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作业治疗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作业活动分析的方法

作业治疗师可以使用活动分析或作业分析方法来完成作业活动分析的过程。

一、活动分析

活动分析的目的是让治疗师能够尽可能全面地理解活动的成分、对于服务对象可能的意义及其治疗特质。作业治疗师在临床实践中,应不断地对活动进行分析,从而培养熟练的活动分析能力,这样便可快速地理解大量活动的治疗特质。

(一)活动分析的内容

活动分析主要选择有目的性的活动作为分析的对象。活动分析在选择合适的活动之后,通常将这一活动分解成恰当的步骤序列,之后再进一步分析在完成每个步骤的过程中需要提供和使用的工具,以及在完成该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所需要的某些特定技能。活动分析的特别之处在于一般不需要考虑不同的服务对象,其在完成所选定活动时可能出现的不同方式。所选出的活动均具有典型的特点,不是某一服务对象的亲身经历,是一种较为抽象较为典型的活动方式,不涉及服务对象本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二)活动分析的模板

活动分析关注点在于确定活动需求和表现技能。首先决定活动通常发生的情境,包括物理环境、工具、设备、材料、时间、成本需求及社会需求。接下来,将活动分成若干步骤,且描述活动的任何顺序或时间需求。然后分析每一个活动步骤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有许多学者发展出不同的活动分析模板,作为作业治疗师活动分析的指引,虽然分析标准不一致,但大体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活动名称 简要描述想要分析的活动的内容。

2.活动适合性 分析活动适合的年龄、性别、社会文化或教育背景,以及所属的活动范畴。

3.活动所需的工具、材料和设备。

4.活动的空间需求 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对空间大小、家具的放置位置以及与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灯光和噪声等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5.活动的社会需求 描述活动所需的社会和文化需求,主要包括活动是个别进行还是多人同时进行?若是多人同时进行,患者与其他人的关系如何?患者在活动中的角色、活动的规则、活动的文化及象征性意义等。

6.活动的步骤及每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 顺序列出活动的步骤(一般不超过15个),以及每个步骤需要的时间。此外,可进一步分析这个活动一般情况下有无特定的执行时间点,例如在哪一天执行?或是在一天当中哪一个特定时间点执行?执行频率(每天、每周、每个月)等?

7.活动所需技能 分析活动执行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包括动作技能、感觉与知觉技能、情绪调节技能、认知技能以及沟通与社交技能等。

8.活动所需身体结构和身体功能 简要地列出执行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身体结构和身体功能。

9.注意事项 活动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安全性因素,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人群等。

10.活动的难易分级 列出至少三种方法分别进行活动的升级和降级,对活动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调整,以应对患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内容,作业治疗师可以对一项特定的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完成一份完整的活动分析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但随着临床经验的累积,作业治疗师会将活动分析的过程自动化,培养出迅速分析活动的能力。

二、作业分析

作业分析的目的是获悉服务对象在实际环境中特定的作业表现潜能和预判将面临的潜在问题。

(一)作业分析的内容

作业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从事活动的对象、作业活动本身,以及服务对象进行活动的环境。

1.从事活动的对象

进行活动的对象是影响作业活动的选择和完成表现的最主要的内在因素。个体的内在动机、兴趣、信仰、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以及个体的躯体状况和能力都影响着他/她的作业活动。作业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服务对象的精神、认知、躯体、情绪以及社会交流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分析个体需要完成的作业活动及是否具备完成作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这些因素间存在动态交互作用,一种占主要作用的要素可能影响特定及相关作业活动的参与。如一位老人在独自洗澡时跌倒,那么可能会拒绝之后独立洗澡的活动,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愿意进行。所以,在作业分析过程中,需要作业治疗师仔细分析影响作业表现的个体内在因素,以便促进作业治疗的进行。根据美国作业实践框架,我们把从事活动的对象的个体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1)精神层面:

