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药材经验鉴别(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大黄

大黄以形大色黄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特产药材之一。功能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主治大便燥结、腹痛胀满、热毒痈疮、妇人经闭、瘀血停滞、湿热黄疸、目赤口疮等症。早在公元前114 年,我国大黄即向欧洲出口,颇负盛誉。

【别名】

西大黄、川军、将军、西锦军、马蹄大黄等。

【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Regel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鉴别】

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瓣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黄白色菱形网纹,习称“锦纹”。未去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质坚实,不易折断,折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外围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习称“槟榔碴”。根茎髓部有褐色星点(异形维管束)排列成环或散在,并有黄色或棕红色的线纹(射线);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3 种正品大黄的根茎切面星点排列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即根茎近顶端部分横切面具多数星点排列成1~3 环,并有部分散在,根茎中下部分横切面多数星点排成1 环或渐呈散在状。新鲜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棕色荧光。商品大黄在历史上由于产地不同、加工方法不同而形成多种规格,它们性状特点也都有所差异。

(一)西宁大黄型

1.西宁大黄

以青海贵德、湟源、湟中等县所产者为道地药材,以其在加工干燥后向西宁集散,故名西宁大黄。体重质坚,内色呈槟榔纹朱砂斑点,习称“高粱碴”,多锦纹,其个多呈圆形,削成蛋状,习称“蛋吉”。取粉末以水试之有黏性,苦而不涩。

2.凉黄(凉州大黄)

为野生于甘肃祁连山、武威(凉州)、永登一带的大黄,系不经去皮加工的原皮大黄,形如狗头,故又名“狗头大黄”,外皮横纹显著,均穿孔用毛绳穿入。本品高粱碴、锦纹特征明显,有香气,苦而不涩,质量最佳,但产量较少。此外,岷县大黄(产甘肃岷县,外皮横纹较少,顶端下凹,锦纹不明显)、河州大黄(产甘肃临夏,古称河州)亦属此类。

(二)铨水大黄型

1.铨水大黄

产于甘肃礼县、铨水、西固的大黄,统称为铨水大黄,产武都者名阶州大黄,多系栽培。以铨水产量最大,其个多呈长形,将其切为竖形片状者称“片吉”,将长形大黄横切成段者称“中吉”(个较大)、“苏吉”(个较小)等。集散于天水,品质优良,且有出口。

2.文县大黄

产甘肃文县、成县的家种品,外皮无横纹,断面锦纹不明显,色不鲜黄,无香气及油性。清水大黄(甘肃清水县家种品)与庄浪大黄(产自甘肃庄浪之水洛城)亦属铨水大黄型。

(三)马蹄大黄型

1.雅黄

产自四川九龙、雅安,个形大而松。雅安产者个形小,体轻,质次,多横切成段,外形如马蹄状,外皮横纹不多,内心糟朽如丝瓜络,色带茶黄,无高粱碴,星点大,气不香,味苦,涩味较小。

2.南川大黄

为重庆南川移栽品。此外,云南马蹄黄(粗者呈圆轮形,直径6~17cm)、羊蹄黄(小者呈圆柱形、长圆锥形,直径3~5cm)及陕西汉中、安康,湖北西北山区的野生大黄,在外形上也多切成马蹄形,亦名马蹄大黄。

【道地与分布】

掌叶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西北部、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也有分布。甘肃岷县、宕昌、礼县、文县、武都、康县、漳县、两当、西和等地亦有栽培。鸡爪大黄主产于青海与甘肃,四川西部、云南、西藏东部也有分布。药用大黄主产于西藏东南部、四川、云南、湖北、河南西部、陕西、甘肃等地。

上述大黄不论何种规格,均以削尽外皮(凉州大黄除外),体质充实,个头匀整,色泽黄亮,砸开后内呈槟榔纹朱砂斑点而无虚糠,锦纹明显,气香,性黏者为优。俗称“十大九糠”,言大黄大多个大多糠,因其在加工过程中水分不易外泄,且受冰冻,故而变糠。所以大黄以体质充实、干燥、断面显锦纹、稍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伪品及易混品】

1.华北大黄

为蓼科植物华北大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的根茎及根。别名:苦大黄、台黄、籽黄、峪黄、祁黄等。药材为不齐之圆柱形或圆桶形,长7~10cm,直径1~5cm,外表皮黄棕色或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但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习称“直丝”)。气不如西宁大黄香,味苦而涩,故有苦大黄之称,以与“香大黄”区别。

2.藏边大黄

为蓼科植物藏边大黄Rheum australe D.Don[Rheum emodi Wall.]的根茎。印度大黄即此种,云南称白牛尾七、牛尾七、大岩七。根茎呈圆锥形,根类圆柱形,长5~20cm,直径1~5cm,外表皮为红棕色,少数灰褐色,多纵皱纹,横断面浅棕灰色至浅紫灰色,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微香,味苦、微涩。新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蓝紫色荧光。

3.河套大黄

为蓼科植物河套大黄Rheum hotaoense C.Y.Cheng et Kao 的根茎。药材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5cm,直径3~7cm,带栓皮者灰褐色或灰黑色,表面具抽沟及纵皱纹,除去栓皮者多为土黄色或黄褐色,横断面淡黄红色,无星点。味涩而微苦,新鲜断面在紫外光灯下呈蓝紫色荧光。

4.天山大黄(新疆大黄)

为蓼科植物天山大黄Rheum wittrockii Lundstr.的根及根茎。维吾尔族医生称之为“热万”。根茎呈圆柱形,长8~20cm,直径2.5~4cm,外皮棕褐色,断面黄色,有放射状棕色射线,同心性环纹明显,无星点。味苦涩。新断面在紫外灯下显紫色荧光。

5.网果酸模

为蓼科植物红丝酸模Rumex chalepensis Mill.的根及根茎。根及根茎呈圆锥形。根茎顶端有茎基残痕及须毛状纤维,表面棕红色至棕灰色,并有多数纵皱纹或散在皮孔样疤痕。质硬,断面黄色,有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稍苦。

6.钝叶酸模

为蓼科植物钝叶酸模Rumex obtusifolius L.的干燥根及根茎。湖南、浙江临安称之为土大黄,浙江仙居、乐清称鲜大黄,四川称大昏药,江苏称其叶为鲜大青。主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较粗壮,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多有分歧。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呈黄色,具表面凹入的深沟条纹。味苦。

7.羊蹄

为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的根。亦称土大黄、牛舌大黄。根呈圆锥形或类圆锥形,较粗,表面为暗棕色,有横长样皮孔疤痕及皱纹,断面黄棕色,偶见腐朽样空洞。具特殊香气,味微苦涩。

8.皱叶酸模

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的根。亦称土大黄、牛耳大黄、羊蹄根、皱叶羊蹄等。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粗壮而肥厚,断面黄色,具特殊香气,味微苦涩而有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