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编 上古民办教育史
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与学校教育的创立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远古至公元前771年)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从公元前2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曾经长时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我国的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距今十万年至二三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远古社会由原始人群阶段进入母系氏族社会。氏族制度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是由类人猿的群体转化而来的。在原始社会中,教育和人们的社会生产及社会生活密切结合,无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教育公平,学在民间,其手段也限于言传身教。
大约55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我国远古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体系,也是人类历史发生的最深刻的变革之一。正是在父系氏族公社末期,产生了“成均”和“庠”具有学校萌芽性质的教育机构。先秦史籍中已有不少关于学校和教育的传说,这些教育传说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端。[1]
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文明初期的时代。此一时期,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私有财产的形成,出现了阶级分化,原始社会开始解体,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而已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大约出现在五千年前。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华夏民族步入奴隶制社会时期。夏代是中国青铜文化时代的开端,也是奴隶制社会初始时期,随着阶级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活日益丰富,教育由原始社会的言传身教发展到学校教育。商代是中国奴隶制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青铜文化鼎盛的时代,商代的瞽宗、学、庠等文化机构已初步具有了学校形态。西周已出现了相对独立的学校教育机构,还形成了以礼乐为核心的教育内容。西周的“学在官府”体制引导着教育朝着更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并且为春秋时代私立教育的兴起和儒家教育思想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家庭教育是私立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春秋时期的教育史籍文献,就已记载了家庭教育的有关情况。《礼记·内则》记述了西周时期贵族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准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户门,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可见家庭教育从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习惯入手,随着年龄的增长,教以基本的礼仪,这是私立教育的早期形态。因此,夏商周(西周)时期的贵族家庭教育可视为私立教育的早期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