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 是谁正在偷空我们的骨骼
第一讲 骨质疏松“重女轻男”
骨质疏松症,简称“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它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一 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远高于男性
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联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抽样调查了中国大陆11省(市)共2万余人的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发现在5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为32.1%;而在65岁以上人群中,男性患病率为10.7%、女性患病率为51.6%。
女性之所以易患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因为女性在进入围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雌激素缺乏导致骨质疏松的机制,主要与以下三点有关:①破骨细胞活性迅速增高,骨丢失加快;②肾脏合成1,25双羟维生素D明显减少,肠道钙的吸收减少;③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加快骨的吸收。
二 女性骨质疏松防治的关键时期
我们曾经调查了600例年龄在45~94岁(平均72岁)的中老年女性,发现骨质疏松患病率在其进入围绝经期20年内增长速度最快,即从围绝经期的10%升高到绝经16~20年的63%(见下图)。因此,女性在进入围绝经期后20年,是骨质疏松防治的关键时期。

600例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在上述调查中还发现,女性绝经年龄36~62岁(平均50岁),其中有36例女性刚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骨密度T值=-2.5),这36例患者绝经0~38年,平均20年。也就是说,女性平均在70岁(即绝经20年)出现骨质疏松。
三 女性骨质疏松防治需关口前移
从上图中还可以看出,10%的围绝经期女性患有骨质疏松。女性在围绝经期就出现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这些女性在年轻时峰值骨量低于同年龄女性。因此,女性从年幼开始就要坚持喝牛奶和室外活动,以尽可能地提高峰值骨量。
女性绝经后骨密度的变化是一个持续下降的过程,但一位女性在绝经后何时发展到骨质疏松,受其绝经时骨量高低、绝经后骨质丢失快慢、是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