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咳嗽
咳嗽的病因很多,除呼吸系统疾病外,心血管疾病、神经因素、药物、心理因素等也可引起咳嗽。临床上咳嗽可按病程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一、常见病因(表1-2-1)
表1-2-1 咳嗽的常见病因

二、常见病因的识别
(一)急性咳嗽
常见于普通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临床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涕、咽干、咽痒、咽痛、咳嗽、咳痰,伴或不伴发热。
(二)亚急性咳嗽
常见于感染后咳嗽,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迁延不愈,多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
(三)慢性咳嗽
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是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表现除咳嗽咳痰外,还伴有鼻、咽和喉部症状,如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频繁清嗓、咽后黏液附着、后鼻滴涕感。
2.咳嗽变异性哮喘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
3.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唯一的临床症状,干咳或咳少许白色黏液痰,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患者无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
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临床上典型患者除咳嗽外,还伴有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疼痛等,但也有患者以咳嗽为唯一的表现。咳嗽大多发生在日间和直立位,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
5.其他可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还包括变应性咳嗽、药物相关性咳嗽(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心因性咳嗽等。
三、诊断思路
(一)病史询问要点
有无前期呼吸道感染、咳嗽特点、伴随症状、既往史、诊治经过、一般情况、过敏史、职业或环境刺激暴露史、吸烟史、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其他药物史等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二)体格检查要点
体格检查要点包括鼻、咽、气管、肺部等,如咽喉、鼻腔情况,颈静脉充盈、气管的位置、肺部的视触叩听。
(三)辅助检查
有条件者可完善血常规、胸部X线、血氧饱和度监测等检查,若病情需要可转上级医院做胸部CT、肺功能、痰培养等检查。
(四)诊断提示
1.咳嗽伴发热,多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胸膜炎等。
2.咳嗽伴胸痛,常见于肺炎、胸膜炎、支气管肺癌、肺栓塞和自发性气胸等。
3.咳嗽伴呼吸困难,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肺结核、大量胸腔积液、气胸、心力衰竭以及喉头水肿、喉肿瘤、气管或支气管异物。
4.咳嗽伴咯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等。
5.咳嗽伴大量脓痰,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
6.咳嗽伴有哮鸣音,多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等。
7.咳嗽伴有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等。
四、治疗原则
1.急性咳嗽的治疗
原则上以对症治疗为主。若合并细菌感染,可适当应用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
2.亚急性咳嗽的治疗
感染后咳嗽为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通常不必使用抗生素,但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感染后咳嗽,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有效。对部分咳嗽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短期应用镇咳药、抗组胺药等。
3.慢性咳嗽的治疗
慢性咳嗽的治疗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五、转诊原则
1.诊断不明或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的咳嗽。
2.胸部X线检查怀疑为结核者。
3.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内占位性病变。
4.拟诊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咳嗽变异性哮喘等,需要进一步检查和专科治疗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