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更有花: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十周年特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未来展望规划

悠悠十年,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一直秉持“扎根本土,衔接世界”的理念前行。一方面,校友会成为马来西亚学子的桥梁,在马来西亚提供优质的华文教育环境,鼓励青年学子到北大深造;另一方面,校友会成为北京大学通往国际的驻站,促进马中交流与合作。目前校友会正在推行博雅幼苗人才培养计划,让更多学子接受华文教育,孕育他们留学北大的契机。此外,校友会也在筹备校友会基金以及设立北大之友俱乐部,希望聚集志同道合之人资助和推进校友会的发展,也想为校友提供一个联谊平台,加强校友、北大之友和北大之间的联系。

1.博雅幼苗人才培养计划

校友会一直关心马来西亚的教育动向,除了积极推动华文教育,也秉持跨文化和跨族群的目标,拟定各种促进马来西亚多源流教育互动的计划。博雅幼苗人才培养计划就是结合马来西亚国情和全球视野应运而生的创新思路。

这项计划旨在培养马来西亚的全方位人才,促进国民团结,为就读于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成绩优异的清寒子弟提供奖学金等多方面的援助。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发展至今,除了坚守文化传承的精神,也吸引了不少友族同胞接受华文教育。非华裔学生报读华文学校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体现了华文教育兼容并包的特色,也形成了华文教育的新气象。校友会借鉴了不同国家的教育发展思路,结合马来西亚国情,经过几年时间的规划之后执行博雅幼苗人才培养计划,为有志向学却面临经济困境的莘莘学子提供多方面的协助,让他们得以安心在华文独立中学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努力学习,未来成为马来西亚的佼佼者。

博雅幼苗人才培养计划先由中小学校长向马来西亚校友会推荐符合资格的受益人,之后校友会将组织遴选委员会进行面试,遴选受益人以及协调赞助人。赞助人除了资助受益人中学全部学杂费与部分生活费,每年还会定期与受益人会面,跟进学习动态。此外,这项计划亦由北京大学马来西亚在籍学生或青年校友担任受益人的辅导员,关注受益人的成长与身心健康。简而言之,这是一个由校友会搭建平台、赞助方支持领养、辅导员提供指引以及受益人努力向学的坚实网络,希冀年轻学子毕业之后,可以继续在大中华圈修读高等教育,或在各个地区推动华文教育和文化。

校友会于2018年开始构思该计划,并在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文胜老师2019年访马时启动。至今,校友会参访了吉兰丹育正华小、培植华小,以及雪兰莪龙溪华小等学校,从准备升入中学的学生当中物色合适的培育人选。校友会除了关注合适人选的在校成绩,也会关注他们的课外活动表现,并且通过家访了解申请人的家庭背景。经过面试并且与校方讨论之后,校友会在2020年正式启动博雅幼苗人才培养计划MYPKU-BY001,并在2022年继续推进MYPKU-BY002。目前已经有两位学生获得推荐,成为博雅幼苗人才培养计划受益人,她们都在马来西亚巴生兴华中学就读。逢年过节,校友会和受惠学生家人都会齐聚一堂欢庆佳节,交流互动,维持联系。

校友会走访全马各地的华文独立中学及国民型华文小学进行考察并宣传这项人才培养计划,也获得当地华社和学校的支持与响应。可以说,博雅幼苗人才培养计划涉及社会有心人士、大学在校生或毕业生、中学就读者,秉承“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精神,是一份情怀,也是一种传承。通过推广这项计划,校友会希望促进多元文化的教育和互动,培养拥有国际视野的马来西亚未来领袖,同时为马来西亚国民团结出一份力。

