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项目选择与临床应用(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止血、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障碍或失常所引起的,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理过程或症状。可以是原发性、先天性、遗传性的,也可继发于各种疾病(如肝脏病、尿毒症等),或作为一个病理过程成为并发症(如生理性分娩并发羊水栓塞),及疾病发展(如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广泛转移性肿瘤)的表现。根据发病机制,出血性疾病可分为六大类:①血管因素引起的出血;②血小板因素引起的出血;③凝血因子异常所引起的出血;④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所致出血;⑤纤溶过强或亢进所引起的出血;⑥综合因素所致的出血。血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全球的重大健康问题,按照累及的血管系统分类可分为动脉系统血栓栓塞和静脉系统血栓栓塞,动脉系统血栓栓塞表现为受累血管支配的相应器官缺血,甚至坏死,及时的血管再灌注治疗可以挽救相应器官,也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静脉系统血栓栓塞包括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DVT),表现为受累静脉回流障碍,DVT血栓脱落后表现为肺血管栓塞,重者可危及生命,需要在时间窗内给予再灌注治疗。目前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结合影像学检查的D-二聚体定量检测可对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进行排除诊断。实验室检查对血栓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抗栓治疗的监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