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超声造影的国内发展史与现状

国内最早的超声造影是由右心造影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新房教授应用过氧化氢、二氧化碳、声振泛影葡胺及葡萄糖等行超声右心造影检查,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还不完善的年代对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右心造影仍在临床应用,但多用盐水增强超声心动图,主要用于检出是否存在肺内或心内右到左的分流,同时,经胸盐水增强显影常用于评估是否存在PFO以及心内缺损关闭后的残余分流。做Valsalva动作,同时吸入少量患者血液加入盐水震动可增加右房压力和微泡浓度。

20世纪80年代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智章、沈学东和姜楞教授等进行了超声造影的方法学研究。1985年姜楞等首先用二氧化碳超声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进行心肌灌注超声显像;1989年姜楞教授带领葛均波教授在国内首先采用人造血液超声造影定量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1995年心肌声学造影剂Levovist在济南全国超声会议得到推广,此后山东医科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张运教授和沈学东教授开始采用静脉滴注造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