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必修课:字体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文字起源

文字设计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的,是人类通过长期生产与实践总结出来的产物。人类将抽象的几何符号与象形图符逐渐发展成文字,是人类文明产生质的飞跃的最好证明。过去人们认为文字具有超越自然与物质的力量,产生了许多关于先人造字、塑字的方法和过程的美丽传说,使我们从中体悟到人类认识自然、创造生活的原始动力。下面就讲述两段关于文字起源最有影响的传说。

1.1.1 结绳记事

在人类社会的初始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联合起来,形成大大小小的部落,采用原始的、简陋的工具,靠集体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在生产、生活中,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产生了语言。但语言只限于口头交流,转瞬即逝,既不能保存,也无法传到较远的地方。而某些需要保留和传播的生产经验和信息,单靠人的记忆是不行的。

所谓的“结绳而治”(图1-1)在《易·系辞》中就有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而对结绳而治的具体操作方法,大多引用东汉郑玄《周易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来说明。结绳记事是原始人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但只能表示和记录数字或方位等简单的意思。随着生产力发展和部族事务的增多,结绳记事已不能满足生活信息记录的需要,人们开始不断探索更好的记事方法,现代字体设计中也有很多以“结绳而治”为主题的字体作品(图1-2、图1-3)。

图1-1 结绳记事

图1-2 结绳体 孙婷 第八届方正奖字体设计大赛优秀奖

图1-3 意气绳体 陈仕宏(中国台湾) 第四届Hiii Typography中英文字体设计大赛 学生组 金奖

设计师本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与可行性。在人类社会初期,人类的祖先利用结绳记事帮助记忆,不断探索更好的记事方法。设计师以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追溯文字的起源。汉字是华夏子孙智慧的结晶,以“结绳而治”为创作基础重新书写传统文化。设计师秉承道教所承载的思维观念与哲学体系,字体以道教符箓中特有的圆形为元素,共360个字型,保留了大部分的符箓原型,形态大小各异,注重实用性。

1.1.2 仓颉造字

关于文字的起源,最有影响的传说是仓颉造字(图1-4)。相传黄帝统一华夏之后,认为结绳记事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记录部族事务的需要,就命史官仓颉造字。有一天,仓颉看到猎人狩猎时通过不同的蹄印判断野兽的种类,并大受启发。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形貌特征,如果按照这个形貌特征画出图像,大家便都能认识。从此,仓颉便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并进行归纳:日、月、星、云、山、河,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等都按其特征画出图像,人们就可以辨认出来,这便是象形文字。《历代神仙通鉴》记载:“时有臣仓颉……幼善画,养灵龟一头,揣摩其文理,又见群鸟践迹沙地,乃依龟文鸟迹,一画一竖,一点一圈,撇捺钩挑,配聚而成文体。”这段文字说仓颉通过观鸟迹、揣龟纹而创造了文字,表明文字是从图形发展而来的。最早的文字就是图画,它来自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体验。因此,文字的创造及创新也必然依赖于我们对于自然、实物的详尽观察与揣摩。

图1-4 仓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