间里接连有了突破。
《流浪月球》项目,总算清掉了最大的障碍,可以正式出发了。
消息传到了星河影业。
陈浩南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脸色阴沉得好像能滴出水。
他刚挂了一个电话。
是他在【文化基金】内部的一个“朋友”打来的。
对方语气很丧气,告诉了他最后的评审结果。
“王飞……飞凡映像……”
陈浩南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手里的雪茄被他狠狠地按灭在烟灰缸里。
他费心安排的阻击,居然被王飞用这种方式轻松化解了?
不光没能拦住对方拿到官方支持。
反而让《流浪月球》借这个机会获得了更大的名声和资源?
这简直是在他脸上狠狠打了一巴掌!
他小看了这个年轻人的能量和手段。
本来以为只是个运气好的演员。
没想到在资本运作和争取政策支持上,也这么老练。
想到自己之前在媒体上放的那些“票房毒药”、“不务正业”的狠话。
现在看起来,简直成了个笑话。
“哼,有钱了不起吗?”
陈浩南眼神阴狠。
电影得拍出来才算数,光说没用。
他觉得钱到位了也没用。
技术呢?
时间够吗?
国内根本没有成熟的科幻电影体系。
他不信。
一个新公司,一个半路出家的导演,怎么可能凭空搞出好莱坞水平的大片?
好言相劝没用,那就来硬的。
陈浩南拿起电话,声音冷冰冰的。
“通知下去,《星际远征》搞快点,特效预算再加百分之二十!”
“还有,给我盯死飞凡映像。”
“他们的技术合作,他们的人……每一步都要清楚。”
他不可能就这么算了。
竞争开始了。
那就用星河影业最拿手的办法,用钱和资源,彻底弄垮对手。
这场关于华夏科幻的明争暗斗,看来才刚开始。
这次,陈浩南决定玩票大的,更狠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