2.首推“众筹—回酬”模式,设立校友会基金

为了实现校友会联系国内、接轨国际的目标,成立之初就已经思考如何汇集充足的资金以推广活动和项目。校友会相信伸出援手的资助人必然认同校友会理念,而校友会也希望回馈资助人的支持和善意,因此寻找一个既能顾及市场利益,又能实践公益活动的途径,希冀校友会和资助人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共同稳健发展。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校友会推出“众筹—回酬”模式搭建新平台,一方面通过百川汇海、聚沙成塔的方式,号召志同道合之人齐心协力设立校友会基金;另一方面则希冀超脱市面上普遍的慈善捐款,整合市场资源,以五年稳定租金回酬、五年后保底回购的优势来招募社会人士投资校友会发展项目。

以“众筹—回酬”模式营造合作双赢的投资格局,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可以说是首创先河,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这种模式得以实现,源自两份机缘。第一份契机发生在2016年,当时校友会会长赖贞瑝、秘书长詹缘端以及理事李书勤辗转多次,终于联系上林毅夫教授,邀请他参加在马来西亚举办的第一届博雅论坛,并做主题演讲。林教授不但答应邀约,还赞同赖贞瑝会长等人拜会时的建议,即借助论坛之后的晚宴筹款,所得款项用以设立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基金,推动校友会的持续发展。林毅夫教授的认可和支持,给予了校友会极大的鼓励和信心,向设立基金的目标前行。

因缘际会,巴生巨盟批发城集团董事经理拿督林成国同意赖贞瑝会长的理念和规划,开启了第二份契机。林先生长期为校友会提供会所,供联谊交流、会议讲座、休息消闲之用。校友会基金项目从草创阶段到落地执行的筹备过程,林先生也从未缺席。为了确保所有细节妥当,校友会与巴生巨盟批发城前后开了近40次会议才落实计划的整体概念。经过副秘书长陈茹华和理事李书勤处理法律文件和起草文稿之后,校友会最终决定以结合众善力量的方式,开放名额让校友投资GM Bukit Bintang商城的商铺单位,部分回酬则成为校友会基金。举例而言,校友以基金发起人的名义,以团购方式享有8折优惠购买原价100万令吉的产业。发起人可以自行发展产业,或让开发商包租,并且一年享有7%的租金回酬。购置5年之后,发起人可以选择继续发展产业,或者以原价卖回给开发商,并将其间所得利润的10%作为校友会基金。

陆景华校长(左一)为校友会基金题字

这种以商业投资驱动公益事业的形式在马来西亚史无前例,参与者不只是基金的捐献者,还是基金的发起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善心人士以众筹为初衷,响应公益项目,资助校友会发展;以回酬为丰厚的回报,不但得以投资房地产,也能成为基金的发起人,为校友会的发展史留下一笔灿烂的事迹。这个项目经过赖贞瑝会长的大力推广,获得不少北大校友及北大之友的响应,也获得新加坡、菲律宾和中国等多国校友的支持,使基金项目增添更多的国际元素。

除此之外,校友会也采用其他募款形式,让各界人士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助力校友会发展,形成多元丰富的资助人际网络。比如有兴趣者可以捐献10万令吉成为基金发起人,或者让每位捐献2000令吉的校友都能在校友会会所的“十周年校友墙”上留下芳名,共同搭建校友会基金这座厚实的堡垒。这些规划都是“众筹—回酬”模式的延伸,对内可以促进与在籍学生、校友以及北大校方的交流互动,对外则得以加强社会工作,联系马中关系,衔接国际平台。

目前校友会基金的发起人兼捐献人如下:

所得资金将在不动用本金的情况下,以基金的投资所得利润实践以下宗旨:

(1)支持马来西亚与北京大学的合作,在经济、文化、教育、科学领域进行经验交流;

(2)会务的建设和未来发展;

