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序
李烈
让我们的孩子,都喜欢去上学
欣闻卓立校长的《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即将迎来新版。
先睹为快,掩卷之余,思绪万千。是的,我们作为从事了几十年基础教育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很朴实的理想,那就是:让我们的孩子,都喜欢去上学。
作为和卓立校长一样,整个职业生涯都致力于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从前,卓立校长在史家胡同小学,我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这几十年来,我们在同样的岗位上学习成长,突破自我,探寻前路……后来,卓立校长创办了北京润丰学校;我着手建立同样为九年一贯制的正泽学校。基础教育这条路,一路走来,我们都有经历太多的得失想要分享,有太多教育理想想要实现。
和卓立校长这个人一样,这本书既有厚积薄发的深厚沉淀,又有时代潮头的新锐观点,还有一步一步如何去做的具体步骤清单。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卓立校长用了整整一个章节告诉大家,一年级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喜欢去上学——这,可能是让一些家长出乎意料的答案。而我,深以为然。
能够“喜欢去上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第一,孩子在校园这个“小社会”的交往中感到愉快——这是交往能力;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感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我们和周围人的正向关系。第二,孩子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有方法,有信心——这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我们自我认同和社会价值定位的锚。
会交往,会学习,基本就把握住了基础教育的核心点。
一年级父母需要做什么?卓立校长给出了答案:守底线,做规划。守好底线,孩子有边界感和托举感,不容易一味放任自己;做出规划,孩子有目标感,能更快找到前行的方向和动力。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底线和规划目标之间,卓立校长说:要给孩子自由。在整本书的不同章节里,卓校长一直在和我们说,“不要安排得密不透风,要保证好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我们小学生,现在的课外生活,最稀缺的就是自由”;“让孩子自由尝试、表达需求、建立概念,然后探索前行就可以了”……
是的,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最默契的共识。我们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整齐地坐成一个样子,不要求举手举一样高,不要求绝对不能在课堂上接话茬,更不要求每一次表达都必须正确……重要的只是:他没有影响别人,他沉浸在各种形式的学习状态中,心流涌动,他在发展自我——那他就是自由的,也是松弛的,可持续发展的。
我们在校园里常常是步履匆匆,但也常常会在一年级的教室前不由自主地放缓脚步。这是一群天地初开的孩子,这是一双双清澈好奇的眼睛。我们的肩头微沉,我知道,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是我们欣然接过的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
卓立校长的这本书在初版甫出的时候,就已经在我们很多小学校长、老师和一年级家长们之间口碑相传;相信现在小学各年级的很多家庭都曾受益于它。这一次的再版让全书的内容更完整,巨细靡遗地谈及了小学低年级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更添加了大量与时俱进的内容,相信会满足当下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年轻父母们对于教育的各种认知需求。
我很庆幸这本书的存在。相信打开这本书的每一位父亲或母亲都会有同感。
北京市正泽学校校长、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
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督学
