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暗流涌动,决胜千里
突厥族大败而归,残军在草原上艰难跋涉,士气低落至极点。阿古达坐在营帐中,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面前的桌案上,摆放着破损的军旗与染血的弯刀,似在无声诉说着这场惨败的耻辱。帐内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息,阿古达的拳头紧握,关节因用力而泛白,他心中的怒火如熊熊烈焰,疯狂燃烧,却又无处发泄。
“大汗,”帐帘被掀开,一位身形佝偻、眼神阴鸷的老者踱步而入,正是突厥族的巫师莫尔根。他手中握着一根镶嵌着诡异宝石的法杖,每走一步,法杖上的铃铛便发出清脆却又透着森冷的声响。莫尔根微微躬身,声音沙哑地说道,“此番战败,并非我族勇士之过,实乃大熙朝那楚逸尘太过狡诈。但大汗不必忧心,我夜观星象,近日将有变数,我族复仇之机,或许将至。”
阿古达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冀,却又很快被怀疑所取代:“莫尔根,本汗如今已损失惨重,可容不得你再拿这些虚无缥缈的星象之言来诓我。”
莫尔根不慌不忙,缓缓抬起法杖,指向帐外夜空,宝石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幽光:“大汗,您看那北斗七星旁,有一星光芒忽明忽暗,此乃灾星异动之象。大熙朝内部,必将出现纷争。那时,便是我族再度出击的绝佳时机。”
阿古达沉思良久,冷哼一声:“即便大熙朝内部生乱,那楚逸尘也绝非易与之辈,他定不会轻易离开边疆。”
莫尔根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大汗,只需略施小计,定能让楚逸尘分身乏术。”说罢,他附身靠近阿古达,低声道出了自己的计划。阿古达听着,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狰狞的笑意。
与此同时,在大熙朝京城,宰相李明德府中,一场秘密的会面正在进行。李明德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面前的茶盏早已凉透,却未曾动上一口。下方客座上,一位身着灰色长袍、面容冷峻的男子正低声汇报着:“大人,据可靠消息,突厥族虽遭大败,但并未死心,他们似在谋划着一场更大的阴谋。而且,近日京城中也出现了一些可疑之人,行为诡秘,怕是与突厥族有关。”
李明德微微点头,神色凝重:“此事不可大意,务必密切关注那些可疑之人的动向。另外,边疆战事虽暂获胜利,但突厥族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楚逸尘王爷那边的防御情况,也需持续跟进。”
男子应了一声,犹豫片刻后说道:“大人,还有一事。近日朝堂上,有几位大臣频繁走动,似在暗中商议着什么,言语间对王爷多有不满,恐生变数。”
李明德脸色一沉,目光中闪过一丝忧虑:“如今边疆局势危急,这些人竟还在朝堂上搞小动作。王爷一心为国,守护边疆,他们却只想着一己私利。此事切不可声张,你继续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
男子退下后,李明德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满是担忧。他深知,朝堂之上,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若不能妥善处理,恐将影响边疆战事,危及国家安危。
而在王府中,苏瑶正坐在窗前,借着微弱的烛光,仔细地为楚逸尘缝制着一件棉衣。她的眼神专注而温柔,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丈夫的思念与牵挂。林婉儿坐在一旁,手中拿着一本书,却无心阅读,不时望向苏瑶,欲言又止。
“婉儿,你若有心事,不妨说出来,憋在心里,可别憋坏了身子。”苏瑶停下手中的针线,抬头看向林婉儿,微笑着说道。
林婉儿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姐姐,我近日听闻朝堂上有些大臣对王爷颇有微词,说王爷在边疆拥兵自重,恐怕……”
苏瑶的手微微一顿,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她轻轻叹了口气:“婉儿,王爷一心为了国家和百姓,那些人却无端猜忌。不过,王爷行得正坐得端,我们不必为此忧心。只是,边疆战事吃紧,王爷肩上的担子太重了,真希望他能早日平安归来。”
两人正说着,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来,单膝跪地,呈上一封密信:“王妃,京城暗卫传来的紧急密信。”