(3)提供助贷学金,支持马来西亚优秀学子到北大深造。

3.北大之友俱乐部

北大之友俱乐部是校友会所设立的联谊平台,希望凝聚理念相同的友好人士,一同促进校友和社会各界的互动,推进马中文教界的友好发展。赖贞瑝会长为倡议人,并与拿督孔令龙局绅、黄颖欣、林建发为四位发起人,俱乐部创会会长则是多美集团执行长、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署理总会长拿督吴逸平。上述几位都跟北大缘分深厚,尤其拿督吴逸平在十几年前参加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的海外华侨研修课程之后,被推荐前往北大参加短期研修课程,与世界各地的精英交流学习,开拓视野和人脉。吴先生对北大提供的契机心存感念,也持续关注校友会的发展和动向。与此同时,赖会长敬佩吴先生“兼容并包,积极进取”的北大气质,主动邀约他担任俱乐部的首届会长,希冀可以齐心合力推动校友会的发展。吴先生起初担心无法胜任职责而略有迟疑,最终还是被俱乐部多元包容以及充满国际视野的特点打动,欣然接受了这项担当与使命。

北大之友包括曾经前往北大访学、参访培训、学习短期课程的学员,也包括认可北大精神、想助力北京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友好人士。俱乐部无须处理校友会的行政工作,但可以参与推动校友会发展,通过这个平台促进交流。北大之友俱乐部希望达到双赢的效果,除了提供平台让北大之友联络感情,建构更为扎实亲切的人际网络,同时欢迎对北大感兴趣的公众人士参加北大短期课程,通过俱乐部认识北大,与世界各地的北大之友接轨。北大之友俱乐部的成员将会成为校友会最坚实的后盾,一同为校友会更为灿烂的未来努力。

4.南洋北大人:形塑东南亚北大校友圈

2022年12月3日,马来西亚校友会于吉隆坡举办“博雅之夜”毕业典礼暨校友联谊活动。活动结束后,代表马来西亚校友会的赖贞瑝会长与泰国、新加坡两国校友会的代表商议,初步形成“南洋北大人”齐聚一堂的想法。从燕园毕业的东南亚学生人数众多,虽然他们在不同时代于北大学习生活,可能不曾在校园碰过面,但是在社会上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总会在各行各业相遇,而“南洋北大人”正是想加强东南亚北大校友的情谊,同时与世界各地的校友建立更为宽广的联系网络。

这一倡议陆续得到菲律宾、缅甸、印尼(筹)、越南(筹)校友会,以及中国深圳、香港、台北校友会的支持。通过各方多次协调,2023年5月12日在曼谷举行了“‘南洋北大人’同庆125周年校庆”活动。这项活动首先是为了共同庆祝母校的生日;另外,大会也借此契机搭建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推介“南洋北大人”的文化符号,希望以此助力母校发展,在东南亚地区推进社会进步,乃至于为东南亚的发展注入更多北大校友的力量。除了东道主北大泰国校友会的成员,本活动也吸引了来自东南亚各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筹)、越南(筹)和缅甸]校友会与中国深圳、香港、台北校友会共60多位北大校友的踊跃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文胜老师也远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并为“南洋北大人”送上祝福。他不仅为活动亲笔题字,还远程送来贺词,对“南洋北大人”的努力与团结友爱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了反映“南洋北大人”的愿景,配合参访活动的主题,北大泰国校友会在第二天安排了独特的行程:报德善堂、三宝公庙、历史博物馆、暹罗天地、湄南河。各国校友纷纷赞赏华人先贤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随着“‘南洋北大人’同庆125周年校庆”活动的圆满结束,“南洋北大人”这一文化符号在各国校友心中萌芽。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推进,团结“南洋北大人”,助力母校发展,将会成为“南洋北大人”延续的精神与传统。

不论执行博雅幼苗人才培养计划,推广“众筹—回酬”模式设立基金,倡议俱乐部,抑或提出“南洋北大人”的构思,校友会的初衷不变,就是希望可以继续推荐更多优秀的马来西亚学生到北京大学求学,把青年学子推向国际社会,加深马来西亚及南洋地区的学生与世界的交流互动。报读北京大学的大马学子人数逐年增加,就是校友会辛勤努力的最好证明。经过十年的积累和努力,校友会将继续推广各种计划和活动,促进跨国界、跨族群、跨文化等各个层面的沟通,让更多大马学子走进燕园,凝聚校友情谊,加强互动,持续助力北大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