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顽疾:过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这句话的大意是,真正高明的医生,不仅要治愈疾病,更要防患于未然。

在瘟疫、战争和饥荒威胁人类生存的古代,“治已病”是医学先贤们的首要任务,在当时百姓的心中,能够让奄奄一息的人起死回生的医生为“大医”。

而在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欣喜地发现,“治未病”的概念正在被广泛重提,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健康风尚:“坚持预防为主”“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疾病防治主体的转换,体现了数千年来人类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的转变,同时也是医学科学技术和理论日新月异演变过程的缩影。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威胁人类生存的疾病谱已经悄然改变。自1906年奥地利科学家克莱门斯·冯·皮尔凯首先提出“allergy”(过敏)一词起,人们对过敏的认识逐渐全面,过敏从“罕见病”“贵族病”转变为这颗蓝色星球上的大规模非感染性流行病。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以来,以高发病率、难以治愈为特征的过敏性疾病,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成为人类健康的新挑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过敏浪潮,如何成为“上医”,如何“治未病”?这是摆在过敏防控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通识教育,是当下社会扩大知识宽度和提升认知高度的新型学习模式,其精髓在于“博学与精专兼容,宽度与广度并举”。这一思想,古已有之。《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提倡博学和思辨的学习方式,强调各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当前,公民对过敏性疾病的知晓率、重视程度仍不足,过敏性疾病就诊率低。健康教育正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提升公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有鉴于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一众骨干,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临床经验积累,以典型生动的案例、发人深省的历史典故、细腻动人的笔触编写本书,为读者呈现出温暖的医学科普,目的是普及过敏知识,让更多的朋友成为自己的“上医”,积极防控“未病”,规范治疗“已病”。

本书从古代中国医药学家对过敏临床表现的记载、辨证施治的华夏智慧展开,到介绍西方学者对过敏的深入剖析、药物的研究开发、学科的体系建设等发展历程。全书内容纵横数千年,博古通今,将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知识融为一体,融入编者的专业素养和治学思想,恰恰是编者所在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之精神的深刻体现。读者可以在博学与精专的知识体系中自由翱翔,体会寓教于乐的惬意,领略通识教育之魅力。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本书的学术质量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感谢国内一流的编辑团队为本书的内容策划和制作提供鼎力支持。由于编写水平和时间所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期待广大同行、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世纪顽疾:过敏》编委会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