个体在精神层面的认识影响着个体对自我、他人以及世界的认知,从而影响着其作业活动的选择和完成情况。个体的精神层面包括其价值观、信仰等。这些都能够激励个人对作业活动的坚持,尤其是在较为艰难的时期,个体的精神为其提供理解和接受生命事件的方式,以维持或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若作业活动违背了个体精神层面的认知,则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2)认知层面:

认知层面包括普遍需要的基础认知功能和特殊的认知功能。基础认知功能包括有意识的状态、定位定向能力等,特殊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知觉、思考、判断等。这些能力决定了个体进行实际作业活动的选择以及作业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计划和管理。

(3)躯体功能层面:

躯体功能层面包括感觉、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肌力、肌耐力、姿势控制、心肺功能、发声及言语能力等。这些功能决定了个体有能力参与到何种作业活动中,负责产生完成作业活动所需的感知觉反应,同时也负责完成身体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影响着作业活动完成的质量。

(4)情绪管理层面:

情绪管理包括在自己和他人互动过程中认同、管理以及表达感受的能力和技巧,其起到了强化良性互动并协调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影响着个体作业活动的参与程度、不同作业活动之间的协调情况以及完成作业活动的质量。

(5)社交技能层面:

社交技能涵盖了人与人之间互动交往所需的言语和非言语技能,个体的信念、生活和社会经历影响着个体对作业活动的参与。

(6)个体角色层面:

个体在不同组织或群体之中根据成员的组成不同和成员间的相互期望不同,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每个个体都会有许多不同的角色,如一个个体在家庭环境中可以是母亲,在工作环境中可以是老师,在厨房烹饪的环境中,可以被看作是厨师等。个体的角色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不仅与个体的性别、年龄相关,还与其所处的作业环境相关,而在这些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角色决定了个体所需要进行的作业活动。然而,由于角色的概念常会使个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限定在他人对其的期望之中,而忽略了个体本身的需求,因此需要引起注意。

2.作业活动本身

所选取的活动需是有意义、有目的及有参与性的活动。作业治疗师对于作业活动的分析需要考虑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技能以及实施过程中对于环境因素的需求。

(1)活动所需能力和技能层面:

包括以下几项。①躯体功能:运动、感觉等;②认知功能:记忆、注意、启动、思考、计划、解决问题能力等;③心理功能:认同、解决以及恰当地表达感受情绪的能力;顺应能力、自控能力、自尊心等;④精神层面: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索及认识的能力;⑤社交技能:与他人有效互动和交流所需的言语及非言语能力、合群性以及社会问题应对能力。

(2)活动实施环境因素的需求:

包括以下几项。①时间:个体从事活动分布于一天中的具体时间点,以及在一年及生命周期中的时间点。这三个时间断面能很好地揭示特定环境下活动的有用性。表示了在一年中的某一天从事特定的作业活动是否适合特定的年龄阶段。②地点:分析活动发生的地理位置、场地及其对活动的影响,也包括分析活动发生在户外还是室内、私人空间还是公共区域等。③设备:活动是否需要特殊设备,分析对特定设备的需求以及可获得性,工具是否易于获得,工具需要花费多少钱,在哪里以及怎样获取等。④安全性:活动相关的安全隐患是什么,如何避免这些风险,让患者参与决定对安全风险的接受度,特别是某些文化观念可能成为潜在的风险。

3.服务对象进行活动的环境

活动需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有意义地进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业环境的分析:

(1)文化环境(cultural context):

文化环境包括风俗习惯、信仰、活动方式、行为规范、社会对于每个个体的期待。文化环境影响着每个身处其中的个体,影响其每天的每个活动。文化环境可以和种族有关,也可以是一个特定的家庭、团体、工作场所、组织的文化,它影响个体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决定了作业活动的特定价值和接受程度。因此,作业治疗师在进行作业分析时需要考虑文化因素,以确保作业活动符合个体的目标,具有实用性。

