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0章 好戏不低调
忻城伯赵世新看着自家世子,肃声说道:
“可这京营积弊如山,单凭我一己之力,孤掌难鸣,又岂能撼之!”
“辽东大败,朝廷马上要整顿京营,这一来,又有多少旧账要被翻出!”
“为父坐这位置三年,总有得了好处的,可也有挡了财路的,这些人莫不会走动一番?”
“趁着整顿京营,把所有事情推到我头上......这位子,不就空出来了?”
“旁人看在眼里也不会多说什么,只道是:大家的位置大家坐。也到了时候,让这忻城伯下来了。”
大明立国二百余载,至万历四十七年,世袭公侯伯爵所存已不足半百。
公爵者,内不过三,乃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希皋;外不过二,乃魏国公徐弘基、黔国公沐昌祚。
另有,留在京师侯爵一十有三,伯爵三十有二。
赵之龙明白,这些爵爷之中,哪怕是些事不关己的旁人,也不会看着自家大人一个伯爷,长久的呆在京营的位置上。
于是,他问道:“......大人,那您的意思是......”
赵世新懒得解释,直接盯着赵之龙问道:“你去京营打招呼的时候,许多人是不是还满脸笑意,拍着你的肩膀,夸奖与你?”
“......”,赵之龙,“唰”的一下,霎时间涨得通红,就像脱光身子,被人看穿了一样。
“他们是把你放在火架子上烤——这个节骨眼,再搞这一出,你让为父,更难自处!”
赵之龙听罢,颓丧的低下了头......片刻之后,他不甘心的说道:“大人,孩儿错了!”
“那咱就先放过这个郎官,只是如今,该如何是好?咱家要低调行事?”
忻城伯赵世新,在书房中来回走着,就像摆钟一样,来回反复:
“低调?呵,且不说这京里那些勋贵,就单单一个李总宪,他就能放过你?”
直至窗外忽然传来一声山雀掠过的啼鸣,他的脚步才微微一顿。
忻城伯停下脚步,郑重的说道:“有些人就爱在旁看好戏,等着咱落难,可咱偏偏不能遂了他们的意!”
他重新坐回大案,抬手轻叩案台,语声铿锵:“今日,我便下京营军令,命各大营提督逐一签署购马之事!”
赵之龙听得心头一紧,忙道:“可兵部那边......”
“哼,”忻城伯冷笑一声,瞥了他一眼,“你不过是提前登记马匹数量,报于营中,以便筹款。”
“还未曾正式采买,何谈逾越?你可明白!”
赵之龙一愣,终于明白这话的意思,心领神会,暗道一声: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自家带兵只是去骡马市登记一下意愿,又不犯法,更不需要兵部的核可啊!
这我咋没想到!
“孩儿明白!,只是万一,都察院弹劾孩儿,这事应该如何应对?”
忻城伯脸色微微一动,缓缓说道:
“那就要哄圣上开心......”
“总之,这出戏,定要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绝不能低调!”
-----------------
此时,还在兵部的李伯弢哪里知道如此之多。
当他给雷跃龙看完面相之际,旁边的万谷春一看,赶紧说道:“伯弢兄,你不能厚此薄彼,也替咱看看。”
李伯弢,见万谷春摆好了姿势等着自己看相,心中也无可奈何,毕竟这庶吉士的诱惑太大。
可一边雷跃龙是入阁为相,这边自家总不能对万谷春说:你是因剿逆不力,被撤职了吧!
这万谷春乃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人,最后升为陕西关西道副使,管辖凤翔、平凉两府,在督师孙传庭手下参与讨逆,兵败被撤。
李伯弢思忖了半天,心想反正咱到了明朝之后,这历史也不定如何发展,斟酌了一下说道:
“以小弟看来,谷春兄,今后会有大劫......不过,遇贵人相助,有惊无险而已!”
啊?万谷春听后,哭笑不得,也不知该庆幸还是诅丧。
李伯弢见万谷春这般模样,也只好安慰道:“谷春兄,人生一场,不就是“平安”二字么!”
万谷春听后,略略点头:“惭愧,惭愧,小弟着相了......”
李伯弢正待回身,却听闻身后,又传来两声“伯弢”,“伯弢兄!”。
他回头一看,原来自己身后二排,左中右的三位同年,三头并靠,往前探来。
左边脑袋说道:“咬希,伯弢,也替咱看看?”
中间脑袋说道:“雷猴,伯弢兄,你先睇我!”
右边脑袋说道:“歹势,小弟不急,要不明天,你替我瞧瞧?”
李伯弢无奈,闭上眼睛,从左往右,一个个点去:
“督抚经略。”
“阁部之姿。”
“镇抚一方。”
说完之后,回头在位上坐好,也不理他们。
这身后三人左右互相看了看,半信半疑,也不知是高了还是低了。
“捷春,你听清了?”
“吾驺兄,他说你有阁部之姿!说文岳兄是督抚经略!”
“准吗?”
“希望准也希望不准!”
“点解?”
“家中老人希望三代内出一元辅,小弟深感压力......”
。。。。。。
就在这时,李伯弢的救命稻草终于来了。
霍教授又开始上课了。
这次教授的不是向皇帝行文的格式,而是兵部的公文体系,也即官僚体系内的行文的格式。
除了向皇帝进奏的公文外,中央到地方,在京各衙门之间的文移也有着相应的规范。
文移的方式有各种各样,但其中主要的是“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三种公文格式。
这三种行文的区别是按照行文对象的品级来定:
若品级高于兵部的,则使用“上行文”,比如兵部行文五军都督府。
兵部乃正二品衙门,而五军都督府则是正一品衙门。
所以,通常行文的格式是“兵部咨呈左军都督府。”
各地都指挥使司行文兵部,虽然两个衙门都是正二品,但兵部乃京堂,天然高一等,所以格式同样“都司咨呈兵部”。
若是其他衙门也一样,比如“布政司咨呈户部”。
不过还没完,因为这是两个品级差不多的衙门之间的上行文。
若是品级相差很大的上行文,则是用呈状,比如四品的应天府行文兵部,即“应天府呈兵部”。
若品级低于兵部的,则使用“下行文”。
下行文主要使用照会,即“左军都督府照会兵部”或者“兵部照会按察司”。
若品级和兵部一样,则使用“平行文”。
平行文主要使用平咨,即“兵部平咨蓟辽督师”,“兵部平咨工部”。
或者“兵部平咨都司”,在这里兵部是出于谦虚的角度认为双方一样,所以使用“平咨”。
若是在兵部体系内部,则也有区分。
这上行文,还是呈状,“武选司呈杨部堂”。
下行文,则是用札付,“左侍郎札付职方司”。
平行文,则是用平关,“武库司平关车架司”。
不过,这样的行文格式只是冰山一角,这只不过是教授了一部分而已。
当李伯弢听得昏昏欲睡之时,终于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