苏瑶接过密信,拆开信封,展开信纸,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看完信后,她将信递给林婉儿,说道:“婉儿,京城似乎出了些状况,有人在暗中针对王爷,散布谣言,意图扰乱朝堂。”
林婉儿看完信,秀眉紧蹙:“这可如何是好?王爷在边疆拼死拼活,这些人却在背后搞小动作。”
苏瑶沉思片刻,说道:“此事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明日,我便进宫面见皇后娘娘,将此事告知于她,希望能借助皇后娘娘的力量,平息这场风波。”
次日清晨,苏瑶精心梳妆打扮后,进宫面见皇后。在皇后的宫殿中,苏瑶将朝堂上的暗流涌动以及突厥族可能的阴谋,一五一十地告知了皇后。皇后听后,脸色微微一变,说道:“竟有此事?这些大臣,不顾国家安危,只知争权夺利。楚逸尘王爷为我大熙朝立下汗马功劳,怎能容他们这般污蔑。瑶儿,你且放心,此事本宫定会禀明皇上,让皇上主持公道。”
苏瑶起身,盈盈下拜:“多谢皇后娘娘。王爷在边疆日夜操劳,只为守护国家安宁。若能得到皇上的支持,王爷定能安心御敌,不负皇上与娘娘的信任。”
而在边疆,楚逸尘正带领将士们加固防御工事。经历了上次的大战,他深知突厥族不会轻易放弃,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他身着铠甲,穿梭于士兵之间,亲自指导士兵们修筑城墙、设置陷阱。士兵们见王爷如此以身作则,士气大振,干活愈发卖力。
“王爷,”赵勇匆匆跑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京城传来的书信。”
楚逸尘接过书信,拆开阅读,脸色渐渐变得阴沉。信中详细描述了京城朝堂上的纷争,以及有人暗中针对他散布谣言的情况。看完信后,楚逸尘将书信递给赵勇,说道:“赵将军,看来京城那边出了些乱子。有人不想看到我在边疆建功立业,竟使出这般下作手段。”
赵勇看完信,气愤不已:“王爷,这些人太过分了!王爷一心为国,他们却在背后捅刀子。不如王爷上书皇上,揭露他们的阴谋。”
楚逸尘微微摇头:“此时上书,恐会让皇上心生疑虑。而且,边疆战事紧急,我不能因这些朝堂纷争分心。如今,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事,守护好边疆。待击退突厥族,一切谣言自会不攻自破。”
赵勇点头称是:“王爷深明大义,末将佩服。只是,若京城那边的风波愈演愈烈,恐怕会影响到边疆的军心民心。”
楚逸尘目光坚定,望向远方:“军心民心,皆系于我手。我会让将士们和百姓们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守护国家和家园。至于京城的事,自有皇上和皇后娘娘做主。我们只需守好边疆,便是对那些阴谋最好的回应。”
然而,突厥族的阴谋远比他们想象的更为复杂。莫尔根的计划开始逐步实施,他派出一批精通易容术的刺客,潜入京城,伪装成朝廷官员,在朝堂上制造混乱,进一步激化大臣们之间的矛盾。同时,他还散布谣言,说楚逸尘与突厥族暗中勾结,故意放走突厥族残军,以谋取私利。
一时间,京城内外人心惶惶,朝堂之上争论不休。一些不明真相的大臣纷纷上书皇上,要求严惩楚逸尘。皇上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章,眉头紧锁,心中也开始对楚逸尘产生了一丝疑虑。
而在边疆,楚逸尘也感受到了来自京城的压力。一些士兵开始私下议论纷纷,军心出现了些许动摇。楚逸尘察觉到这一情况后,立刻召集全体将士,在军营前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
“将士们!”楚逸尘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士兵,“如今京城中有人妄图污蔑本王,扰乱军心。但本王问心无愧,自镇守边疆以来,一心只为守护国家和百姓,从未有过丝毫懈怠。突厥族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再次进犯。我们身为大熙朝的将士,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怎能因这些谣言而动摇?我们要用手中的刀枪,捍卫边疆的安宁,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士兵们听了楚逸尘的话,群情激愤,纷纷高呼:“愿听王爷号令,誓死保卫边疆!”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快马加鞭赶来,报告道:“王爷,突厥族又有异动!他们在边境附近集结了大量兵力,似有再次进攻的迹象。”
楚逸尘脸色一凛,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绝:“来得正好!本王正愁无法向京城证明自己的清白。传令下去,全军进入一级戒备,准备迎敌!”