(2)个人因素背景(personal context):

个人因素包括了个体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职业、所承担的角色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着个体的作业活动的选择以及作业活动的表现,如对于一个13岁的中学生来说,完成家务活动对于他远没有对于45岁的家庭主妇有意义。因此,作业治疗师在选择作业活动时,需考虑个体的个人因素,使个体完成对其来说具有意义的作业活动。

(3)时间背景(temporal context):

时间背景指的是用时间和历史的塑造所得来的背景环境,它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生命阶段;一天、一周、一年之中的时间段;活动的节奏以及历史因素,如个体现在已经退休十年,或人们一同庆祝国庆节等。

(4)虚拟背景(virtual context):

虚拟背景指的是不存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仅使用声波或电波进行沟通交流的环境。虚拟背景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聊天室、聊天工具、视频会议、电子邮件、远程操控等。由于现今信息产业的大力发展,虚拟背景也应当列入个体的作业分析之中。

(5)物理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

物理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自然环境方面涵盖了天气、地形、动植物等,它影响着一些作业活动实施的可能性。建筑环境包括了建筑物的结构、无障碍设施、设备、装置、照明及温度的调节、家具的位置摆放等,它影响着个体执行作业活动的方式以及质量。建筑环境的无障碍性可以有效地保障和提高作业活动的安全性,这也是作业治疗师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6)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涵盖内容广泛,错综复杂并且互相影响。个体每天需要在多重社会环境下进行作业活动,如家庭、亲友、同事、社区、组织等。社会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的作业活动,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活动。

社会环境中包括了社会结构,即根据不同的性别、角色、年龄等,通过对不同角色的需求进行组织,以满足社会的结构发展。社会结构由社会与文化所决定,影响着作业活动的选择。

社会环境还涉及作业的习惯背景。如习惯于饭后刷牙,或是每天晚上要喝粥等。习惯的产生既可以作为作业活动目的,也可能阻碍作业活动的选择和顺利进行。

从更大的方面来说,社会政治环境对于个体的作业活动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立法和资源的供应或分配影响个体的作业活动。政治和体制决策可能导致战争、就业减少、通货膨胀和资源的不可负担性,从而影响作业的可用性、可能性和不可避免性。

(7)经济环境(financial context):

个体的经济背景影响其对于某些作业活动的可及性。经济环境决定了个体在一些资源上的可获得性,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经济背景影响着个体的生活环境和可以获得的有利资源,会使个体的作业活动需求发生改变,如用自行车代步和使用汽车代步,以及有专车司机开车代步的人对于出行的作业活动需求不同。

(二)作业分析的模板

作业分析首先会考虑到是谁来从事这项作业活动,因此作业治疗师应当先对具体人的特质进行分析,包括其生活经验、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等。同时还需要分析个体实际的作业表现问题、身体结构和身体功能的问题、生病之前的生活环境以及活动本身的需求。活动本身的需求分析可以参考活动分析的模板。表2-2-1体现了作业分析与活动分析的内容区别。

表2-2-1 活动分析与作业分析的内容及区别

(三)三维作业技能分类

美国作业治疗权威专家Anne Fisher提倡的作业治疗干预过程模型(occupational therapy intervention process model,OTIPM)中的生活技能(作业技能)分类及描述方法,是用一套三维技能理念来分析仼何一项作业活动,这个理念有机组合了三类作业技能,包括:肢体活动技能、作业组织技能以及人际互动技能。表2-2-2总结了三类作业技能的详细内容。这套三维技能理念,让作业治疗师可从多方面分析某一作业活动对作业技能的要求,亦可为治疗师提供一套直接描述作业技能的词汇,不再局限于使用描述功能的词汇,如: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等字眼形容患者的作业能力。

表2-2-2 三维作业技能分类

作业分析可采用上述的三维技能理念,对作业活动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表2-2-3。

表2-2-3 作业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