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项目选择与临床应用(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白细胞结果异常的实验诊断

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人总的血容量平均约为6L。其中约45%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白细胞是血液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在其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过程中,无论是其数量或质量的异常,都可导致疾病发生。本章所讨论的中性粒细胞异常增多或减少、淋巴细胞异常增多或减少、单核细胞异常增多或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或减少,都有不同程度数量异常或质量异常。

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3.5~9.5)×109/L,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通常以粒细胞为主,比例可达50%~75%;次之为淋巴细胞,比例为20%~40%;其他细胞比例都较低,如单核细胞为3%~8%,嗜酸性粒细胞为0.5%~5%,嗜碱性粒细胞为0~1%。

中性粒细胞直径10~15μm,胞体圆形,胞质量较丰富,内含许多细小、均匀、紫红色中性颗粒,依核分叶情况分中性分叶粒细胞(图2-1A)和中性杆状粒细胞(图2-1B),中性分叶细胞核呈分叶状,多分2~5叶,由染色质细丝相连接;中性杆状细胞,胞核弯曲成杆状、带状或腊肠样;染色质粗糙聚集,呈深紫红色。淋巴细胞直径6~15μm,外周血中最常见的是小淋巴细胞(图2-1C),核呈圆形,染色质粗糙,胞浆量少,染浅蓝或深蓝色。大淋巴细胞(图2-1D),核浆比较小淋巴细胞低,染色质较小淋巴细胞稀疏,胞浆丰富、可含少许嗜苯胺蓝颗粒。单核细胞(图2-1E)是外周血中体积最大的细胞。直径15~22μm,核型多样:圆形、肾形、山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伴有扭曲或折叠。染色质呈细网状排列,胞浆淡蓝或者灰蓝色,呈毛玻璃样不透明感强,内含有大量或者少量淡紫色或者紫色颗粒,常含有空泡。嗜酸性粒细胞(图2-1F)直径13~15μm,胞核常分2叶,呈眼镜状,胞浆充满有折光性、颗粒粗大、均匀分布的橘红色颗粒。嗜碱性粒细胞(图2-1G)直径10~12μm,较嗜酸性细胞小,细胞质着色不清,含数量较多、大小不一、排列杂乱的紫黑色颗粒,易覆盖于胞核上,而使胞核不清晰。

外周血白细胞检查是临床最基本和实验室最重要检验项目之一,临床上通常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参数包括: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五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含百分率和绝对值。手工法分类和形态学检查常用于特定的情况,如仪器受干扰因素影响计数有误、检测超出仪器线性范围、仪器出现报警提示时。常见的白细胞计数干扰因素包括:冷球蛋白或冷纤维素蛋白,不恰当的抗凝或混合标本而形成的聚集血小板(PLT)或纤维蛋白原,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巨大血小板,聚集红细胞或缗钱状红细胞,难溶红细胞等。这些干扰因素会影响仪器白细胞散点异常,从而导致计数结果或分类比例错误。除了对干扰因素的报警,血细胞分析仪还能对某些结果异常进行报警,如血液中各类白细胞计数或比例异常、出现原始细胞或不成熟粒细胞、出现异常的淋巴细胞、出现有核红细胞等。当干扰发生或标本结果异常报警时,检验者需根据实验室复检规则流程进行白细胞手工计数或者白细胞形态观察。

白细胞结果异常实验室分析路径见图2-2。

图2-1 各种典型形态白细胞图

图2-2 白细胞结果异常实验室分析路径图

HFLC:高荧光强光淋巴细胞;IG:未成熟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