随着楚逸尘一声令下,边疆的军队迅速行动起来。士兵们各就各位,严阵以待,城墙上摆满了防御武器,弓箭手们搭弓上箭,目光警惕地注视着远方。
而在京城,皇后得知朝堂上的混乱局面后,心急如焚。她再次进宫面见皇上,声泪俱下地说道:“皇上,楚逸尘王爷对我大熙朝忠心耿耿,绝不可能做出背叛国家之事。如今边疆战事紧急,王爷正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朝堂之上却有人趁机污蔑王爷,扰乱军心。若长此以往,边疆危矣,国家危矣!皇上,您一定要明察啊!”
皇上看着皇后,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长叹一声,说道:“皇后所言极是。朕险些被那些奸臣蒙蔽了双眼。来人,传朕旨意,严查朝堂上散布谣言之人,若查明属实,严惩不贷!同时,传旨给楚逸尘王爷,让他安心御敌,朕对他深信不疑。”
旨意传达至边疆,楚逸尘得知皇上对自己的信任,心中感动不已。他深知,这一战,不仅关乎边疆的安危,更关乎自己的清白与国家的尊严。他暗暗发誓,定要将突厥族彻底击退,让那些阴谋家的诡计彻底落空。
此时,突厥族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阿古达骑着战马,站在阵前,望着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大熙朝军队,眼中闪过一丝不屑:“楚逸尘,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本汗定要踏平这座城池,让你为你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楚逸尘站在城墙上,目光冷峻地看着阿古达,大声喝道:“阿古达,你屡次进犯我大熙朝边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今日,便是你的葬身之地!”
随着一声令下,战斗正式打响。突厥族的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向城池,他们呐喊着,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试图攻破城墙。城墙上的士兵们则奋力抵抗,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军,石块、滚油纷纷落下,砸向突厥族的队伍。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阿古达见攻城受阻,心中大怒,他亲自率领精锐骑兵,绕到城池侧面,试图寻找突破口。然而,楚逸尘早已料到他的这一招,在侧面埋伏了一支精锐部队。当阿古达的骑兵出现时,伏兵四起,与城墙上的守军形成夹击之势。突厥族的骑兵顿时陷入混乱,被打得节节败退。
阿古达见状,心中惊恐万分,他没想到楚逸尘的防守如此严密,自己的计划竟再次落空。他不敢恋战,连忙下令撤军。然而,楚逸尘怎会轻易放过他。他率领大军,乘胜追击,一路将突厥族的残军赶出了边境。
此役,楚逸尘大获全胜,不仅彻底击退了突厥族的进攻,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粮草。边疆的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涌上街头,庆祝胜利。而在京城,皇上得知楚逸尘再次立下赫赫战功,龙颜大悦,对楚逸尘的信任更加坚定。他下令严惩了那些在朝堂上散布谣言的大臣,朝堂上的风波终于得以平息。
经此一役,楚逸尘的威名传遍了大熙朝的每一个角落。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捍卫了边疆的安宁,也证明了自己的清白。然而,他深知,战争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突厥族随时可能再次进犯。他将继续坚守在边疆,带领着将士们和百姓们,为了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安宁,继续奋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